聚焦数字时代最新命题,汇聚数字前沿热点议题。7月8日,在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高峰论坛上,国内外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侨领侨胞等20多位大咖相约鮀城、聚力论“数”,结合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前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与汕头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开展全方位探讨、全景式解读,共绘数字产业发展新图景,打造了一场集聚专业性、创新性,又兼具实践经验的思想盛宴。
国家级智库机构权威发布多项成果
作为高峰论坛的重头戏之一,国家级智库机构权威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研究报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洞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并对白皮书进行相关解读。据悉,2022年白皮书在延续以往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最新态势量化分析的基础上,首次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政策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首次研究我国各地区ICT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投入关联关系,首次研究我国120个三线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空间格局。
王志勤表示,数字经济已经由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引领力量,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了45.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9.8%。数字经济年均增速高达15.9%,显著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速,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王志勤讲道, 技术应用、市场流动、制度设计三路并举,成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中国模式。在技术层面以体系化技术安排构建数据应用空间;在市场方面以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数据要素市场,解决流通难题;在制度方面,以产权交易、分配、安全、治理、制度的设计,来破解制度的障碍。三个维度共同发力推动我国数据要素价值,由资源化加速向资产化,资本化方向演进。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王蕴辉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据介绍,报告基于数字经济的内涵,融合了国家统计局对数字经济的类型划分、综合代表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从产业、技术、人才、设施,四大核心要素出发,建立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和数字人才五大指标体系。同时,报告还提出了数字经济的内涵和边界,指出数字经济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继商业应用阶段后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基于此内涵,报告为细化数字经济领域发展和成果,构建起了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
展望未来中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王蕴辉认为,数字经济的政策将持续完善,各地区将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本地的数字经济的发展,未来几年产业数字化将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同时,关键核心技术的可控愈显重要、数字人才培养将得到更多的重视。数据在未来成为企业间交易的主要商品之一,因此数据交易流通体系将不断地完善。当前,我国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在由深化局部应用迈向突破全面集成,王蕴辉表示,未来将出现一批针对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形态,深耕行业领域的制造业数字化供应商,数字化供给体系初步形成。
专家学者、企业家高峰“论剑”
高峰论坛汇聚了数字经济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他们是推动数据与数字技术研究的探路者,也是推动数字产业与实体产业融合的实践者。以中数大会举办为契机,在论坛上充分交流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新模式。
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程度不断加强,数字化转型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企业锻造自身能力,创新模式、谋划新前景的必然选择。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来春在高峰论坛上作《打造智慧工厂,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题分享。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乡汕头,一起参加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作为汕头人,很感谢大家对汕头的关心,欢迎大家一起支持汕头的建设,享受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红利。”王来春在分享中谈到,制造业是大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重中之重。数字化的转型,是每一家制造企业都必须面临的。立讯精密的多个厂区,从人员、营运、设备、制程、品质等,都进行了数字化转型,打造成为现代化的智慧工厂。“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数据要素的深度开发与使用,结合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围绕数据的收集、传输,加工与使用,推动重塑出新的工业生态体系,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业的提质增效。”王来春指出。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中国区总裁黄海清带来《深耕核心技术,助力数字经济新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说,数字经济已经真正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特别是疫情以来,极大地加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汕头举办这次数字经济大会,非常恰逢其时,也是顺应整个发展趋势。如何利用数据技术为企业进行业务价值的提升呢?在黄海清看来,传统企业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和痛点,采用数据技术提高效率,比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包括区块链的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痛点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
在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前景巨大的形势下,汕头如何借助本地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弯道超车?汕头本地企业广东天亿马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学沛就如何推动汕头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提出见解。他指出,汕头是全国唯一同时具有国际海缆登陆站和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经济特区,在发展国际数据通信业务能力上极具领先优势,此外,遍布全球的海外华侨在当地的影响力也有助于汕头发展外向型数字经济。马学沛认为,汕头本地数字经济企业可围绕数字经济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来找准定位,结合自身优势,借助数字经济东风,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以纺织服装、玩具创意产业为例,数字化转型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企业要明确数字化的阶段定位,根据企业中长期运营管理战略,做好规划,分步实施。”马学沛还提到,对于企业来说,可在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安全等多方面切入细分市场,激活数据价值;在数据交易方面,企业可参建数据交易平台公司,提供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资产托管等服务,拓宽企业业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