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中力量推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攻坚突破
■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
打造超20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
打造超1000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
打造超1000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打造超20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打造超500亿元玩具创意产业集群
打造超500亿元大健康产业集群
从2022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4亿元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培育计划,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规划建设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
六合核心区:推进16.7平方公里起步区开发。
国家高新区:重点引进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5G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企业。
综保区: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动综保区扩围。
华侨试验区:全力建设华侨产业园和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批每平方公里产值超百亿的示范特色工业园区。
■大力推进“工改工”
完善用地支持、财政激励、税费优惠、产业准入、标准厂房建设等配套政策,完成“工改工”6000亩以上。推行“标准地”“带项目”“带方案”供地模式。
■构建完善协同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能力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质量强市建设
构筑人才集聚高地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
加快现代金融集聚发展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二、以更大魄力推进改革开放和做好“侨”的文章
■全面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把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摆在首位
深入推进“放管服”
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推动全方位开放合作
更加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推动深汕协作走深走实
推进汕潮揭都市圈建设
大力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
■聚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实施“文化引侨”行动
实施“政策惠侨”行动
实施“经济聚侨”行动
实施“平台联侨”行动
三、以重大项目建设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
■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强化铁路“大动脉”,加快推进汕汕铁路、粤东城际铁路、广澳港疏港铁路和汕头站综合枢纽工程建设,争取漳汕铁路开工建设,谋划海门港疏港铁路。
推动港航集约发展,力争广澳港区三期工程启动建设,加快打造粤东港口群核心港区和公共物流枢纽港区。
加快完善公路网络,围绕“镇镇通高速”、全市域15分钟上高速的目标,加快汕头海湾隧道、牛田洋快速通道和金砂西路西延、潮汕环线京灶大桥、南澳联络线一期工程、潮汕大桥、汕南大道等项目建设,争取汕头至饶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全力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提升职业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持续发展特殊教育
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全力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加快市中心医院、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等20个医疗卫生项目新改扩建。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发展城市医疗集团。
加强区(县)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建设社区医院3家以上。
坚持中医药守正创新,推动市中医院建设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实施健康汕头行动,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体系。
■全力打造区域文化高地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高水平运营,推动市区两级图书馆、文化馆等提质升级。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持续实施“八个一批”工程。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百部优秀文艺精品展映”“百位文艺家基层巡演”“百场惠民文艺志愿服务”“百场非遗文化传承推广”等文旅惠民活动。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推进南澳县创建国家5A级景区、妈屿岛创建国家4A级景区。
■全力打造区域商贸高地
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加快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支持出口转内销
四、加快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高站位保护城市历史文脉
■高质量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加快完成市区镇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
打造内海湾南北两条滨海活力景观带
优化市政交通网络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高要求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
强化城市综合管理
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市建设
全链条推进交通环境提质
营造干净有序的市容环境
■高标准树立
城市文明形象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五、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展现代精细农业
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发展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培育乡村新经济新业态
■建设和美宜居乡村
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打造特色精品乡村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
开展农村承包地流转奖补试点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
全面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用足用好革命老区政策
六、持之以恒建设绿色生态美丽汕头
■巩固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成果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
系统谋划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提升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水平
倡导简约绿色生活方式
七、“简约、安全、精彩”办好亚青会
■精心办好赛会
做好竞赛组织
做好安全服务保障
做好市场开发
■讲好亚青故事
精心策划开展“多彩神州”城市文化展览展示等主题宣传活动
鼓励潮人共襄家乡盛会,共享赛会红利
开展“追梦亚青,志愿同行”志愿服务活动
■扩大亚青效应
加强赛后场馆的综合利用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开发更多呈现亚青文化、海丝文化、华侨文化、潮汕文化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八、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坚持“人、物、环境”同监测
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
构筑坚实免疫屏障
■更大力度促进就业增收
建立多渠道就业促进机制,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
加强技能人才培训
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
加快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加快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
坚持“房住不炒”、租购并举
兜牢民生底线
■深入推进平安汕头建设
实施创建平安幸福汕头“六大工程”
建立健全信访制度机制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九、全面建设服务有为、执行有力的高效政府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深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
锤炼实干担当优良作风
2022年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节能减排指标完成省下达的控制目标
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抓好一批固本强基的实事,做成一批惠民利民的好事,解决一批历史遗留的难事,推动一批重大现代产业项目落地见效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
■打造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
■打造开放包容的文明窗口
■打造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
■打造绿色宜居的智慧都市
■打造共同富裕的粤东明珠
2022年市十件民生实事
(候选项目)
打通一批长期影响群众出行的“断头路”
打通海滨路东延二期(龙珠水质净化厂)路段,金平区长安路、富兴街、长富中街路段,龙湖区兴安路(渔洲路—龟桥)段,澄海区澄华工业区北侧区间道路,汕头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周边道路,厦深铁路潮阳站站前广场周边道路,潮南区司马浦镇仙港村仙星经联社集贤路,南澳县龙滨路延伸段等8条“断头路”,破除道路瓶颈,实现交通循环。
全面完成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提压改造项目
新增解决市中心城区20.5万户水压过低的问题,全面满足中心城区29万户老旧小区居民正常用水需求。
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托管服务
针对有接送困难和照看需求的中小学生家庭,由学生所在学校提供课后托管2学时服务,预计为全市60万中小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科普活动、户外运动等课后托管服务。
全面实施“汕头呼援通”居家养老紧急援助服务
打造“汕头呼援通”服务品牌。完善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志愿者、社工等社会力量,构建全市统一模式,为60周岁以上低保、特困老年人免费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卫生保健、精神慰藉等一站式居家养老公益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可适当扩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加强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居家消防设施配备。
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
提升对全市残疾人救助、维权、保障服务水平,免费为0~6周岁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免费为全市处于稳定期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二代抗精神病药,将一户三残及以上残疾人家庭补助标准从每户每年1200元提高到2400元。
实施提升公交服务工程
市财政投入1.5亿元支持公交优先发展,通过实施成本规制、中心城区一票制、加密线路及班次、完善公交设施、提高乘客服务体验等,让群众出行更便捷舒适,切实提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比例。
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00套
市本级筹集400套,金平、龙湖、澄海、潮阳、潮南区各筹集200套,濠江区筹集100套,逐步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安居宜居需求。
建成85公里“万里碧道”
沿韩江、榕江、练江部分干支流沿岸和海岸线建设85公里碧道,在确保江河安澜的同时,改善水生态环境,完善游憩设施,为市民提供清水绿岸、人水和谐的生态廊道。
为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
从2022年起,每年为2.7万名以上广东户籍、14周岁以下初中女生免费接种国产双价HPV疫苗,有效防止宫颈癌,提高女性健康水平。
完成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0部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优化申报审批程序、提高申请奖补资金效率等措施,进一步推进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加装一部电梯财政给予奖补10万元,2022年计划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0部。
升级改造农村道路460公里
在全市范围实施国省县道网联结工程、景区路产业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建设,提档升级县乡村道60公里,新增村内道路硬底化400公里。
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免费对外开放
落实新建成的市美术馆、潮汕华侨博物馆、潮汕非遗展示馆、火焰社、镇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对外开放,实现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免费对外开放。
来源:汕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