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分享到:
关于对汕头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325号提案的答复
  • 2024-08-15 09:58:08
  • 来源:本网
  • 发布机构: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字体:
  • 马庆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汕头国际纺织城的提案(第20240325号)收悉。经综合潮阳区政府、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贵屿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

      潮阳区将汕头国际纺织城作为“百千万工程”的头号工程,千方百计破解思想、征地、投资、招商四大难题,凝心聚力抓落实、赶进度,用一年时间实现从初步谋划到全面建设,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的巨大变化,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潮阳速度。项目自2023年7月全面启动建设以来,得到了全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高度关注,吸引来自福建长乐、广州中大轻纺城、浙江义乌柯桥等产业集群组队入驻,已确认入园企业达300多家,一期厂房、商铺供不应求。

      汕头国际纺织城作为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重要发展载体和未来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主阵地”,已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尚未纳入省产业园或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等园区范围,无法享受园区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潮阳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根据《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汕头市省产业园扩园工作指引>的通知》(汕工信〔2023〕87号)精神,汕头贵屿产业转移工业园已达到申请扩园条件,潮阳区启动了汕头贵屿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申报工作,由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作为扩园申报主体,通过贵屿园区扩园,将汕头国际纺织城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3826.07亩用地纳入省产业园范围。目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正牵头相关部门组织审核扩园申报材料。下来,潮阳区将牢牢抓住省大力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契机,全力推进贵屿园区扩园工作,争取将汕头国际纺织城纳入省产业园范围,再争取省的支持纳入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范围,享受省级产业园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平台。

      (二)关于基础人才创新体系建设

      市科技局组织产学研“面对面”专题对接会,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交流合作,从技术源头上提高产业持续创新力,探索建立支持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着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2023年,围绕“三新两特一大”重点产业,开展产学研“面对面”专场对接活动,共举办8场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共邀请57家次高校院所,112个科研团队,与129家次企业开展对接,现场进行16项项目签约。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制定印发《关于支持我市事业单位博(硕)士组团揭榜助力精细化工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实施方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支撑,目前已受理申报项目2项。

      工业和信息化局一是依托创业创新基地平台培养技术工人。为缓解企业技术工人短缺问题,省市两级创业创新基地通过导入知识、技术、管理、设施等要素,与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汕头大学创业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例如,汕职院保税产业学院设置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跨境电商、SYB创业培训等专业课程,提供就业创业实践实训机会。自学院办学以来,已有约500多名学生学院就读,累计为社会输送400多名实用型技工人才。二是实施精细化工培训计划培养企业中层干部。2021年12月,在市委组织部大力支持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举办了首期“汕头市精细化工产业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专题研修班”。此后,每年定期举办专业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支柱产业人才队伍素质,形成强有力的中坚力量。三是实施企业家培养计划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自2020年11月起,我市每年举办一届企业家培养计划研修班,组织企业家前往浙江大学、阿里淘宝大学集中学习,拓宽企业家的视野和思路,得到受训企业家的一致好评,为推动我市“专精特新”、国家小巨人、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及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建立国际化领军人才队伍打好坚实基础。

      市商务局推动举办各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训。2020年以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立了3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8家企业签订了订单班培训计划,与汕头市宝奥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和四川日银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基地,汕头技师学院与汕头华侨试验区、汕头电子商务产业协会、汕头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汕头市鲸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汕头市飞鹰科技有限公司等政、企、协会单位合作,开展运营团队孵化,为我市产业带、跨境电商企业发展输送优质人才。

      (三)关于企业培育及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局一是推动企业上规升级。“上规”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走向规范化,同时政府也能够了解企业发展的真实情况,采取更精准的扶持措施,推动有特色、有潜力的企业加快发展。我市把工业企业“小升规”培育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多措并举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规上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及时兑现‘小升规’奖补政策,实行三年40万元奖励、三年不超过400万元贷款贴息、三年财政贡献额增量以奖代补、大项目落地500万元一次性奖励等措施。二是加快数智改造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出台《汕头经济特区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政策措施,引进并建成华为(汕头)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打造应用行业标杆示范项目40个,累计完成超1200家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2023年成功获批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获省财政资金5000万元,为历年最大金额。目前,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已确定纺织服装和玩具创意两个行业6家企业为牵引单位,组建“1+1+N”的产业生态联合体,确保完成300家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链式”发展,促进中小企业降本提质增效。三是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我市践行“大技改”理念,对照上级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要求,深入摸清我市工业技改、设备更新的基础底数,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做大技改投资增量,努力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市科技局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认定,着力支持包括纺织服装企业在内的科技型企业成长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2023年全市共311家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7家通过认定,总量达到753家。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628家。二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家、省、市科技创新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省科技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项目,在重大科技专项等领域支持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进行联合攻关,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汕头市鼎泰丰实业有限公司“精梳棉氨纶混纺高档弹力针织面料染整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汕头市俊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协同服装产线的研究”获得立项支持。三是持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通过修订《汕头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支持企业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市共23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括汕头市树业毛织有限公司“广东省高档毛衫智能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欣薇尔服装有限公司的“广东省生态印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创新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的“ 广东省纺织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三)关于区域品牌培育与质量建设

      市商务局一举办跨境电商展会。2023年12月22—23日,由汕头市商务局主办的2023广东(汕头)丝路电商发展大会暨汕头产业带跨境电商选品对接活动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举行,通过“会+展”联动模式,汇聚了阿里巴巴国际站、Lazada、eBay、速卖通、Shopee、Temu、希音、TikTok、天猫淘宝海外等头部跨境电商平台参展,eMAG、Miravia等新兴品牌首次亮相汕头,邀请了各大跨境电商卖家到场对接,吸引了众多“汕头制造”优质源头企业及来自省内兄弟地市的众多企业参展。二是牵头举办三届服博会。近年来,市商务局把培育壮大会展经济作为“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的有力抓手,大力支持培育“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展会品牌,赋能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汕纺臻品”“汕头织造”品牌。第三届服博会规模从首届的3万平方米扩大至1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贴身服饰原产地展会,吸引近800家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企业、15个产业集群组团参展,来自法国、泰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采购商、设计师参加,呈现出国际化、平台化、集群化、规模化、数字化的亮点,全面展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市”“中国内衣家居服之都”风采。

      市市场监管局强化品牌建设政策引领。先后出台《汕头经济特区消费品质量促进条例》《汕头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商标品牌奖励实施办法》《汕头市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推进品牌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2023年修订《汕头市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印发《汕头市关于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汕头市政府质量奖评审准则》《关于印发2023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汕头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全面提升制造业质量品牌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等,不断完善推动、促进品牌建设的政策体系。开展品牌建设特色活动。积极组织优质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提高参展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市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质量水平。第六届汕头市政府质量奖评审活动于2024年1月正式启动,3家纺织服装企业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申报材料。目前正按照评审方案流程有序开展相关工作。三是加强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建设。争取省级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在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建设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通过宣传培训等各种方式,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商标注册辅导、商标规范使用提示、商标维权援助、自主品牌培育、商标运用指引等服务,鼓励企业申请商标注册。

      (五)关于推动增链补链强链工作

      市工业和信息化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深圳—汕头产业合作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内容包括支持园区企业扩大投资、产值增长、降低用电成本、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创新投入、发展生产服务业新业态6大举措,最高单项奖励500万元,全方位支持园区企业“投、产、销”和数字化转型升级,着力破解各类资源要素紧缺难题,充分发挥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对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作用,支持园区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

      二、下一步计划

      一是扩大专业人才供给。我们将强化“政、校、企、协”合作,支持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加强跨境电商专业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支持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汕头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持续助力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指导行业协会开展多形式电商培训活动,打造具备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贸易实践人才队伍。

      二是强化模式创新。依托两潮印染中心,吸引集聚上下游和横向关联产业入园生产,壮大链条式的磁性引资效应。加快建成“四大工程”,集中资源发展产地型原辅料专业服装市场、展销中心、电子商务园区等配套服务平台,培育发展线上直播、工业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整合优化展销平台、物流仓储、质量检测、工业设计、品牌孵化等链条资源,建立和完善数字化产品供应链体系。

      三是强化研发应用围绕功能化发展趋势,突出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个性化、高附加值内衣家居服产品,支持洪兴、宏杰、霞黛芬等龙头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深化深汕合作引进功能设计、面料研发、品牌营销、检测认证等服务机构,重点解决行业产品整体档次偏低、行业竞争力不强问题。

      四是加大政策宣贯力度我们将加大“升规”政策宣传力度,筛选符合产业导向、成长性好、创新性强的小微企业,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积极争取、运用各级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对入库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快入库小微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五是强化补链延链大力引进产业链标杆企业、国际品牌供应链企业及本地增资扩产项目,依托临近揭阳大南海石化优势,加快落地建设一批化纤面料项目,补齐锦纶等化纤面料生产短板,打造广东化纤生产基地拉伸,加粗产业链条。引导各区围绕产业链供应链补链环节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对接企业需求,研究细化扶持措施,着力推动降成本、塑品牌、优服务,一体推进产业、企业、产品优化升级。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对我局工作的支持。


      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31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