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汕头纺织服装业现代化加快汕头特色品牌建设的提案(第20240281号)收悉。经综合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方面
市商务局一是举办跨境电商展会。2023年12月22—23日,由汕头市商务局主办的2023广东(汕头)丝路电商发展大会暨汕头产业带跨境电商选品对接活动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举行,通过“会+展”联动模式,汇聚了阿里巴巴国际站、Lazada、eBay、速卖通、Shopee、Temu、希音、TikTok、天猫淘宝海外等头部跨境电商平台参展,eMAG、Miravia等新兴品牌首次亮相汕头,邀请了各大跨境电商卖家到场对接,吸引了众多“汕头制造”优质源头企业及来自省内兄弟地市的众多企业参展。二是牵头举办三届服博会。近年来,市商务局把培育壮大会展经济作为“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的有力抓手,大力支持培育“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展会品牌,赋能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汕纺臻品”“汕头织造”品牌。第三届服博会规模从首届的3万平方米扩大至1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贴身服饰原产地展会,吸引近800家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企业、15个产业集群组团参展,来自法国、泰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采购商、设计师参加,呈现出国际化、平台化、集群化、规模化、数字化的亮点,全面展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市”“中国内衣家居服之都”风采。
市市场监管局一是强化品牌建设政策引领。先后出台《汕头经济特区消费品质量促进条例》《汕头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商标品牌奖励实施办法》《汕头市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推进品牌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2023年修订《汕头市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印发《汕头市关于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汕头市政府质量奖评审准则》《关于印发2023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汕头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全面提升制造业质量品牌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等,不断完善推动、促进品牌建设的政策体系。二是开展品牌建设特色活动。积极组织优质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提高参展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市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质量水平。第六届汕头市政府质量奖评审活动于2024年1月正式启动,3家纺织服装企业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申报材料。目前正按照评审方案流程有序开展相关工作。三是加强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建设。争取省级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在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建设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通过宣传培训等各种方式,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商标注册辅导、商标规范使用提示、商标维权援助、自主品牌培育、商标运用指引等服务,鼓励企业申请商标注册。四是强化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第三届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期间,组织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知识产权协会、市公证处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派出法律专家及工作人员到服博会现场驻站,宣传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知识,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纠纷处理等维权援助公益服务。展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多册,现场解答维权咨询100多人次,营造良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氛围。五是加强行业监管和技术帮扶。开展纺织服装质量安全“问诊治病”,推进问题产品“清零”。针对我市纺织服装存在质量不合格记录的生产企业,组织技术专家帮助企业清除根源性产品质量问题。联合市纺织服装协会、内衣家居服协会等协会开展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会议,以实际行动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二)关于打造人才驱动的创新生态方面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是依托创业创新基地平台培养技术工人。为缓解企业技术工人短缺问题,省市两级创业创新基地通过导入知识、技术、管理、设施等要素,与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汕头大学创业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例如,汕职院保税产业学院设置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跨境电商、SYB创业培训等专业课程,提供就业创业实践实训机会。自学院办学以来,已有约500多名学生学院就读,累计为社会输送400多名实用型技工人才。二是实施企业家培养计划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自2020年11月起,我市每年举办一届企业家培养计划研修班,组织企业家前往浙江大学、阿里淘宝大学集中学习,拓宽企业家的视野和思路,得到受训企业家的一致好评,为推动我市“专精特新”、国家小巨人、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及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建立国际化领军人才队伍打好坚实基础。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一是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壮大纺织类产业工人人才队伍。积极支持构建我市产业企业人才培育培养平台,纵深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22年起,粤东技师学院、汕头技师学院与汕头拉飞逸时装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汕头高新区纺织服装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到该基地进行岗位实习。此外,汕头技师学院和广东洪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在服装设计实训教学指导、教师社会实践、生岗位实习、企业人才招聘方面进行合作。二是持续推进专业优化建设。通过聚焦我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指导各技工院校在重点专业建设上深度融合我市产业布局,深入推进纺织类专业建设。目前粤东技师学院开设服装设计与制作(高技)、服装制作与营销(中技)2个专业。汕头技师学院开设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设高技班2个,岗位实习中技班1个。
市商务局推动举办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训。2020年以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立了3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8家企业签订了订单班培训计划;汕头技师学院与汕头华侨试验区、汕头电子商务产业协会、汕头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汕头市鲸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汕头市飞鹰科技有限公司等政、企、协会单位合作,开展运营团队孵化,为我市产业带、跨境电商企业发展输送优质人才。
(三)关于促进企业成长与技术革新方面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是推动企业上规升级。我市把工业企业“小升规”培育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多措并举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规上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及时兑现‘小升规’奖补政策,实行三年40万元奖励、三年不超过400万元贷款贴息、三年财政贡献额增量以奖代补、大项目落地500万元一次性奖励等措施。二是加快数智改造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出台《汕头经济特区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政策措施,引进并建成华为(汕头)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打造应用行业标杆示范项目40个,累计完成超1200家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2023年成功获批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获省财政资金5000万元,为历年最大金额。目前,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已确定纺织服装和玩具创意两个行业6家企业为牵引单位,组建“1+1+N”的产业生态联合体,确保完成300家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链式”发展,促进中小企业降本提质增效。三是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我市践行“大技改”理念,对照上级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要求,深入摸清我市工业技改、设备更新的基础底数,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做大技改投资增量,努力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市科技局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认定,着力支持包括纺织服装企业在内的科技型企业成长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2023年全市共311家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7家通过认定,总量达到753家。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628家。二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家、省、市科技创新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省科技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项目,在重大科技专项等领域支持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进行联合攻关,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汕头市鼎泰丰实业有限公司“精梳棉氨纶混纺高档弹力针织面料染整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汕头市俊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协同服装产线的研究”获得立项支持。三是持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通过修订《汕头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支持企业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市共23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括汕头市树业毛织有限公司“广东省高档毛衫智能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欣薇尔服装有限公司的“广东省生态印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创新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的“ 广东省纺织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五)关于完善特色产业链布局方面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深圳—汕头产业合作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内容包括支持园区企业扩大投资、产值增长、降低用电成本、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创新投入、发展生产服务业新业态6大举措,最高单项奖励500万元,全方位支持园区企业“投、产、销”和数字化转型升级,着力破解各类资源要素紧缺难题,充分发挥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对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作用,支持园区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
二、下一步计划
一是扩大专业人才供给。我们将强化“政、校、企、协”合作,支持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加强跨境电商专业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支持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汕头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持续助力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指导行业协会开展多形式电商培训活动,打造具备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贸易实践人才队伍。
二是强化模式创新。依托两潮印染中心,吸引集聚上下游和横向关联产业入园生产,壮大链条式的磁性引资效应。加快建成“四大工程”,集中资源发展产地型原辅料专业服装市场、展销中心、电子商务园区等配套服务平台,培育发展线上直播、工业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整合优化展销平台、物流仓储、质量检测、工业设计、品牌孵化等链条资源,建立和完善数字化产品供应链体系。
三是强化研发应用。围绕功能化发展趋势,突出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个性化、高附加值内衣家居服产品,支持洪兴、宏杰、霞黛芬等龙头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深化深汕合作引进功能设计、面料研发、品牌营销、检测认证等服务机构,重点解决行业产品整体档次偏低、行业竞争力不强问题。
四是加大政策宣贯力度。我们将加大“升规”政策宣传力度,筛选符合产业导向、成长性好、创新性强的小微企业,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积极争取、运用各级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对入库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快入库小微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五是强化补链延链。大力引进产业链标杆企业、国际品牌供应链企业及本地增资扩产项目,依托临近揭阳大南海石化优势,加快落地建设一批化纤面料项目,补齐锦纶等化纤面料生产短板,打造广东化纤生产基地拉伸,加粗产业链条。引导各区围绕产业链供应链补链环节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对接企业需求,研究细化扶持措施,着力推动降成本、塑品牌、优服务,一体推进产业、企业、产品优化升级。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对我局工作的支持。
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