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平:
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第20240134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的提案》收悉。根据提案办理要求,经综合有关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对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工作部署,培育一批既有创新力又有持续力的专精特新企业,推动我市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打造具有汕头特色的小而美高质量经济实体,工作成效明显,为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一)梯度培育格局不断向好。在有效期内我市有各类专精特新企业301家,在粤东西北地市中排名前列。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比去年增加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1家(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创新型中小企业368家。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引领、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为骨干、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储备,层次鲜明、路径精准的梯度培育格局。
(二)分布区域和行业相对集中。从区域分布看:全市30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中,分布在金平区68家、龙湖区50家、濠江区28家、澄海区64家、潮阳区22家、潮南区32家,高新区21家、综保区15家、华侨试验区1家;全市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龙湖区4家,金平区3家,濠江区2家,澄海区1家;全市36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中,金平区76家、龙湖区68家、濠江区31家、澄海区78家、潮阳区26家、潮南区37家、高新区33家、综保区16家、华侨试验区3家。从行业分布看,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整体行业主要分布在工艺玩具、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以及橡胶和塑料制品,属于“三新两特一大”产业的企业有176家,占总数的58%;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属于“三新两特一大”产业的企业有216家,占总数的58%。
(三)细分领域表现突出。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拥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名优特产品,形成了一批在行业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企业。如,西陇科学、光华科技被评为“中国化学试剂行业十强企业”;美联新材是国内色母粒行业领头羊,也是色母粒行业里第一家上市企业;贝斯特产品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列。英联包装主导产品金属易开盖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金晖隆的主导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实现替代进口;骏码凯撒的LED显示专用环氧胶打破国外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俊国机电的MDM钢板多维标识设备打破国外垄断。华兴冶金的高效铜冷却设备和电机精密铜件、同行科技的体育大数据平台等在国内外市场都占有较高市场份额。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丰富和健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措施,推动汕头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走得更稳健。
(一)专精特新企业扶持政策组合。
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分层次给予不同梯队的专精特新企业奖励,不断释放利好信号,深入推进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大纵深发展。
1.国家级政策。对获得国家重点小巨人支持的企业补贴600万元,支持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
2.省级扶持政策。一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格性奖补,对新认定的小巨人企业每家120万奖补。二是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奖补,按照每家不超过100万元,不超过利息金额50%的标准给予贴息支持,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3.市级扶持政策。以企业家培养政策、精细化工优秀人才培训政策、创客汕头比赛政策、专精特新企业资本市场综合服务政策,整合形成支持组合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
一是企业高管人才培养政策。依托企业家培养计划,培养企业高管,形成国际化管理人才。我市印发了《汕头市企业家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建立常态化的企业家培养机制,专门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着力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2023年汕头市精细化工产业高层次优秀人才培训班”共计培训40家企业共51名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其中培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共20名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
二是举办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参赛主体创客汕头赛事。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创客广东汕头地市赛,汕头历届大赛重点聚焦“专精特新”,重点动员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参赛,全力推进全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质升级。2023年,大赛共动员了我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38家企业参赛,占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总数比例超20%,位居粤东西北第一。创客汕头大赛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搭建起交流展示、产融对接、项目孵化的优质平台;同时邀请投融资机构加入大赛,借助金融“活水”赋能赛事,发掘和培育优质项目,跟进项目落地。
三是“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推动我市专精特新企业逐步走向资本市场,在省股交中心及市财政大力支持下,汕头市被省列入三个“专精特新”企业资本市场服务试点行动城市之一,市工信局与广东股交中心合作,专门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规范培育孵化、股份改制、股权托管、融资对接、上市路演等资本市场综合服务,目标累计将完成30家专精特新企业挂牌展示;8家股份改制;4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项目路演活动,1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完成1亿元融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引导企业以“隐形冠军”为目标。我市围绕“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布局,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畅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路径,通过重点小巨人支持政策和单项冠军奖励政策引导企业长期专注核心产品,深耕细分市场,以打造“隐形冠军”为目标。
单项冠军奖励政策。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特定细分领域,生产技术或工艺水平国际先进,单项产品(生产性服务)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我市围绕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隐形冠军”培育力度,对新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予以150万元奖补,支持企业创新和研发投入、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上市融资等,帮助于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搭建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体系。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专家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难点、痛点解决方案;搭建汕头市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平台,内嵌企业网上申报前置测试模块,测评企业认定资格,帮助企业解决申报认定疑难问题,推送惠企暖企政策。开展政策“面对面”宣讲,采取“线上直播+线下四进”形式,走进企业、园区、区县、协会、确保培育库企业全覆盖,为专精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申报辅导、政策解读等各类服务,帮助企业理解国家、省、市政策,提升企业政策知晓率,引导企业进行项目申报。
(四)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我市出台《汕头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评选实施办法》《汕头市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评审管理办法》,用好用活创新人才政策。继续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团队及进口替代技术攻关,“电子信息用若干精细化学材料绿色制备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团队”等项目获2023年汕头市精细化工企业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及进口替代技术攻关项目立项,“微反应器系统的开发及纳米材料宏量制备”等两个项目获汕头市精细化工产业人才振兴计划省实验室团队“一事一议”项目立项。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通过并联审批,实现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一窗通办”,外国人才办理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只跑一次”。
(五)支持企业挂牌上市利用资本市场。鼓励“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强做大,对有贷款、融资租赁、上市挂牌、股权融资需求的企业,形成意向企业名单,并推荐省工信厅,由省工信厅协调相关交易所、金融机构对接指导支持,层层递进,动态管理,形成梯度培育格局,强化专精特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机衔接。利用“会鹏友 进汕投”深圳创投日系列活动的契机,组织近60家专精特新企业参加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大礼包”,持续释放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惠企利商,搭建起两地创投创新资源与优质实体企业交流沟通的“金桥梁”。
(六)推出保险增信补贴支持政策。推进专精特新企业综合保险试点工作,通过对投保企业给予一定扶持,引导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保险转嫁其风险。支持专精特新等工业企业开展保险增信贷款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技术改造项目使用保险作为增信工具融资的专精特新等工业企业给予支持。保险增信补贴采取事后补贴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完工项目,按其完工日前5年(含完工日当年度)中的任一年度已支付保险费用的不超过50%比例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每年最高补贴40万元。
(七)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产业链短板。聚焦国家、省、市科技创新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省科技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项目。在重大科技专项等领域支持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进行联合攻关,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设立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专题,支持“三新两特一大”重点发展产业和前沿新材料等“双十”战略性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中有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的“梯度级乙腈国产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汕头市骏码凯撒有限公司的“低翘曲Mini-LED液体环氧模压胶水研发”、汕头市贝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的“聚丙烯薄膜用抗菌防雾母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的“面向风电叶片制造的超宽幅高阻隔耐高温膜成型装备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获得立项支持。
(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23年,我市印发《2023年汕头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方案》,将重点产品治理、重点领域治理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年度重点任务加以推进,先后组织开展了“清源”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护航·2023”重点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全年共查处侵权假冒伪劣案件460宗(移送公安机关案件7宗),涉案案值金额752.14万元,罚没金额586.73万元(其中查处商标侵权行政案件90宗,涉案金额106.7万元,罚没金额293.59万元);立案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50宗,审理理结49宗。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形成省、市、区三级部门纵向,企业、联盟、专业机构横向联动机制。推动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的梯度培育体系。
(二)强化第三方服务引导。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服务中小企业的作用,完善配套政策,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创新、知识产权、投资融资、人才培训、市场开发、财务指导等各类服务,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入库及资格认定。通过建设培育库,推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入库培育,推动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增质稳,行稳致远。
(三)充分利用保险增信补贴政策。用好保险增信补贴政策,做好项目入库储备、补贴资金兑现等工作,常态化推进保险增信补贴支持政策,培养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保险转嫁其风险、保障其稳健经营的意识。
(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将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大对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制假源头、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群体侵权的查处;充分发挥汕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在化工、机械装备技术领域专利开展快速审查,建设“三新两特一大”专利数据库;集聚知识产权保护资源,建设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纠纷调解、快速维权、技术鉴定、存证固证等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
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