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汕头市委会:
为做好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构建汕头工业文旅新模式的提案(第20230054号)办理工作,经综合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市委宣传部、金平区政府、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城管局、市国资委、市侨联、市投控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确立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规则”方面。根据国家《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我市对工业遗址保护利用可参考以下保护措施,一是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支持设立重要工业遗产博物馆、专业性工业技术博物馆、传统行业博物馆等,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博物馆资源,建设智慧博物馆。二是繁荣新业态新模式。完善配套商业服务功能,发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体验式旅游、研学旅行、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生产、旅游、教育、休闲一体化的工业文化旅游新模式促进工业遗产与现代商务融合。通过改造利用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发展文化创意园区和影视拍摄基地,发展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会展经济和文化活动。三是拓展文化生活新空间。加快城市滨水地区港口的转型升级和用地更新,修复城市沿岸设备、厂房、仓库和其他历史遗存,推动以工业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依托工业遗产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的工业遗址公园、城市文化公园等,形成城市人文景观和公共开放空间。四是塑造城市文明新形象。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形象提升相融合,将能够凸显工业文化特色的景观标志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严格执行国家、省相关政策标准,健全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村规划中落实历史文化保护要求及保护活化措施,指导各区对“工改工”涉及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工业遗址、厂房等不能随意迁移拆除。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出台《关于印发汕头市城市更新中开展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评估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明确了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评估论证的程序,确保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具有保护价值建筑能够得到保护。市生态环境局依法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要求土地使用权人、土壤污染责任人在土地使用权回收、转让或用途变更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前按程序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2023年4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启动我市工业遗产摸查工作。经摸查,珠港新城码头沿岸现有起重机、龙门吊一批。由于所属单位没有申报省级工业遗产意向,华侨试验区反馈该地块由市土储中心完成收储,拟建设城市地标性塔楼,配套高端住宅小区及沿海商业综合体。鉴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经验,保留部分具有年代感的工业设施较千篇一律的纯商业综合体更能提升地块的整体区位价值,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建议保留珠港新城码头部分起重机、龙门吊作为特色城市景观,构建与城市发展脉络相协调的工业建筑体系,增添城市建筑的美学价值。
(二)“丰富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模式”方面。我市支持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统筹各方资源谋划建设汕头工业博物馆(或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考虑将广东工业博物馆选址于拟搬迁的汕头华能电厂,推动广东工业文化资源向粤东地区汇聚),推动建设分行业、分区域工业博物馆体系。支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节、艺术节等交流活动相结合,通过举办工业遗产主题研讨会和工业文物交流展,拓展工业遗产的价值普及和传播推广渠道。2022年以来,各有关单位积极探索公元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途径。金平区探索将工业遗产与城市旅游相结合、与教育相结合等方式,发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支持开发具有生产流程体验、历史人文与科普教育、特色产品推广等功能的工业旅游(研学)项目,打造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充分挖掘、展示工业文化遗产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市国资委推动公元与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合办卓越新闻人才协同培育基地,与市摄影家协会合办公元影像研创基地,与汕头技师学院共建市技工教育基地,改造利用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发展文化创意园区、影视拍摄基地和技工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公元感光厂举办“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讲堂等工业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创新发展。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向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汕头感光感味创意之旅”,将公元感光厂、工业设计城、澳士兰牧场等7个旅游点作为我市工业旅游精品线路,申报广东省第三批工业旅游精品线路认定,丰富旅游资源供给,推动工业遗产焕发新活力。
(三)“系统征集工业文化遗产资料,孕育新型文化业态”方面。2023年,为进一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汕头工业故事,市政协牵头谋划在公元厂举办汕头工业展览,以时间为主轴分为历史展厅、当代展厅,陈列从近代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工业文明进程中的工业实物,记录汕头工业历史的过去、现在、将来,唤醒公众对汕头工业的辉煌记忆。2023年2月起,市国资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继发布工业展品征集通知,向社会各界、工业企业广泛征集具有特色的工业展品及相关资料。市侨联协调市档案馆等单位提供有关侨元素的原始素材、图文资料,进一步丰富汕头工业展览中的侨史陈列。市委宣传部充分挖掘工业遗产保护宣传线索,协调市融媒集团等新闻媒体、宣传资源做好工业博物馆开馆的宣传报道,增强公众对工业文化的关注,增强工业遗产保护意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6月10日,汕头工业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首期展馆占地1000平方米,现有当代工业产品超300件,老物件近千件,档案资料(含厂史馆资料)超9000页。开馆以来,全市超过13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参观,领悟汕头制造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领悟汕头老一辈工业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市教育局组织多所中小学师生参观工业博物馆及公元厂生产车间、举办工业文化专题教育活动等,让学生了解汕头工业发展光辉历史,体验新时代工业科技带来的技术创新。市融媒集团举办四期“融媒小记者”科普研学实践活动,来自全市近200名小记者走进公元厂,聆听公元人讲述工业遗产及工业企业背后的故事,弘扬汕头工匠精神,传播当代工业价值观。目前,截至11月下旬,汕头工业博物馆累计参观人数超1.3万人次。
(四)“文化赋能,引侨聚力”方面。市侨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引侨聚力、以侨为桥,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联合龙湖区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举办第二届“龙湖杯”全球潮人工业设计大赛,以“凝聚国际侨创力量、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设侨文化等专题组,面向全球潮属企业、海外华人华侨设计师、华人留学生等征集与侨相关的文创产品,汇聚潮人设计力量参与家乡建设,展现和美侨乡风采及侨创思维成果。二是积极发挥工业设计城建设“南粤侨创基地”平台载体作用,借助“创业中华·侨创南粤”创新创业主题活动,把“南粤侨创基地”打造为凝侨聚侨的要素空间和服务阵地,开展创业孵化、人才交流、学术研讨、项目对接等活动,提升我市侨胞归属感和凝聚力。三是加强对市华侨历史学会的指导,推动华侨历史学会开展有关华侨在汕头工业贡献的研究探讨及叙事编撰,将相关成果在首部潮汕经济发展历史系统性著作《潮汕经济史稿》中呈现。四是举办“侨助汕头高质量发展与侨乡研究”学术研讨会,从学术研究层面推动汕头、潮汕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泛粤闽赣边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增进海内外侨胞联络往来,促进中华优秀文化海外传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举办第四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及汕头工业设计周活动,设立“汕头礼物”设计、“侨”主题设计等专项赛,评出红头船帆船、潮汕英歌舞、穿越汕头开埠旧迹、侨乡映像、嵌瓷新语之潮剧印象等别具侨乡特色作品,以创新设计驱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2023年5月,汕头工业设计周活动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举办。展览规模达2000平方米,全方位展示“市长杯”大赛创新成果及汕头工业发展成效,日均参观人数超4000人。2023年6月,华侨文化与潮汕工业论坛在公元厂举办。李沫彦博士等专家学者带来“侨资工商业催生的汕头实业学校”等主题演讲,回顾华侨在汕投资兴业、捐资兴学的百年往事,助力家乡快速发展建设,阐述了潮籍侨商反哺故土的浓厚情感。
(五)“支持公元申报国家工业遗产”方面。2020年5月,公元公司启动“中国感光工业发祥地--汕头公元”国家工业遗产申报,大力整顿厂区环境,修缮完善旧厂房通风、照明、排水系统等基础设置,搜集整理资料实物,建成公元厂史展厅和公元工业遗产展馆,以推动工业遗产申报工作顺利进行。2021年第三季度,省、国家工业遗产专家组先后前往公元厂开展现场核查,对公元遗产的核心物项、综合价值给予较高评价。2021年9月,广东粤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公元公司的新债权人(承接于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清算),以公元公司擅自处理查封财产、损害其合法权益为由,向省工信厅、工信部发函提出异议,并提供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书及有关协助执行通知书。由于国家工业遗产明确要求项目“产权关系明晰”,在公元与粤财债务问题未妥善处理之前,工信部要求省工信厅撤回申报。省工信厅考虑到公元厂无法通过国家工业遗产认定,首批省级工业遗产认定不予通过。经我市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省工信厅与粤财交流协商公元遗产核心物项的保护与管理问题,目前尚未有统一解决方案。2023年6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荐“汕头公元摄影化学厂”“华能汕头电厂一期工程俄供汽轮发电机组”2个项目申报第三批广东省工业遗产,引导相关遗产所有权人做好省级工业遗产现场核查准备工作。今年新修订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已经明确,申报国家工业遗产必须首先是省级工业遗产,将继续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公元厂申报认定省级工业遗产。
二、下一步计划
我们在认真吸收采纳贵单位提案建议的基础上,在进一步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构建汕头工业文旅新模式下功夫,接下来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近期,通过在公元厂设立汕头工业博物馆,分期推进公元原有厂房建筑的微改造及功能创新,使之成为传播汕头工业文化、普及工业遗产价值的窗口。中期,进一步挖掘我市相关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工业遗产中技术含量高、外观造型独特、具有时代特性的工业主厂房、机器设备、附属设施、冷却塔、大型烟囱、锅炉等构件,赋予历史背景、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等内涵。远期,参照国内外发达城市对工业遗产改造利用,考虑在汕头华能电厂原址按照省级工业博物馆的标准进行前瞻式布局规划、高水平保护开发,以打造新时代城市复兴新地标为目标,使“老面孔”成为“新地标”,探索“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新渠道,促进汕头区域经济和环境活力整体提升。
(二)在政策配套支持方面。市委宣传部根据我市财政实际情况,加大市级专项资金对工业文化项目的扶持力度,使得更多工业文化项目享受政策红利。市财政局将积极配合主办单位,争取上级支持,研究落实构建多元投入机制,通过积极谋划项目,全力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项目落地、纳入专项债券资金支持范围,探讨通过多渠道融资担保贴息等新模式,多形式支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对符合条件的工业遗产,按程序申报列入文物或历史建筑实施保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荐符合条件的工业遗产申报省级工业旅游培育资源库、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提升市场开发力度和工业文化影响力。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中,拟进行再开发利用的工业用地需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与修复工作,对符合《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建设用地地块调查评估项目入库要求的,市生态环境局将积极协助申请国家有关土壤污染防治资金。
(三)在工业文化传播方面。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加强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涉及的文物鉴定、收藏、展陈等,给予业务指导和协助,持续完善汕头工业博物馆的工业陈列及展览介绍。市侨联组织重要侨领、侨眷侨属参观汕头工业博物馆,穿越记忆时空寻找先辈奋斗足迹,感受潮汕地区独特深厚的侨史文化,进一步密切侨二代与家乡的联系。持续指导市侨联属下社团传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潮侨文化精髓,吸引海外侨胞回汕投资兴业、访祖交流,为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添砖加瓦。
再次感谢九三学社汕头市委会及各位委员对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
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