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分享到:
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 汕头市科学技术局 汕头市商务局 汕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关于印发汕头市培育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 2021-01-13 08:53:23
  • 来源: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 高新区、保税区、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汕头市培育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


      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重大问题,请径向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

    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

    汕头市科学技术局                     汕头市商务局   

    汕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2021年1月7日

    汕头市培育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培育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战略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汕头现代产业体系,依据《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汕府函〔2020〕105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

    (一)发展现状。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包括满足信息技术需求的服务产品与服务过程,具体涉及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信息安全等领域。我市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集成、互联网网络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信息咨询服务、电商信息技术服务、大数据应用等领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和融合创新,产业加快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生态化演进。2019年我市软件业务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软件产品收入1.02亿元、信息技术服务收入5.39亿元、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0.6亿元。

    (二)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企业规模及总体体量小,2019年我市软件业务收入仅占全省约0.07%。二是企业信息化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信息化推动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的作用仍不明显。三是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少。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四是信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特别是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五是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缺乏独立的软件园区或集聚区。面临挑战主要有: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导致软件与信息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珠三角地区加速集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亟需高质量的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和服务体系支撑;新技术新业态亟需前沿技术研究平台和产业技术应用示范平台促进发展。

    (三)具备优势和发展机遇。具备优势主要有:一是细分领域成绩突出。我市在电子商务、体育大数据、网络安全和云计算等领域已涌现出一批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软件企业。二是区位政策优势。我市作为国家首批经济特区,正在积极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及省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综合保税区、国家高新区、华侨试验区等产业平台赋予我市在技术创新、产业引进、财税金融、人才培养等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三是市场发展优势。我市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等产业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在软件与信息服务方面具有较大的需求空间,有利于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发展机遇主要有: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将促进更多综合性创新应用的演变,赋予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更多新动能。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我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0亿元,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取得显著提升,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高地。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电子商务、体育大数据、工业软件等部分领域达到领先地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兴软件实现突破。

    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培育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软件企业和软件名牌产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到2025年,培育2家以上亿级软件企业,规上软件企业占比30%以上。

    产业布局加快完善。打造发展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区,全市形成“一区多园”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产业生态基本建立。培育发展基于自主信息技术的软件平台,信息服务能力成为产业发展重要支撑,进一步汇聚科研、人才、市场等资源,基本建立信息技术产业生态。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大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攻关。支持大型龙头企业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承担国家、省级重点软件项目和软件产业创新平台。支持细分领域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基础、共性、前沿技术研究。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开源社区,增强开源社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实施优质开源项目,提升软件开源创新能力。(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高新区、保税区、华侨实验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构建“一区多园”产业发展格局,以高新区东片区为核心,以金平区科创园、龙湖区科创园、澄海区科创园为特色区,形成各区域竞相发展态势。在国家高新区、濠江区滨海片区、河浦工业区、南山湾工业区培育发展物联网服务、云计算服务、三网融合及网络增值服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产品版权保护及运营服务等产业。澄海工业园区主要发展玩具动漫与文化创意产业。推动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5G及物联网应用、信息咨询服务、云计算和产业数字化服务领域技术开发与应用产业发展。支持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围绕装备制造、工艺玩具、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领域,加强与大型平台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化、SaaS化软件和新型信息服务。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培育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服务和配套产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新区、保税区、华侨实验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培育特色产业园区。支持高新区打造省级软件特色产业园,在品牌培育、创新能力、示范引领、特色发展、生态建设方面加大对优质软件企业的培育力度,为园区企业提供适配验证、体验推广、企业孵化、投资融资、法律服务、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关键领域软件企业、国内领先的行业应用软件企业和具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软件企业,力争在软件细分领域实现突破,推动软件产业向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新区、保税区、华侨实验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支持华侨试验区、濠江区建设一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集聚区,促进企业集聚发展。打造大数据新型创业孵化平台,发展服务经济社会民生领域的大数据新业态。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创建一批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依托5G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旅游、智慧生活、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服务,满足餐饮、娱乐、出行、文化、旅游等消费需求,形成线上线下服务新模式,培育新型业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卫生健康局、教育局、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公安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展改革局、金融局,高新区、保税区、华侨实验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创新发展工业软件。支持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发展,推动工业仿真融合技术深入应用。加快推动控制管理软件模式创新,运用CPS(信息物理系统)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鼓励工业软件向一体化、移动化、个性化、协同化方向发展,提升工业软件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综合运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研发工具、特定领域工业机理模型、集成化运营管理软件、工业人工智能应用等技术领域探索。鼓励传统工业软件向云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构建基于“工业APP”新型产业市场生态体系。聚焦特定行业领域,推动工业软件企业和工业企业持续融合创新,重点培育优秀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高新区、保税区、华侨实验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重点工程

    (一)工业软件突破工程。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省工业软件相关重大专项,开展工业软件基础和应用研究。聚焦装备制造、工艺玩具、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等重点行业,以应用为牵引,加快培育一批优秀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商,为工业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产品仿真设计、供应链协同等通用型服务,逐步建立安全可靠的新型工业软件生态系统。统筹推进国产化工业操作系统、中间件、工业APP、新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开展工业APP开发与应用创新,推动优秀工业APP及应用解决方案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推动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组织工业软件精准对接活动。支持工业企业联合优质软件研究机构,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技术服务平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局,高新区、保税区、华侨实验区管委会,各区县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新兴技术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面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交通物流、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等重点行业领域培育一批应用试点示范。鼓励企业深挖行业需求发展综合解决方案和优秀软件产品,组织开展成果对接活动,培育发展应用市场。支持华侨试验区创建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离岸数据服务试验区。支持濠江区建设粤东数据中心集聚区。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区块链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卫生健康局、教育局、文化和旅游局、交通运输局、金融局,高新区、保税区、华侨实验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软件园培育工程。支持高新区打造省级软件特色产业园,引导优势企业、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向园区集聚,推进中国移动华南AI实验室、中国联通5G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软件自主发展能力。加快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集聚区,引进龙头企业、总部企业和优质项目,加强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构建完善产业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商务局,高新区、保税区、华侨实验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龙头企业引育工程。在医疗、教育及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食品医药、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海上风电等领域打造一批“5G+行业”应用标杆示范,在行业内推广应用,在全市培养熟悉行业场景、集成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重点面向教育、医疗、新基建等细分领域软件龙头企业开展靶向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示范带动效应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到我市投资和落户。引导龙头软件企业不断提升软件品牌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内外软件名牌产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卫生健康局、教育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产业生态构筑工程。推动国内外优秀基础软件企业在我市的项目投资和落户,引导软件企业聚焦产业薄弱环节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基础软件产业链。支持企业建设基于自主信息技术的软件平台,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的技术攻关和适配应用,推动软件企业“上平台”、引导行业企业“用平台”,从供需侧发力培育自主软件产业生态。实施一批具有标杆引领示范效应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支持软件企业参与鲲鹏等技术路线和产品的适配工作。实施软件产品进校园活动,支持软件企业与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软件,开展自主软件产品教学,鼓励软件企业向相关学校无偿提供教学软件,超前培育用户市场,助力构建产业生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教育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高新区、保税区、华侨实验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信息服务提升工程。支持龙头企业、集成商等提升集成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组织上下游企业开展产品集成技术攻关,协同解决共性问题,促进自主信息产品在重要行业领域的应用。鼓励龙头企业、社会组织建设行业资源共享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提升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能力。支持建设第三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面向多行业领域的产品适配测试平台,提供适配测试和深层次、系统性问题诊断等服务,提升保障产品集成性能。加强重点平台型和生态型软件企业质量诊断、评价和改进,突破行业品牌质量提升瓶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新区、保税区、华侨实验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领导。依托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机制,统筹推进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市有关部门加强对行动计划的宣贯实施、工作指导和督促落实,积极争取国家、省扶持政策在我市先行先试。市有关部门、各区县结合实际,主动谋划、推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重要载体,并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共同推动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有关部门,高新区、保税区、华侨实验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国家和省对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统筹利用现有资金资源,加强对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及应用示范的支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软件与信息服务骨干企业上市、挂牌。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和机制,鼓励软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税务局、金融监管局、发展改革局、科技局,高新区、保税区、华侨实验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人才队伍支撑。强化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鼓励高校联合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等,通过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各种方式,健全适应产业发展形势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高精尖缺”软件人才。创新招才引智机制,支持引进国内外一流的软件与信息服务重点领域的领军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和团队到我市创新创业。落实高层次人才相关优惠政策,在住房补贴、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市教育局、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局,高新区、保税区、华侨实验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等在服务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方面的作用。依托汕头市软件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打造软件企业沟通交流和合作平台,密切掌握行业和企业发展动态,加强业务指导和政策宣贯,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新区、保税区、华侨实验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营造优质市场环境。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协作。鼓励高校、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举办软件大赛等活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支持承接举办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论坛、行业会议、学术交流、专题培训等活动,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和人才集聚,共同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教育局、商务局,高新区、保税区、华侨实验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