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 > 专栏建设 > 政策解读
分享到: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及政策解读
  • 2019-09-26 09:18:00
  • 来源: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发布机构: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字体: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办函〔2019〕79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的若干政策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反映。

                                           省政府办公厅

                                           2019年4月17日


    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水平,大力支持我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提高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效率

    完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审判模式,为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产权案件开设快审快结“绿色通道”,并积极探索在知识产权案件中引入速裁机制。在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强烈的专业镇和产业聚集区,复制推广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山古镇模式,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布局建设,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快速响应、快速确权、快速调处“一站式”处理机制。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侵权假冒线索数据的智能化采集分析,提升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的精准度。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展会、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快速程序,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办案质量和效率。(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牵头商请省法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负责)

    二、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处力度

    坚持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市场价值导向,力求赔偿标准准确反映被侵害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建立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科学合理的侵权损害赔偿司法认定机制。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或具有其他严重侵权情节的行为,依法提高赔偿数额、加大赔偿力度,并由侵权者承担维权威本。加快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侵权者的违法成本。加强知识产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失信惩戒机制,将知识产权违法违规行为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对不良信用记录较多者实施严格限制和联合惩戒。(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牵头商请省法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负责)

    三、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

    打造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海外布局,为中小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支持建立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会(联盟)和重点产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互助金,指导中小企业积极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和及时的公益性救济。建设海外知识产权法律数据库、案例库和专家库,收集企业境外专利、商标维权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法律等公益服务。开展重点出口产品专利预警分析,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涉外纠纷应对能力。(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牵头负责)

    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增信增贷作用,鼓励银行广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支持银行开发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借助科技风险准备金池,分担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投融资风险。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机制,推广知识产权保险,鼓励开展同业担保、供应链担保等业务。完善企业和金融机构需求对接机制,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投融资项目数据库和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评估体系。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组合运用,推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资产混合质押。(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广东银保监局、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牵头负责)

    五、促进知识产权交易运营

    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市场,建设省级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交易数据库管理,深化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服务。鼓励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机构重点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托管、培育和收储服务,创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交易运营专业服务和产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运营质量分级管理,完善提高知识产权未来预期收益的评估方法和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交易线上超市,打造以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为主体、市场化交易机构线上超市为支撑、贯通线上线下的综合交易展示平台。(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负责)

    六、降低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成本

    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在全面执行国家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75%政策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对评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增按25%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标准给予奖补。优化知识产权资助政策,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专利质量提升工程。改革省科技创新券使用管理,扩大创新券规模和适用范围,实现全国使用、广东兑付,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和使用高价值专利等知识产权。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研发,推动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形成高价值专利组合,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实施体系。(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

    七、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推进知识产权便利化服务,推广专利电子申请和网上缴费系统,深化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推动各地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设立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申请受理点。建立专利审查员、商标审查员与中小企业创新促进对接机制,组织审查员深入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实践和研发交流。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和预警等公共服务。构建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数据库,推动商标数据库逐步开放,开展专利、商标信息精准推送。支持各地建立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宣传培训和援助服务。支持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创造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负责)

    八、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加强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支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知识产权学院开展职业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面向中小企业领军人才、管理人才、实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开展多层次、精准化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提升企业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能力,增强企业的维权意识和自律意识。实施中小企业常年知识产权顾问、知识产权经理人培养计划,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经理人交流活动,促进企业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标准。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培训计划,培育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省市场监管局、省教育厅牵头负责)


    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若干政策措施政策解读

    一、提高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效率

    1.在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强烈的专业镇和产业聚集区,复制推广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山古镇模式,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布局建设,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快速响应、快速确权、快速调处“一站式”处理机制。

    政策解读:我省面向区域特色产业布局建设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提供外观设计专利的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服务。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目前全省共建成中山灯饰、东莞家具、顺德家电、广州花都皮革皮具、阳江五金刀剪、汕头玩具、潮州餐具炊具等7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2018年,各中心办理加快预先审查的专利申请7494件、加快预先审查的专利授权6488件,办理维权案件1817件。

    我省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全类别专利的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服务。目前已建成中国(广东)、中国(佛山)、中国(深圳)3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广东)、中国(佛山)、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分别面向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产业、佛山智能制造装备及建材产业、深圳新能源和互联网产业开展服务。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强中国(广东)、中国(深圳)、中国(佛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业务能力建设,探索依托保护中心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预审工作。同时鼓励我省有条件的地市针对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强烈的产业聚集区和专业镇,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或快速维权中心,加快布局建设,健全快速响应、快速确权、快速调处“一站式”处理机制。

    2.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侵权假冒线索数据的智能化采集分析,提升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的精准度。

    政策解读: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方案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的在线识别、实时监测、源头追溯中的作用,提升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的效率、力度及精准度,净化交易环境,遏制线下侵权假冒生产销售,科学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增强知识产权领域治理能力。

    我省将选择展会等领域为试点,探索“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作,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先行一步,组织推进当地区域性数据库和智能检测系统建设,推进深化本地“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运行机制。

    3.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展会、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快速程序,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办案质量和效率。

    政策解读:我省自1992年起探索开展广交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012年我省出台《广东省展会专利保护办法》,对广东展会专利保护工作进行规范。2019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第一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经验与典型案例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对我省“建立大型展会快速维权工作机制”的有关做法向全国进行推广。2018年,第123、124届广交会期间共受理专利、商标知识产权投诉案件701宗,处理被投诉企业1007家。2019年4月15日,我局进驻第125届广交会,这也是我省知识产权系统自第81届以来第45次进驻广交会,第125届广交会共受理商标、专利纠纷639宗,其中商标类投诉112宗,专利类投诉527宗。

    早在2015年,原省知识产权局就与唯品会签署了《保护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政府有效指导监管+知名网络平台自律保护”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共同合作打击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原省工商局与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协作打击商标侵权行为。2017年,省原知识产权局举办全省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工作业务培训班。根据《知识产权系统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协作调度机制运行协调会议备忘录》,组织各有关单位参加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协作调度专项行动,办理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案件1000余件,有效治理了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促进电商行业健康发展。

    下一步,我局会继续做好展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知识产权纠纷的快速维权工作,提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质量和效率。

    二、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处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失信惩戒机制,将知识产权违法违规行为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对不良信用记录较多者实施严格限制和联合惩戒。

    政策解读:我局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了市场主体信息归集、公示制度。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企业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和互联共享,记于企业名下,形成企业信用档案。鼓励企业将包括商标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纳入公示信息并公示。公众可免费自主查询企业信用信息,降低了市场交易风险和社会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为强化信用监管提供了支撑。二是强化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严格落实经营异常名录与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制度,对商标专利领域严重失信行为的主体实施者,加强信用监管,及时公示失信主体相关信息,提示公众交易风险;对专利领域严重失信主体的法定代表人以及法院通报的失信被执行人,实施信用约束,在办理企业登记中实施限制或禁止措施。三是构建完善联合惩戒机制。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和信用修复制度。推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跨部门应用,将企业信用信息作为各级政府部门重要考量因素,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提高企业失信成本,推进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鼓励失信主体通过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等方式修复信用,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诚信环境。

    三、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

    支持建立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会(联盟)和重点产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互助金,指导中小企业积极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和及时的公益性救济。建设海外知识产权法律数据库、案例库和专家库,收集企业境外专利、商标维权信息,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法律等公益服务。开展重点出口产品专利预警分析,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涉外纠纷应对能力。

    政策解读:自2015年以来,我省企业相继在扭扭车、平衡车出口遭遇专利纠纷,澄海玩具行业遭遇海外抢注商标,LED企业遭受美国337调查等,我省知识产权系统在上述涉外维权实践中提供了专业技术指导和维权援助,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涉外应对,为我省企业“走出去”提供强大后援。2018年以来,我省通过项目方式借助行业协会力量对海外布局和维权工作进行专题研究。

    下一步,将继续积极探索做好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海外维权工作,探索建立公益性救济、海外维权专家库、专利预警等制度,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涉外纠纷应对能力。

    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增信增贷作用,鼓励银行广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支持银行开发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组合运用,推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资产混合质押。

    政策解读:近年来,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省不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鼓励和支持银行降低对拥有知识产权企业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继2017年我省专利质押融资登记金额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后,2018年,全省专利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210.37亿元。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控仍然比较严,加上缺乏成熟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高回报率的资本退出渠道,导致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获得银行资本比较难、融资成本比较贵、放贷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仍普遍存在。《措施》提出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机制、建立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评估体系、推动专利商标混合质押等措施,努力提升银行面向中小企业放贷率。

    五、促进知识产权交易运营

    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市场,建设省级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交易数据库管理,深化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服务。建立知识产权交易线上超市,打造以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为主体、市场化交易机构线上超市为支撑、贯通线上线下的综合交易展示平台。

    政策解读:2019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知识产权交易,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有效流通”。近年来,我省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中承担了重要角色,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市场向良性健康发展,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路径不断畅通。但中小企业仍面临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供需不匹配、市场信息不对称、知识产权展示平台少、与投资机构对接机会少等问题。针对问题,《措施》提出建设省级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机构重点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托管、培育和收储服务、推进知识产权交易运营质量分级管理、建立知识产权交易线上超市等措施,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六、降低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成本

    推动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形成高价值专利组合。 

    政策解读:近年来,广东省每年投入财政资金,支持企事业单位联合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推动知识产权融入研发、技改、成果转化等全链条,提升创新主体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能力。目前已建设“广东省产学研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两批16家,实施各类创新中心“高质量专利培育项目”两批128家。各项目承担单位在专利导航分析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专利布局,产出了一批有市场需求的、价值相对较高的产业技术专利。

    七、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1.推进知识产权便利化服务,推广专利电子申请和网上缴费系统,深化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推动各地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设立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申请受理点。

    政策解读: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广州代办处大力推广专利电子申请和网上缴费系统,为公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通过分类分片集中培训,代理机构和高等院校强化辅导,落后地区重点督导等手段,不断提高各个地市的专利电子申请率和缴费率,2018年我省的专利电子申请率达98.65%,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有19个专利电子申请率超过了95%,有效地解决了粤东西北地区专利申请与缴费不便问题。推进全国首个省级商标维权援助服务体系平台建设,为广东企业、行业组织及各类主体提供全国乃至“一带一路”国家商标注册、发展、保护等多领域信息和援助。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支持我省各地市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设立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申请受理点。商标受理窗口可以代为办理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等业务,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申请受理点可以受理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变更、延期、注销、补证申请。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已批准设立深圳市商标受理窗口、珠海市横琴新区商标受理窗口、东莞市商标受理窗口、广州市南沙区商标受理窗口等四个受理窗口。

    2.建立专利审查员、商标审查员与中小企业创新促进对接机制,组织审查员深入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实践和研发交流。

    政策解读:2016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会同国家专利审协广东中心开展“广东省专利审查员实践与创新促进基地建设”,共建设该类基地两批次57家。通过组织审查员深入基地开展实践和交流活动,使创新主体对相应技术领域的专利情报有了更全面地把握,从而促进基地提高研发起点、提升创新效率。

    3.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和预警等公共服务。

    政策解读: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指导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完善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基于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成应用子系统33个,包括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广东省家具行业外观设计专利图像检索系统、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资源发布系统、科技文献及标准数据库查询系统、广东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应用子系统、广东省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化管理子系统、大数据APP移动应用等,有效整合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便捷的公益性知识产权信息综合服务。

    4.构建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数据库,推动商标数据库逐步开放,开展专利、商标信息精准推送。

    政策解读: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围绕我省产业、区域特点,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不断建设、完善专题专利数据库累计62个,包括广东省重点家电行业、广东省汽车与摩托车行业、电动汽车行业、光伏产业等省级重点产业/行业专利数据库13个;新能源汽车、新一代通信、物联网、数字家庭、生物医药、先进金属材料、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数据库34个;阳江五金刀剪、开平水暖卫浴、韶关液压件、湛江海洋产业数据库、东莞模具产业、电源电子、揭阳金属、生物质能、污水处理等地方特色行业专利数据库15个。便利企业、公众实时、便捷地掌握我省重点产业及地方特色产业技术的研发、引进、吸收、专利申请等情况,对于推动我省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开展专利信息运用服务。2014年起,面向全省开展专利信息化建设的运用推广,开始实施“广东省小微企业专利信息推送服务项目”,支持省内优秀服务机构开展订单式服务,为我省中小微企业精准推送专利信息,为各类创新主体开展专利信息利用工作提供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应用服务,包括针对企业在研发、生产、专利申请、产品销售、出口以及管理、战略发展等各个环节的专利信息利用需求,规划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向,设计和推送适应不同环节需求的专利信息服务产品。

    5.支持各地建立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宣传培训和援助服务。

    政策解读:为增强全社会的商标品牌意识,助推企业培育商标品牌,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支持各县(区)建立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并作为一项工作长期推进。

    八、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加强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支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知识产权学院开展职业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面向中小企业领军人才、管理人才、实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开展多层次、精准化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提升企业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能力,增强企业的维权意识和自律意识。实施中小企业常年知识产权顾问、知识产权经理人培养计划,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经理人交流活动,促进企业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标准。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培训计划,培育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

    政策解读:积极推进国家、省、市三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全省累计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5个、省级培训基地7家、市级培训基地13家,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网络。启动知识产权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队伍。据不完全统计,至2018年底,全省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达3.5万人。全省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23人、国家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3人、“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31人,获得知识产权正高级职称19人。据不完全统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全省累计拥有国家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2家,试点学校5家。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