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 > 业务工作 > 经济运行
分享到:
去年全市工业经济稳中有进,1至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675.02亿比增3.6%
  • 2024-01-17 17:39:07
  • 来源:汕头日报
  • 发布机构: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字体:
  •   产业发展是“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强县促镇带村,必须大抓特色主导产业,夯实“稳”的底盘、厚植“进”的优势。过去的2023年,汕头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以只争朝夕、迅速行动的奋斗姿态,掀起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热潮,推动汕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迈进,让春天播下的种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20240106001.jpg


      (粤东海域单体最大海上风电项目日前成功并网发电。)

      迈进新的一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锐意拼搏、真抓实干,为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凝聚强大动力。

      “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集聚成势

      各种大型车辆和机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处处建设工地巨臂林立,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来到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四个一体化”项目正如火如荼加快建设中。

      “产业园在打桩之前进行了‘换土大改造’,我们将原来40万立方米的砂质粉土换填成承载力更好的土壤,再扎下密密麻麻1万多根桩,把地基打得特别牢固坚实。”来自项目建设方的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汕头项目总指挥戴新告诉记者,产业园地基处理难度非常大,施工期间又正好赶上雨季,还遭遇了4次台风,所有人员全方位交叉式施工赶工,花了100天的时间完成地基处理。

      2023年2月,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打响开局起步第一枪,一批有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的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其中,金风科技集聚洛轴、德力佳、中车永济、中材科技、北京鉴衡等风电产业链头部企业,联合京能集团共同打造的“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按照“研发设计一体化、工艺流程一体化、生产制造一体化、检测认证一体化”的创新理念,形成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产品试验交付的完整闭环,今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代表行业最高制造水平的“灯塔工厂”。

      当前,汕头全力推动6000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开发,积极构建“1+3+3”海上风电生态体系,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打造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催生世界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全球规模最大、最先进的风电机组六自由度测试平台、单机测试容量最大的陆上试验基地落地建设;粤东海域单体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华能勒门(二)6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跑出年内实现开工建设到并网发电的加速度,创造多个全国第一,多项技术应用填补行业空白;汕头首个海上风电场也交出靓丽成绩单,截至去年12月22日,大唐南澳勒门I海上风电项目累计发电量突破8亿千瓦时,风机累计利用小时数居广东区域第一名。“京能集团把汕头这片‘热海’当成投资重点和投资方向,在这里建设海上风电项目,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坚定的决心。”戴新振奋地表示。

      以海上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迎来“爆发期”,正是汕头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基础,推动六大主导产业逐步集聚成势的生动实践。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合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1.9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近七成,同比增长9.2%。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5.02亿元,同比增长3.6%。从新动能看,“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投资增长34.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3.0%,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25.0%。

      产业发展空间、承接能力双提升

      做强产业发展主战场、主阵地,汕头着力打造成片园区载体,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去年以来,汕头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全面铺开,核心区六合围片一、二期共3038亩征地已完成,三、四期共1.45万亩征地工作正加快推进,片区“四横两纵”核心骨干路网和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中。

      去年前三季度,汕头主平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522亿元。占地1000亩的中海信(汕头)创新产业城,就落地汕头主平台联动区濠江片。“中海信集团总部在深圳,拥有20多年的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经验。我们将做好深圳园区和汕头园区的联动效应,与濠江区一起,对深圳企业进行招引,努力形成深汕合作的示范区。”汕头市中海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卉表示。

      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圳、汕头产业协作步伐加快,喜讯频传,随着深圳的南山、龙华、宝安、坪山、光明与我市各区县合作共建产业园陆续揭牌,两市帮扶协作按下“快进键”。以共建产业园为新起点,深圳汕头通过创新合作模式,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取长补短,挖掘发展潜力,提升产业能级,全力打造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将两地“协同联动、双向共赢”的发展蓝图一步步化为现实。

      产业链创新链加速双向融合

      推进制造业当家“大产业”立柱架梁,必须加快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眼下,一个个创新引领的策源地试验场悄然建成,成为汕头依托创新驱动塑造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

      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汕头启动科学城规划建设,集聚科技要素资源、培育肥沃创新土壤,助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源源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产业升级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动能。作为汕头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和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短短两年内已孵化出4家初创企业,为青年科研人员打造了创新创业的平台,让更多科研项目的落地助力企业提高产能,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动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汕头高新区,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通过“华转资源赋能+专业团队运营+本地化运作”模式,依托总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资源,将丰富的科技资源精准嫁接到汕头本地产业。“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搭建起汕头本地新兴项目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生态环境,助力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心为本地培育100多名技术经纪人,积极推动汕头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和发展汕头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生态。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