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工作部署,华侨试验区围绕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痛点”,将“助企贷”的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追加到5000万元,贷款投放规模扩大到5亿元,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据悉,按照每家企业平均100万的申请贷款额度,将有至少300至500家民营中小微企业受益。
针对有些企业规模小、缺乏有效抵押担保,难以获得银行支持、存在融资困难等实际,华侨试验区主动作为,加强政银合作、促进银企对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信用的“台阶”,将搭建融资平台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创出台了“助企贷”金融扶持政策,配套出台了《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助企贷”管理办法(试行)》。今年6月实施以来,“助企贷”共为汕头市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近9000万元的贷款,有效缓解了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作为“助企贷”4个中标银行之一的光大银行汕头分行已与22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其中已投放贷款5笔,投放金额740万,已批待放贷款3笔,待投放金额500万,储备投放项目14个,计划投放金额2400万。光大银行汕头分行副行长马延龙表示,汕头地区企业是以民营企业为主,通过“华侨板”这个平台,拓宽了中小微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同时,也形成了“华侨板”、银行、企业三赢的局面,有效地扶持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
为解决包括有“侨”背景在内的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重组、股权转让等需求,华侨试验区与省股权交易中心合作,成立了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华侨板”,并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充分发挥华侨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引金入汕”工程,坚持走“侨”字特色的差异化金融发展道路。“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矛盾在于银行本身就是商业机构,特别是风险的考核,需要来贷款、融资的企业最好有抵押,否则必须是信用等级高的,这恰恰是民营中小微企业所不具备的。”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黄育斌介绍,华侨试验区为银行和中小微企业之间当好服务员,以政府财政性投入作为风险补偿金,以此来提升民营企业的信用评级,让银行对其审核时能给予较高评分,达到银行可以放贷的标准。“助企贷”实施以来,试验区严格审核,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规范经营、照章纳税、产品有市场、风险可控,缺乏抵押的实体企业才给予推荐。实施半年多来,各笔贷款均安全正常放收,服务了中小微民营企业,加快实体经济发展。
(记者魏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