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园寄托着海外潮人的乡土认同感,是汕头历史文脉和独特魅力重要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护小公园开埠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增强。近日,《汕头经济特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规划》(草案)在市城乡规划局官网上进行批前征询意见公示。记者获悉,《规划》草案以“以金平区小公园为核心、保存开埠期文物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体现开埠期历史文化风貌的区域”的划定原则,划定了小公园开埠区的范围,即西至西堤路、北至西港高架路—中山西路、东至福平路—张园内街—外马路—南海路、南至南海横路—外马路—商平路—至平路—海墘内街—棉安街—镇邦路,总面积72.43公顷。
从1860年开埠至上世纪30年代中期,汕头形成了以小公园为核心的环形放射状路网格局,大量的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已成为汕头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和建筑文化特色。我市历来十分重视小公园片区的保护工作,工作力度不断加强。2014年4月24日,市人大颁布了《汕头经济特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条例》,为开埠区的全面保护和活化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加强小公园开埠区的保护和管理,推进区内建筑物的合理利用,激活街区活力,促进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协调发展,根据《汕头经济特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条例》的要求,汕头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汕头经济特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规划》。
通过规划,开埠区的结构分为一轴、两核、三区。一轴即潮人精神家园轴,是以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为核心、以安平路为轴线,通过标志性建筑的改造、公共空间的塑造、交通的梳理、文化的凸显等手法,将其打造为潮人精神家园轴。两核包括百载商埠文化核心,以中山纪念亭、南生百货等形成;骑楼风情文化核心则是展示传统骑楼建筑的文化核心。三区包括小公园片区、安平西片区和现代居住片区。
规划通过功能分区,将打造百载商埠风情体验区、特色骑楼风情体验区、老城休闲生活体验区、开埠文化展示区、宗教文化体验区、潮汕工艺博览区、潮汕原真民宿区和现代住宅区等八大主题功能组团,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实现产业的转型与提升。同时,挖掘广博的人文资源和潮剧、潮绣、陶瓷、茶艺、美食、传统潮汕手工艺等各个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产业打造品牌。百载商埠风情体验区将主要体现开埠区历史上巅峰时期“商贾云集,万国楼船”的繁荣景象。而特色骑楼风情体验区主要展现全国保存面积最大近代中西合璧连续骑楼街区风貌。老城休闲生活体验区则主要体现老城休闲、娱乐生活,对影剧院、戏曲院等进行修复,重点体现开埠区丰富的历史文化。从而把开埠区打造成为集商业休闲、文博创意、旅游服务、现代居住等功能为一体,具有明显潮汕地方风情,宜商、宜居、宜游的历史文化街区。
同时,规划提出开埠区的形象定位,要保护汕头开埠鼎盛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尊重和延续原有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历史文化特征,恢复老城区人文风貌。通过对道路交通系统、居住配套设施和商贸旅游配套设施等的规划,并对区内建筑进行分类保护和整治,实现老城复兴,增加绿地和广场、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增强文化、商业、旅游等城市功能。
(记者郑梦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