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政府门户网站 Shantou Municipal Government 头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分享到:
姚璇秋为潮剧艺术薪火相传耕耘不辍
  • 2018-06-01 09:29
  • 来源: 汕头日报
  • 发布机构:
  • 【字体:    

【传承潮汕非遗文化①】 在潮剧界,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是标志性人物。潮剧迷说起姚璇秋,都亲切地称她“秋姨”。姚璇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潮剧演员,从上世纪50年代表演成名作《扫窗会》,到潮剧陆续上京汇演,辗转国内及东南亚交流演出,从艺69年,姚璇秋与这个古老的剧种共荣发展,使潮剧走出广东、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让这朵“南国奇葩”声誉传遍海内外。

夏日的午后,记者来到位于市区民权路潮剧院宿舍姚璇秋家中,现年83岁的她精神矍铄,“我是潮剧废除童伶制以后进入剧团的,从踏上潮剧舞台至今,已69年了,我的人生经历就是潮剧发展的轨迹”,回想起前尘旧事,姚璇秋深情说道。

以《扫窗会》走上潮剧舞台一举成名

姚璇秋出生于1935年,谈起从艺的经历和往事,她平淡眼神间笑意满满。姚璇秋告诉记者,她的从艺经历要从潮剧废除童伶制说起。“新中国成立前,潮剧实行了很长时间的童伶制,各个行当除乌面、老丑、老生和老旦由成年演员担任外,其他如小生、花生、武生等生行和乌衫、闺门、花旦、武旦等旦行以及小丑与龙套均为童伶,生与旦是多数演出剧目的主角,所以童伶是演出的主力。”

姚璇秋说,潮剧以戏带功是最大特点,整个剧种通过口授的方式,一代传一代培养潮剧演员,“当时的潮剧演员都是约11岁左右的小孩,基本都是没有文化的农民子女卖身戏班,在卖身戏班7年10个月时间里,戏子从少年变成青年,在戏班受尽责罚。”姚璇秋说,她11岁时居住澄海姚厝祠,平时喜欢偷偷看戏班表演,就经常亲眼看到童伶受到打鼓先生、头手先生和教戏先生“三抄公堂”,受尽体罚,非常悲惨。

“我真正到剧团开始戏剧生涯是在1953年。1951年潮剧界在汕头大观园戏院召开废除童伶制、烧毁卖身契大会,童伶制正式宣布废除”,说起历史往事,秋姨思路清晰。1953年,姚璇秋加入正顺潮剧团,是潮剧废除童伶制以后进入剧团的新一代潮剧演员的杰出代表。

13岁时,姚璇秋除了做手工帮补家用,还到火柴厂做童工,业余做戏。1949年读小学时,姚璇秋参加澄海阳春国乐社,学唱半普通话的外工戏,“当时学做外工戏《断规教子》,是我潮剧人生中的第一个戏”,姚璇秋说。“1952年至1953年,正顺潮剧团的陈炳光和郭石梅两位潮剧老前辈到澄海演出,偶然听到我演唱的片段,上门说服我到戏馆做戏”,由于之前看过童伶受体罚场面,姚璇秋开始坚决不同意。两位老师告诉她,“戏仔已烧掉卖身契,做戏还有工资,先生更不会打人。”

就这样,姚璇秋凭借一把好嗓音被选入剧团。如今谈起《扫窗会》,姚璇秋说,“我有着太多想说的话,因为这是我进入潮剧团后正式学的第一个启蒙戏。”1953年,姚璇秋随剧团培训,师从潮剧名教戏杨其国、陆金龙、黄蜜,后得卢吟词先生指导,开旦行戏路。姚璇秋天资聪颖,学艺刻苦,入戏快,加上当年剧本改革有了好剧。仅10个月即演出潮剧《玉堂春》和传统锦出戏《扫窗会》,并随潮剧代表团参加首次广东省戏曲改革工作汇报演出,获表演奖,初露才华。改革后的潮剧《扫窗会》保留传统唱腔和曲牌音乐,程式表演细腻丰富,“55分钟的折子戏,我足足打磨学习了8个月时间,《扫窗会》是正旦的‘锦出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经典曲目’,对正旦唱做要求十分严谨,适合在刚入行的时候打下基础。当时由卢吟词、郑一标导演,翁銮金饰高文举,由我饰王金真。”就这样,一把好嗓音遇到好老师好剧本,姚璇秋在位师父的悉心指导下,以《扫窗会》走上潮剧舞台,一举成名。

细腻唱做艺术获得文艺名家赞赏

1956年姚璇秋调入广东潮剧团,为当家旦角。1957年,潮剧与我省的琼剧、汉剧组成“广东潮琼汉剧赴京汇报演出团”赴京演出,“这是广东省潮剧团第一次上京,我主演《苏六娘》的苏六娘和《荔镜记》的黄五娘”,姚璇秋说,特别是扮演《扫窗会》的王金真,细腻的唱做艺术,获得首都文艺界的赞赏。在中南海为中央领导同志演出,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潮剧首次进京演出,一炮打响,好评如潮。随后到上海、杭州等地巡回演出,影响遍及大江南北。

姚璇秋说,老舍先生1962年与一批艺术家应汕头地委之邀赴汕访问,离汕的前夜,在说到潮剧时谈及她的艺术时说:“姚璇秋是新一代优秀演员,很有培养前途。一定要系统地整理潮剧的剧目,发掘自己的特色,吸取其他剧种甚至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

同样的,著名电影艺术家蔡楚生这样评价姚璇秋的艺术风采:“璇秋的戏虽不多,却是那样地动人心魄。璇秋是潮剧的后起之秀,她的演技艺术能获得这样的成就,虽也半由于她之天赋与素养,但成长如是之速,却不能不感谢名师和老艺人对她的培养和教导”。

1959年姚璇秋又随广东潮剧院一团到北京作献礼演出,这是继1957年之后潮剧第二次上京,主演《辞郎洲》的陈璧娘、《苏六娘》的苏六娘、《荔镜记》的黄五娘、《扫窗会》的王金真、《革命母亲李梨英》的李梨英等。再一次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受到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

“当时,我在《辞郎洲》中的表演获首都戏曲艺术界专家和表演艺术家老舍、田汉、罗合如、张庚、李少春、阿甲、胡沙等的高度评价”,姚璇秋说,接着随团到南京、上海、杭州和南昌等地演出,广泛观摩各地兄弟剧种的表演艺术,与兄弟剧种进行艺术交流,“向京剧大师梅兰芳、盖叫天,以及梅兰劳的高足魏莲芳学习。1959年《苏六娘》拍摄成潮剧艺术影片,1961年《荔镜记》(即《陈三五娘》)摄制成潮剧艺术影片,我成功地塑造了苏六娘和黄五娘两个古代少女的形象。”

艺术成就代表着潮剧前进步伐

轰动京城艺坛,一个又一个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功底在舞台和银幕上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享誉于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各国,姚璇秋的艺术成就代表着潮剧前进的步伐。

潮剧在新中国戏剧改革后发生的改变,几乎是所有剧种中最大的,因为演员由原来的童伶变成了成人这一变化,使得潮剧的审美基础、表演程式、音乐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几乎是一个“新剧种”。“我的艺术生涯跟到好形势,看的剧种多,并有机会向外地好的剧种学习,甚至得到梅兰芳老师的亲自指导,使我的表演艺术在控制人物情绪表达上有所进步。”

在姚璇秋的潮剧艺术生涯约40多部戏中,从《扫窗会》《井边会》《梅亭雪》到《苏六娘》《陈三五娘》《辞郎洲》,再到现代戏《江姐》中所扮演的江姐雪琴等古今人物,都得到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赏。2008年姚璇秋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的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获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作家协会授予的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2016年“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入选名单上,姚璇秋是潮剧首位上榜代表,在广东省仅有4位上榜名家。姚璇秋的艺术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潮剧艺术的范围,成为潮汕文化一道动人的风景线,是潮剧乃至中国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承前启后 致敬经典

今年83岁的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姚璇秋在潮汕地区可谓家喻户晓,从艺69年来,她在潮剧舞台上成功塑造了诸多生动人物形象,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享誉海内外。2008年,姚璇秋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剧种代表性人物,姚璇秋老师退休后,还一如既往当起潮剧传统艺术保护传承工作的带头人,为传播潮剧文化和传授潮剧传统艺术,培养新一代潮剧人才奉献余热。

在采访中,谈及潮剧的传承,她语重心长地说:“潮剧的传承,要从潮剧的承前和启后两部分讲起。”1978年初,广东潮剧院恢复建制,汕头地区潮剧团、实验潮剧团归并入潮剧院,名艺人及艺术骨干先后归队,各县市潮剧团先后复办。潮剧院为此复排了一批经典作为献礼剧目,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古装戏《陈三五娘》。“这出本土题材戏,是潮剧巅峰时期的代表作,早在上世纪50年代便曾晋京出国作汇报献演,后又被拍成潮剧艺术电影,久负盛名,享誉中外。为再现该剧风华,潮剧院着力物色接班人做好传承。”

当时,年方17的吴玲儿和蔡明晖、黄嘉如及陈丽华等4人报名学徒班学帮声,姚璇秋边排练边点拨和传授给她们,“我安排由吴玲儿扮演五娘、蔡明晖扮演益春、黄嘉如扮演李姐、张怡坤扮演陈三,经过每天两场共26天的传授,吴玲儿亦步亦趋学起了整套潮剧旦行功法”,由此,吴玲儿成为姚璇秋公开收下的首位门徒。1979年金秋潮剧团抵泰国表演,《陈三五娘》被作为献演的第一出戏,深得名师真传的吴玲儿,在异域舞台大放光彩,她主演的《陈三五娘》为全程演出打响了头炮。

2003年,张怡凰、李莉、林初发和陈晓丽正式宣布成为姚璇秋的经典剧目《扫窗会》第二代传承人,李莉说,秋姨对台步、身段、动作要求非常严格,“青衣的手指是姜芽指、矮步的形体动作是服务剧中人物的最大特色,排练时,我一句曲练一个上午,一个分手的动作练半天,秋姨都耐心传授。”为了演好人物角色,李莉经常上门请教老师,在每天3场共10天的排练下,姚璇秋终于满意地看到爱徒的进步。

2016年,姚璇秋入选文化部2016年“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项目名单,潮剧传统折子戏《扫窗会》《梅亭雪》列为传承剧目。经典折子戏《扫窗会》是姚璇秋成名作,为将此剧目传承到青年演员身上,2016年4月,汕头市潮剧研究传承中心、广东潮剧院组织开展《扫窗会》传承培训传习活动,邀请姚璇秋亲自传授,原汁原味传承经典。

“我最大的期望是潮剧艺术能够薪火相传,一代接一代传下去。”姚璇秋诚恳地说。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汕头市政府门户网站 Shantou Municipal Government 脚部
主办: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保障:汕头市政务服务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 : 4405000014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假冒政府网站举报电话:0754-88278342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 -
汕头市政府门户网站 Shantou Municipal Gover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