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救助站聚焦解决长期滞留人员身份不明的难点和群众殷切寻亲寻失的痛点,以实现“让每一个流浪人员都回家”为目标,建立规范化寻亲工作机制,不断总结提炼寻亲技巧,积极引入技术手段,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形成了专业、持续、动态的智慧救助寻亲模式,有力破解了寻亲难题,帮助了无数个家庭重归团圆。特别是2023年以来创新引入的“祖籍分析法”,通过分析受助人员的祖居地或原籍归属区域,将寻亲范围缩小至镇、村级,并综合运用信息拼接法、寻亲名片法、人脸识别法、抖音寻亲法、人像分析法等多种寻亲方式,极大提高了寻亲的精准度,推动了多年寻亲未果的长期滞留受助人员寻亲工作取得新突破。2018年以来,市救助站已成功寻亲534人,为一个个走失多年的流浪人员搭建起归家桥梁。
近日,又有一名走失30年、家人以为“已消失人间”的流浪人员曹某志(化名),在市救助站的不懈努力下核实了身份,跨越千里与家人重聚。
入站情况
2016年4月26日,市救助站业务接待大厅迎来了一名由群众引导前来求助的中年男子,当时的他说话不清楚、走路一瘸一拐,头发短但明显不整齐好像是被火烧过。经过一番询问,该男子什么情况都讲不清楚。工作人员只能先办理手续,收助进站。
曹某志在救助站生活照片
多年寻亲未果
入站后,工作人员隔三差五找该男子聊天,希望能够核实他的身份,然而由于他口音太重、发音不清加上语速过快,且说话时总爱笑,工作人员只能捕抓到五个发音:“安徽”、“赵李德”(音),也多次把聊天视频发给安徽的同行帮忙辨听和进一步甄别协查,但都没有相关线索。2018年有了人脸识别技术后,工作人员向公安机关提交他的相片做了多次识别,均没有任何信息。八年来,市救助站始终不曾放弃为他寻亲,一旦有新的寻亲方法或者新的途径,就会结合日常问询的线索,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尝试,却始终无果。
出现寻亲转机
去年11月,站寻亲小组在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团圆工作室的协助下,对该名受助人员进行DNA祖籍分析,获取到了相关祖籍线索,主要集中在安徽定远县几个镇村。寻亲小组又请长沙刑警王曙工作室对线索进行甄别,查询到一条疑似户籍信息,但经过当地救助站核查,回复不是他们那里的人。线索似乎又断了,但工作人员仍不死心,反复仔细地辨听与该名受助人员的所有聊天视频,发现原先听起来是“赵”字的发音应该为“曹”,还有一个发音虽然很快,但从多个视频对比辨析,应该是“定远”,据此,工作人员判定该受助人员大概率就是定远人。
5月17日,站工作人员制作了寻亲信息,提请抖音平台为该名受助人员做精准定点推送往安徽滁州市定远县方向,寻亲视频于当天18点发布后很快得以扩散,当地不少群众参与评论。不到三个小时,就有一个号码显示为安徽滁州的电话联系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激动地表明汕头市救助站寻亲视频里的受助人员是他的叔叔曹某志,并咨询了汕头市救助站的地址,急切表达了想尽快到汕头来接回叔叔的愿望。
线上视频认亲
5月18日,由汕头市救助站搭线,发动了寻亲人员、公安干警、当地义工等相关参与人员,与曹某志一家进行了一场线上视频认亲会。曹家人自前一晚收到曹某志被救助的信息就异常兴奋,一大早就聚集在一起喜气洋洋地等待着30年后的相见时刻。视频一打开,家人们就争着对手机屏幕里失而复得的亲人曹某志,你一句我一句地喊话,显得特别的高兴,完全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曹某志的记忆也仿佛在这一瞬间被解封,看到视频里久违的亲人,他一直咧着嘴笑个不停。
曹某志的嫂子回忆说:“叔子的脑子不好使,一讲话就爱笑,而正是这个特征让我们一看到抖音寻亲视频里的受助人员,就一眼认出来是他。”原来曹某志27岁那年跟亲戚去合肥不久后走失,家里人多方寻找无果,都以为他已经不在了。而今他也快57岁了,整整失踪了30年,家里人每年清明节还给他烧纸,现在突然找到了,曹家人发自内心地感到开心,不停地感谢政府、感谢救助站和热心志愿者。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还仔细告知有关曹某志户籍、接领回家等具体问题。
明确户籍
5月19日,曹某志的侄子到当地派出所了解到,曹某志的户籍信息已经查询不到,拿不到认领的户口依据,但他向市救助站提供曹某志的大腿上有两道疤的身体特征信息。经工作人员查验,曹某志的左大腿外侧确实有两道疤。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查验曹某志左大腿外侧伤疤
5月20日,曹某志侄子到定远县公安局调取纸质档案,终于查到了曹某志的户籍信息,当地派出所也开具了户籍证明。至此,离家三十年的曹某志,终于明确身份,准备重回亲人身边。
千里护送返乡
5月28日,在市救助站工作人员陪伴下,曹某志搭乘高铁归乡,并在合肥南站与家人相会。走失近30年的他,再次回到家人身旁,虽然略显局促,但幸福的笑容早已挂在脸上。“这么多年没见,变瘦了、也变老了,回家就好。”曹某志大姐难掩激动之情。交接时,工作人员反复提醒曹家人要耐心照料,细心陪伴。而曹某志似乎舍不得相处了8年的汕头“家人”,迟迟不愿说再见。临别前,曹某志的家人专程为救助站工作人员送上“大爱无疆,真心救助”锦旗,表达感激之情。“我看他的着装,救助站工作人员应该也是挺用心照顾的,二叔平安回来就好,这次回来这个家就团圆了。”曹某志侄子哽咽道。
曹某志接领现场
这场跨越千里,时隔近30年的团聚,是市救助站工作人员8年坚持不懈、接力寻亲的结果。寻亲是一项内容复杂枯燥、过程单调漫长的工作,面对重重的困难和一次次的无功而返,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始终不肯放弃,坚持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努力捕捉住任何一丝可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碎片化”的寻亲信息为流浪人员“复原”完整的回家路线图。下来,市救助站也将继续秉承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精神,持续加大寻亲力度,用心用情用力为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铺就一条温暖回家路。
供稿:市救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