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技术新设备助力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记者 柯晓 摄)
     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汕头经济顶压奋进、蓄势聚能,展现较强韧性。总体平稳的数据背后,既是宏观政策落地见效的体现,更是产业结构优化、市场活力释放和民生福祉提升的印证。   产业向新:结构优化彰显韧劲   看一个地区的发展,既看存量、看当下,也看态势、看结构。对汕头经济的预期,既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上,更体现在动能结构的持续优化上。   看,新兴产业正加速壮大:已建成的3个海上风电场将阵阵海风化为“绿电”,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全国首个吸力筒基础桁架式海洋牧场“盛唐一号”9月正式投产,实现深远海养殖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汕头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更是乘风起航,构建“高校科研机构+中小企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全省首个市域级无人驾驶物流配送制造及运营项目落地高新区,为汕头深化智能网联产业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划下浓墨一笔,更为粤东智能物流发展按下“加速键”;首届汕头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康博会也如约而至,大健康产业以“一港两区三工程”深化跨界融合,推动食品、医养两提升,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看,传统产业在优化提升:新质面料制造基地、国际纺织数贸基地、智能云仓中心、人才融创中心“新四大工程”相继建成,全球玩具智造中心、全球玩具贸易中心、国际玩具总部基地、潮玩创意产业基地、潮玩艺趣主题乐园“五大项目”加快打造,万洋科技城、智慧物流中心等大体量项目相继开工……今年9月,再次返乡的谢国民先生就对汕头玩具创意、纺织服装两大传统优势产业抛出“橄榄枝”,表达了正大集团推动采购合作、助力“汕货”走向全球的意愿。凭借正大集团庞大的全球零售网络,汕头特色产业“卖全球”的前景更为可期。   可以说,这一幕幕图景彰显了汕头以新质生产力破局开路、加快构建工商并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良好成效。近日刚刚公布的2025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榜单,恰好印证了这一判断。此次汕头共上榜5家企业,比去年新增1家企业,展现制造业持续向好势头。尤为可喜的是,代表产业升级方向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正加速成为汕头发展的强引擎,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14.0%,比去年同期提升2.8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37.3%。   汕头推动产业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的主线也始终清晰,新动能投资加速补位。前三季度,全市“三新”产业投资占“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投资总额比重46.6%,较去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此外,新落地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76 个,投资总额470.0亿元,增长9.2%,其中“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项目112个,占新落地项目总投资额78.0%。   再把目光聚焦到“创新”这一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变量。今年5月,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孵化的墨格微流科技(汕头)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全球首台“模块化超声微反应器”,实现高端纳米分散设备批量出货,可应用到化妆品、电子、半导体和生物医药等多领域。这一成果,正是汕头做强创新策源地、推动新技术“点石成金”的缩影;而从更长远看,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发展方向,必将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正向循环。   消费向旺: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有人流、有消费、有内需,经济才能活起来。今年以来,汕头文旅市场继续保持高热度,仅暑假期间,汕头接待游客达1206万人次,同比增长10.7%,综合旅游收入140.2亿元,同比增长11.8%。以“文旅+”模式激活新业态,汕头精心策划一批文旅和促销活动,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汕休闲旅游、购物消费,文旅市场实现“创意新、人气旺、效益好”,服务供给从有到优,城市热度从网红到长红。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6%;全市旅客周转量增长8.1%,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增长20.3%,“百载商埠”再现兴旺。   作为观察城市经济活力的“晴雨表”,全市快递业务量前三季度累计完成31.2亿件、增长8.2%,显现物流畅通、交易活跃态势,快递业与纺织服装、玩具创意等汕头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已然成为支撑制造业当家的重要力量。   “有为政府”坚决发挥“有形的手”:更加积极有为的国家政策推动多项调控工具协同发力,为经济运行稳住底盘。前三季度,汕头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1.4%,比去年同期提升10.4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效,全市限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98.7%、211.7%和148.8%。政策显效还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持续走高,粤东首家小米汽车交付中心落户汕头,前三季度全市登记注册新能源汽车29549辆、同比增长20.8%,汽车充电桩过去4年平均增长33.2%,截至今年9月末达到3552个、较2024年底增长12.4%。   “有效市场”持续舞动“无形的手”:经营主体持续壮大,金融加强服务实体经济。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企业数12496家、同比增长10.2%,其中,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登记企业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增速都达到两位数以上,显示出相关产业较强的发展带动力,市场主体活力和扎根汕头信心明显增强。信贷业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保持两位数增长;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436.4亿元,增长6.9%,增速列全省第7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   生活向暖: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汕头“百千万工程”持续显效,软硬环境不断优化,民生民安交出暖心成绩单。   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30元,同比增长4.0%;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7%,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3:1。   富民兴村一线实践同样流淌着民生关怀。龙湖食品加工业持续壮大,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带动2.3万户农户增产增收;潮南迎来荔枝大丰收,总产量突破1.54万吨,销售额1.1亿元,同比增长19.6%,带动6000户荔农户均增收近2万元。   民生领域支出持续上升,前三季度增长2.8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9.0%。其中,教育、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8.1%、7.4%,显现了汕头打造区域教育、医疗高地的政策取向。年初刚成立的汕头市纺织服装学院,今秋首批招生70人满额录取,生源覆盖全省19个地市,充分显示各地学子对汕头的“追捧”;林百欣科技中专学校今年招录的首届“3+4”中本贯通班“一位难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澄海职业技术学校、市卫生学校等职校也快速“满员”完成招生计划……这些变化的背后,折射的正是汕头教育的吸引力跃升。   此外,随着汕头站新站房持续组装升级,漳汕高铁、粤东城际铁路、汕头站二期工程建设全面铺开,汕头港广澳港区三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各条要道跨山越海,一张紧密交织、多向联通的网络呼之欲出,汕头综合交通体系持续完善。   城市软硬环境的优化,也大大提升了汕头的区域吸引力。数据显示,今年来我市商品房销售持续保持正增长,形势好于全省。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18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5%,增速在全省靠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全市新增上市商品房住房面积95.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8%,推动全市新建商品房网签成交面积310.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5%,增速居全省首位。此外,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用房成交面积14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超4倍,是去年全年成交面积的2倍,强劲销售态势远超全省平均水平。   风物长宜放眼量。汕头经济的韧性,为我们稳大局、谋长远增强了信心。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时点,我们既要清醒应对挑战,更要主动把握机遇,在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与内生动力持续修复的双轮驱动下,在“质效提升”与“量增合理”的良性互动中,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动能实现系统性升级,为汕头新一轮增长周期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 杨舒佳 林黛婉)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