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郑州举行,汕头技师学院师生团队以“潮阳英歌舞107将”为主题创作面塑艺术作品参加展示,成为本次大赛“十大绝技”展示活动广东展厅的“人气展品”,赢得部、省、市各级领导及各界人士高度赞誉。
(“潮阳英歌舞107将”惊艳全国技能大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展演现场广东展区,一套由107尊英歌舞人物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吸引大家的目光。这是汕头技师学院教师黄光延带领团队耗时三个月创作的面塑作品,以2008年国家级非遗“面塑技艺”为基底,创新融合2006年国家级非遗“潮阳英歌”元素,将英歌人物脸谱、服饰及舞蹈姿态融入面塑,兼具面塑的细腻与英歌舞的阳刚,是国内首套以实物形式恢宏集结并全面展示英歌舞107将的“面塑+英歌舞”双非遗融合作品。
黄光延是一位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星级“粤菜师傅”,现任汕头技师学院烹饪专业教师,在教学上敢于创新,对果酱画、面塑、食品雕刻、泡沫雕等装饰技艺尤为精湛,引入超轻黏土等新材料进行教学创新,此次创作过程也是一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非遗传承实践。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创新碰撞,该作品不仅让“中华战舞”的阳刚之美在指尖绽放,更成为潮汕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注脚,尽显汕头本土文化魅力。
“我们把烹饪专业的果酱画进行变通,利用丙烯颜料把图案、纹路画在英歌人物上面,跟学生一起在学校创作了三个月的‘面塑+英歌舞’的双非遗作品。”黄光延表示,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英歌人物的制作,从入手到制作成为成品过程中,大家很辛苦,但当大家把这套作品做完成之后,带出汕头,带出广东,参加了这个国赛,得到赞誉、认可及鼓励,大家都觉得很值得。
当年轻力量遇见传统技艺,当刚性文化碰撞柔性表达,非遗便能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永恒魅力,本次项目团队由8名师生组成,其中既有非遗爱好者,也有掌握面塑基础的烹饪专业学生,以面塑艺术将英歌舞刚劲的动作转化为立体语言,不仅填补区域非遗融合展示空白,更成为技工院校“技能教学+文化传承”模式的生动案例。“本次创作参展,最大的收获是学生们,他们从接触了这个专业之后,有很多变通的东西,对艺术的理解又是不同。”黄光延说。
“思政元素用传统文化作为起点启蒙学生,通过这样的思想引导后,将他们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工艺要求贯穿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形成了一个特色的学科。”汕头技师学院烹饪系原副主任陈文修告诉记者,烹饪盘饰是汕头技师学院烹饪专业的特色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有关的美术为素养,还增加了诗词以及国画,把这个作为学生们的基础课程。
从课堂到赛场,汕头技师学院的师生们用指尖技艺诠释了“非遗传承不止于守成,更在于创新”,让非遗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永恒魅力,让“中华战舞”的鼓点奏响新时代文化自信强音。
(记者陈文惠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