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市政府办公室和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举办的汕头市“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环境监控中心大楼召开,发布我市生态环境领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生态环境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和“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工作要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等各项工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质量实现“稳中向优”。今年练江流域新建管网约15公里,形成9973公里“截污一张网”;13座污水处理厂日均COD、BOD5、氨氮、总磷削减量分别为84.15吨、43.2吨、13.11吨、1.89吨,对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21.09%、12.46%、7.9%、15.5%;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均值达地表水Ⅳ类标准,15条重要一级支流水质月均值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及以上。我市还建立健全“市区镇村”四级联动污染防治机制,实施汕潮揭三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今年以来全市污染天数比省预测的减少90%。通过联合揭阳市上下游协同共治,我市系统推进都市亲水型内海湾和临港产业型广澳湾美丽海湾建设,推动“内海湾+广澳湾”获评第一批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成为省内首个跨行政区美丽海湾建设标杆。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市以“碳减排、碳增汇、碳管理”为主线,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南澳碳中和试点、“广东碳标签”碳足迹评估示范建设成效初显,高新区数智双碳管理平台、澄海玩具制造业减污降碳创新项目、妈屿岛低碳试点等项目加快推进,政企协同碳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南澳县藻类海洋碳汇开发示范项目顺利实施,藻类碳普惠方法学加快编制,海洋蓝碳潜力加速释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更加多元。
在强化监管执法与能力建设方面,我市创新优化执法监管方式,推动执法从“人防”向“技防”转变,大力推行非现场、穿透式执法,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涉企行政检查,持续严厉打击实体违法和恶意违法排污行为,切实维护群众生态环境权益。针对十五运会冲浪项目青澳湾赛区实施专项海洋环境管控,常态化开展重点水域监测治理,布设监测点、摸排排污口,赛事海域水质持续优良。同时,稳步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制度落地见效,推动自然资源、城管等重点执法领域严格落实“一案双查”调查机制,逐步推行将“主动履行赔偿义务”“及时修复受损生态环境”作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裁量情节,使“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理念深入人心。
(记者李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