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战火,看今朝荣光。昨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多名曾经在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的汕头抗战老兵,带着跨越时空的记忆,通过电视屏幕,见证新时代中国军队的雄姿。雄壮威武的受阅部队、先进精良的国防装备、昂扬奋进的时代风貌,让这些曾亲历烽火岁月的老同志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铁骨忆烽火 老兵赞国强
“光荣,伟大!”3日上午,98岁的抗战老战士林美杏在家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看到阅兵盛况,老人心情激动,连连竖起双手的大拇指点赞。
出生于1927年的林美杏是揭西棉湖镇人,1945年4月,他参加了韩江纵队第二支队,开始了抗日行动。1989年,他在汕头市超声电子仪器公司党委副书记岗位上离休。
9月3日,林美杏一大早就起床准备观看纪念大会,他的家人们也陪同观看,共同见证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上午9时,纪念大会开始,林美杏穿着白色衬衫、胸前佩戴着由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放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端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收看直播。
观看直播的林美杏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电视画面,当检阅车从一组组威武的队列前驶过,当山呼海啸般的誓言“听党指挥!……”响起之时,林美杏心情激动,不禁连连竖起大拇指。随后,看着人民军队整齐的方阵、矫健的步伐和先进的装备,老人更是激动不已。林美杏说:“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年轻人更要好好学习,爱国爱家!”
丹心映忠诚 厚望寄青年
抗战老兵陈天也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紧盯电视屏幕,眼中满是期待。当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方队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一件件新型武器装备接连亮相时,陈天饱含深情地说:“看到我们国家强大,我非常高兴!”
1939年6月,陈天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普宁县秀郭乡书记,积极发动青年群众加入潮汕青年抗日游击队,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注入新鲜血液。1940年,他遵照上级命令转入地下党活动,任普宁二区组织委员,默默为抗战事业贡献力量。1945年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后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二支队规模从最初的200余人发展至1000余人,陈天带领武工队四处增粮,为抗日斗争提供生活保障。在抗日战争期间,陈天先后发展了89位党员,为抗日事业增添有生力量。
陈天常常向家人讲述抗战故事,教育后代铭记历史、热爱国家。他的儿子陈明华说,父亲经常向他讲起武工队增粮的故事,每每听到都深受触动,他表示:“现在我们国家强大,离不开这些革命先辈的努力。”
今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被郑重地送到陈天手中。这枚承载着历史荣光的奖章,与盛大的阅兵仪式交相辉映,映照出这位103岁的老兵跨越世纪的坚守。陈天从抗战烽火中走来,如今亲眼见证国家的繁荣与和平。他和无数抗战老兵的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精神也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奋斗。
烽火锻忠魂 钢流映初心
昨天上午,99岁的汕头抗战老战士陈泉彬,在家人陪同下全程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每每看到激动处,他总是喃喃自语:“要是那时有这样的武器,就不会受人家欺负了!”
上午还不到9时,在位于金砂街道的家里,99岁的陈泉彬老人佩戴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守候在电视机前。直播开始后,老人眼神专注,神情激动,不停好奇地打量着一列列国产高精尖武器方队从屏幕前掠过,不时向身边的小儿子发出感慨:“太先进了啊,哎,要是有现在这样的武器,那时就不会受人家欺负了!”
1944年,年仅17岁的陈泉彬就报名参加抗战,被分配到当时第九战区担任勤务兵。那时第四次长沙会战爆发,他所在的部队主要负责运输炮弹到湖南茶陵战场。就在这次战役中,陈泉彬左腿被弹片击伤,在简单包扎后仍坚持战斗。
如今观看天安门广场上不断前进的钢铁洪流,他耳边仿佛听到80年前战场的回响。激动时刻,老人竟唱起了抗战时期著名的歌曲《大刀进行曲》。
1948年,怀着对光明的向往,陈泉彬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先后参加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在革命熔炉中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还先后荣立三等功、四等功各一次。从国民党抗战老兵,到解放军战士,再到后来退伍转业到汕头市外贸局外运公司工作,他用一生见证了中国从任人欺凌到挺直腰杆的历程。如今他坐在电视机前观看阅兵仪式,轻抚着胸前的纪念章,发出了最真挚的感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强大的中国!现在咱们中国强大起来了,人民能够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忘先烈、不忘初心,仍然前进,前进进!”
巾帼藏胆识 赤诚鉴初心
昨天晚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抗战老兵黄凤与女儿张冲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共同回顾峥嵘岁月,感受时代强音。
尽管年近百岁,黄凤仍精神矍铄,说起往事仍然思路清晰,双目闪光。看到情景剧再现敌后斗争场景时,她神情专注,仿佛重回战火纷飞的年代。“就是这样,我们当时就是这样坚持斗争的。”曾是潮汕抗日游击队交通员的黄凤,回想当年的抗战经历,仍心潮澎湃。
1939年潮州沦陷时,年仅13岁的黄凤毅然加入汕头青年抗敌同志会,成为“抗日十二姐妹”中年龄最小的“十二妹”。她经常独自一人在村里秘密张贴宣传标语、送信传递情报,多次机智躲过来村里“扫荡”的日本兵。“那时也不懂得什么是害怕,就是觉得心里有股劲。”黄凤坚定地说,当时知道共产党要抗击日本侵略,她就死心塌地跟党走,听党的命令。
1941年,黄凤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45年奉命驻守丰顺盐坪交通站,与同为党员的丈夫张步防一起砍柴烧炭、换粮支援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坚持斗争。黄凤用她的一生,真实诠释了忠诚与信仰的力量。
“历史不能忘,牺牲不能忘。”观看晚会时,黄凤不时抚摸着胸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她激动地说,“看到今天国家的强盛,我们当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位抗战老兵深厚的家国情怀。
(记者 李德鹏、林子海、罗棱、林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