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科技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动力,近日,市科技局印发《汕头市科学技术局优化提升科技营商环境十条措施》(下称《十条措施》),从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助力企业减负降本、搭建多元服务平台等3个方面,推出10条优化科技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
优化科技营商环境
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十条措施》推出四项举措提升科技业务办理便捷度,包括承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一个工作日内办结;推进一批奖补政策免申即享;优化创新平台申报服务;实现科技成果登记事项线上办理、一网通办。
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十条措施》从三方面切实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包括优化科技项目管理流程;引导高校、科研事业单位采用“先使用后付费”或“先使用后合作”的方式将科技成果许可给企业使用;将符合条件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视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在服务平台搭建方面,《十条措施》通过三项举措构建科技服务支撑,包括扩大汕潮揭大型仪器入网规模;逐步建立校企“双走进”服务机制;搭建汕头东海岸国际科创路演中心“线上+线下”平台。
创新驱动动能更足
阶段来,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精神,将优化营商环境融入科技工作各环节。目前,我市拥有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南澳科学会议”这一高端学术交流平台。随着南澳科学会议多场次的召开,汕头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足。目前,“南澳科学会议”累计集聚143位院士在内的1252位专家学者莅汕开展学术研讨,成功举办首届“双清—南澳青年科学论坛”。科技企业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771家。各项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在粤东西北地区名列前茅。
汕头东海岸国际科创路演中心正式启用,举办首场路演活动,邀请专家展示前沿科研成果,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汕潮揭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运行,促进区域科技资源互联互通。走访重点科技型企业,“面对面”破解发展难题,以精准服务筑牢政企协同的坚实基础。推出“一本通”“一卡通”“一窗通”三项便利化措施,提升外国人来汕工作的政务服务效率和体验。
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近年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力打造区域科创高地。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来将继续贯彻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精神,持续优化科技业务办理流程,搭建多元服务平台,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记者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