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局工作人员开展夜间线路设备巡视。)
7月以来,汕头市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记者从南方电网广东汕头供电局获悉,7月7日电网系统负荷首破今年峰值,达531.08万千瓦,较去年提前16天;7月8日负荷再创新高,攀升至552.26万千瓦,较去年最高负荷增长4.79%,两天内连续刷新纪录。
面对持续高温下用电负荷连创新高、电网运行压力陡增的态势,汕头供电局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通过智慧调度、电网升级、民生保障等多维举措,全力以赴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为市民生活与企业生产筑牢电力支撑。
优化运维服务保障
汕头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内,大屏幕上的负荷曲线持续攀升。工作人员24小时紧盯数据波动,实时监控线路负载与设备告警信息,动态研判电力供需形势,重点加强对变电站、线路的负载分析,及时优化调整运行策略,全力保障大电网在高温高负荷下平稳运行。
“负荷突破500万千瓦时,我们立即启动多部门联合应急值班机制,通过节点测温、负荷调整等手段实时监测电网状态。”该中心负责人介绍。同时,该局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运维效率,通过智能巡检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型装备,对关键电力设施开展全方位、无死角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隐患。
在110千伏万吉变电站,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开展自动巡视。“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缺陷识别算法,能精准定位设备发热点并及时排除故障。”汕头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技术专家蓝天介绍。依托生产运行支持系统,该中心已对全市66个变电站、226回输电线路完成精细化红外数据分析,实现设备状态与负荷情况的实时监控。
与此同时,市区12个电网巡维中心结合负荷预测与夏季运行特点,聚焦高峰时段重过载设备,强化值班值守与特巡特护。早中晚用电高峰时段,工作人员分批对变电站高负荷设备开展高温专项巡检,重点监测重载主变运行状态,确保电网“主动脉”持续稳定输送电能。
加快电网重点工程建设
潮阳区谷饶镇聚集着3500余家纺织企业,用电需求旺盛。“我们通过线路转供、带电作业配合变电站主变扩容,且将作业安排在凌晨进行,确保用电高峰时段10千伏线路正常转供。”汕头潮阳供电局谷饶供电所副所长张伟鹏说。
7月5日,110千伏试验区(湖边)输变电工程主变压器启动运行,标志着该项目正式投产。作为汕头市新型电力系统合作框架下首个主网项目,工程比原计划提前半年竣工,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0个月。这项夏季前投用的工程,不仅提升了潮阳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供电能力,还辐射濠江区部分工业企业,为南部临海区域工业发展注入强劲电力。
此外,汕头供电局加快推进19项重点工程建设,严格管控建设、验收、投产等环节,持续提升电网供电能力。迎峰度夏前,已完成110千伏上华、上堡等5座变电站共9台主变增容改造,有效增强区域供电可靠性。
保障生活生产用电稳定
保供电更要惠民生。汕头供电局近期加强城中村、老旧小区、农贸产业主动巡检,并全力保障十五运会等重大活动用电。
7月15日至20日,十五运会群众比赛篮球项目在潮汕体育馆和正大体育馆举行。汕头金平供电局提前完成主供线路变压器耐压试验、12回重要负荷分路测试,协同赛事组委会开展5次用电检查,精准掌握负荷动态,确保赛事电力供应无虞。
陈厝合片区作为汕头最大城中村,高峰期流动人口超30万,月最高负荷同比增长10%。汕头龙湖供电局新津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分成6个分队,穿梭在片区小巷开展夜间特巡。专项改造实施以来,该区域夏季停电时间减少65%,客户诉求下降40%,供电水平显著提升。
雷岭镇有着500多年荔枝种植史,如今无人机喷药、轨道机运输、田头冷库控温等科技手段广泛应用。汕头潮南供电局雷岭供电所组织客户经理深入田间,摸排果园增容需求,定期巡检供电线路,助力荔枝产业高产丰收。
夏季的南澳岛迎来旅游高峰,汕头南澳供电局在夜间负荷高峰时段,对10千伏线路及配电设备开展巡视,用红外测温仪检测设备连接点、线夹等关键部位,确保居民与游客用上“放心电”。
接下来,汕头供电局将持续强化电网建设安全管控,落实生产服务保供措施,全力应对高峰负荷与极端天气考验,以更可靠的电力供应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记者 林黛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