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特殊教育学校为残疾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学环境)
日前,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共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汕头市特殊教育学校经层层推荐及评审,被评定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荣获这一国家级助残领域的最高荣誉。市特教学校有关负责人赴北京参加大会并接受表彰。
汕头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2013年9月,是汕头市残联直属事业单位。办学以来,学校致力于为残疾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和生活帮扶,已累计服务超过600名视障、智障、孤独症、肢体残疾学生。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已成为汕头市乃至粤东地区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在多年实践基础上逐步构建起“文化-康复-职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除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中西乐器、剪纸、手工艺等近20门特色课,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和艺术修养。同时,稳步推进控辍保学工作,自2018年起,持续开展“集中 + 分散”“互联网 +”送教服务,切实保障重度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此外,学校逐步建立起康教训结合的融合教育模式,其《感觉统合训练》课程被确定为2024年广东省特殊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近年来,学校积极延伸学段,开设视障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填补了粤东地区空白,为视障学生提供多元升学或就业选择。目前,已培养135名毕业生掌握一技之长,就业率超过90%,有力提升了本地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在队伍建设上,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师资培养,多形式强化教职工党性教育。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建校至今累计输送超300人次参加各类专业化培训。教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市级奖项,多名教师获评省市级荣誉称号。同时,鼓励党员在志愿服务中亮身份、展风采,主动在义务送教、心理服务等志愿服务中贡献专业力量。此外,学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安置多位残疾员工,不仅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更以榜样力量激励在校学生积极面对生活挑战。
市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党建文化校本化,多措并举开展残疾学生德育教育,提升育人环境。学校开创“六字”红色育人德育路径,努力以“观、讲、写、诵、看、配”引导残疾学生爱党爱国。建立“123456”心育校本特色模式,以“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学习心理/专注力思维训练、生命教育、性别平等”六大主题,护航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积极整合社区、学校及家长资源,落实为残疾学生办实事项目。成立以来,学校已连续10年为在校学生提供免费午餐,2024学年共投入49.14万元提供免费午餐超过30000份。同时,广泛联动社会力量,与广东狮子会、汕大“启曙行动”、汕大医学院、联泰集团等多家组织单位合作建立助学、义剪等长期服务机制,2024学年直接服务学生超过9000人次。此外,进一步搭建平台,带领残疾学生“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演出,开展推拿按摩社区服务、爱心义卖等,鼓励残疾学生分享成长经历、参与职业体验,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关爱。
(记者周敏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