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主题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市民游客与志愿者体验绿色低碳徒步出行。)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省、市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带给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答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答题。
探索碳减排和绿色发展之路
昨天上午,市生态环境局、澄海区政府在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举行“绿美澄海 寻找减污降碳达人”活动启动仪式暨“隆都和美徒步行”活动。参加活动的市民群众、志愿者等通过扫码体验绿色低碳徒步出行,在乡村田园中漫步,沿途打卡“颐禾园农庄”“七彩柠檬园”“科普长廊”“陈慈黉故居”等网红打卡点,感受浓浓的和美乡村气息。完成徒步之后,市民群众可以在活动页面领取相应碳积分,兑换小礼品。
据悉,“绿美澄海 寻找减污降碳达人”活动是由市生态环境局澄海分局牵头发起的碳普惠实践活动。活动方将为每一名参与者建立个人碳账户,用于记录、量化相关的减污降碳行为数据,比如绿色出行、参与垃圾回收、垃圾分类等。这些绿色低碳行为将被折算为碳币并发放在个人碳账户中,参与者可以将这些碳币到线上的碳普惠低碳商户联盟中换取相应的礼品或服务优惠。
“徒步活动不仅让我享受了自然馈赠,更让我对绿色低碳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参加活动的市民陈润樾认为,减少碳足迹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行动,它可以从每个人日常生活点滴做起,比如多走路、少开车,选择公共交通等。志愿者郭怡郡也表示,作为大学生,应该积极倡导并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年来,在“双碳”背景下,我市持续逐绿而行,加快新兴产业布局、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抢占绿色低碳循环“新赛道”。依托汕头丰富的风电资源禀赋,我市以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为引擎,开展低碳指标体系应用和核算方法交流,探索碳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思路;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工作,组织我市控排企业完成国家、省碳排放履约清缴任务;健全光伏发电、林业、红树林、节能空调、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等多类型碳普惠项目申请省级减排量核证备案制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健全生态保护修复制度机制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市不断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机制,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如今,翻开汕头人的朋友圈,蓝天白云、草木葱茏的美景经常刷屏,绿水绕城、清风拂面的宜居环境,已成为鮀城市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标配”。
近年来,我市坚持臭氧和细颗粒物协同治理,强化工业源、移动源、面源管控,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聚焦重点道路、施工工地、物料堆场等开展专项整治,我市设置100个监控点对重点区域秸秆露天焚烧实行智能监控。除此之外,我市还实施“雷霆护蓝”、颗粒物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健全汕潮揭三市大气污染防治会商制度和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有效提升我市空气环境质量。
水环境治理,既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城市品质、造福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练江综合整治,一体推动练江流域污染治理、产业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练江流域提档升级,增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内生动力。同时,我市将练江治理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技术改造,以印染园区绿色升级为支点,带动纺织服装产业全链条加快绿色转型。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体推进制度集成、机制创新,以高水平生态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生态文明建设“高分答卷”为百姓幸福生活增光添彩。
(记者李德鹏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