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762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50处)。其中,潮阳大颠祖师塔入选。
建于唐代的大颠祖师塔(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系潮汕地区现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墓塔,也是目前全国罕见的唐代钟型佛塔,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项目。
大颠祖师塔位于潮阳区铜盂镇龙山湾灵山寺东侧。唐长庆四年(824),主持灵山寺的大颠和尚圆寂,葬于该塔内。塔高2.8米,塔身最大直径为1.8米。墓塔外形似钟,用花岗岩石砌筑,空心,正面有莲花承托的方形神龛,龛内刻有楷书“唐大颠祖师塔”六字。
据隆庆《潮阳县志》记载和僧人所传,该墓塔建后三年,开塔重修,僧人见大颠容颜如生,头发、指甲俱长。视后封闭。唐末又修葺墓塔,开启后见大颠尸化,只存一盆水和一根舌头,故起名“瘗(读:意,埋葬的意思。)舌塔”。宋至道年间,县秀才郑士明又开塔观之,塔中舌根已化,仅存古镜一个,郑士明仍将镜藏塔内,并把墓塔更名为“舌镜塔”。
《潮州先贤录传》载:唐大颠禅师,俗姓陈,讳宝通,或曰杨姓,先世颖川人。开元末年产于潮,生而神异,貌古骨清,幼岁心远尘俗,志慕云林,大历初,与药山惟俨同师惠照于西山。不久,出游衡山南岳寺,参谒当时禅宗曹溪教派的高僧石头希迁。贞元初年,离开南岳寺,进入罗浮瀑布岩。贞元五年移潮阳,领门人善觉、玄应、智高等辟白牛岩,斩伏榛莽,筑庵以居。七年置院灵山。元和十四年韩愈刺潮,与大颠来往甚密,愈移袁州时,留衣作别。大颠于长庆四年圆寂,年九十三,著有《心经释义》,刊日本读藏经中,又写金刚经1500卷,法华维摩经30部。
大颠祖师塔为钟形石塔,造型简朴,塔座图饰生动,国内极为罕见,现保存完好。2019年10月16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