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汕头市群众体育工作方案的通知(已废止)_市府办文件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汕头市政府门户网站 Shantou Municipal Government 头部
关于印发汕头市群众体育工作方案的通知(已废止)
  • 2012-12-03 10:12
  • 来源: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机构: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汕府办〔2012〕18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汕头市群众体育工作方案》已经汕头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12月3日

 

汕头市群众体育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群众体育工作方案的通知》和汕头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做好新时期体育工作的转型发展,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加快我市体育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建设幸福汕头。结合“十二五”期间我市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局面,为更好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满足我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宗旨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汕头”的核心任务,将发展群众体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加大体育惠民力度;以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体制;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幸福为本,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引导人民群众进行高雅、时尚、休闲的体育运动;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群众体育大发展,形成覆盖广、可持续、充满活力的群众体育工作局面。

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粤府〔2011〕138号)和《广东省群众体育工作方案》(粤府办〔2012〕44号),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载体。到2020年,全民健身场地、活动、组织、服务四大网络基本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群众体育工作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可实现场地现代化、组织网络化、活动体系化和促进群众科学健身、强化体质的工作目标。

第一阶段(2011-2015年):重点加强全民健身四大网络建设,提升群众体育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以上。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全市建有公共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全民健身中心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广场(公园)。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努力使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达到《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的相关标准和要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体育后备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各类体育设施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每万人15名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水平以上的城乡居民比例超过90%.

第二阶段(2016-2020年):努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总体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各区县均建有公共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全民健身中心和1万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广场(公园),实现市、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城乡居民体育健身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每万人30名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水平以上的城乡居民比例超过95%,国民体质水平居全省前列。

三、推进十项重点工作

(一)继续做好“品牌”群众体育活动。利用8月8日“全民健身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示范性、引导性强的全民健身活动,延伸和拓展健身活动空间,强化活动的延续效应。办好“体育节”等系列活动,以广泛组织开展面向基层、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逐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化、生活化。结合“南粤幸福节”,积极开展全民健身项目大汇演等大型体育主题活动。根据地方文化传统特色和群众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品牌”全民健身活动,提升活动品牌化程度和影响力。

(二)创新群众体育竞赛模式。加强群众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策划,合理设置竞赛项目,根据省群众体育竞赛活动计划,积极组织、举办各项群众体育竞赛。大力支持行政村、社区、自然村根据各自的特点,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竞赛活动。发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体育组织的优势,鼓励举办本单位、本系统群众性运动会和体育竞赛活动。

(三)组织开展各类人群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各类人群体育协会组织的作用,推动各类人群健身活动多样化、经常化。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针对不同人群特点,组织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等人群常年不断地开展形式多样、参与面广的体育健身活动。以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街道、居委会)为依托,大力推广全民健身项目进社区活动,激发和培养人民群众进行时尚、休闲体育运动的热情。

(四)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城乡规划为先导,统筹安排公共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加强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场地设施。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建设体育场地并配置相关设施,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制订出台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提高各类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单位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管理,防止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

(五)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加强区县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点,明确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工作,积极提供公共体育服务。逐步将体育管理工作延伸到行政村(社区),探索通过聘用体育协管员协助开展日常体育工作。建立健全市各区县体育总会、单项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以及各类人群体育协会,加强乡镇(街道)相关人群和项目体育协会、全民健身指导站、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建设,吸收社会体育骨干开展日常工作。推动学校、社区、体育场馆建立各类体育俱乐部,健全覆盖行政村(社区)的体育站(点)、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健身气功指导站、文体活动站及晨晚练点。发挥行业体协在开展职工体育方面的作用,倡导各行业创办符合行业特点的“一行一品”活动。利用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契机,进一步推进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其在推动群众体育社会化方面的作用。

(六)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登记、上岗制度,加大对公益性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为群众提供科学、优质的健身指导服务。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培训与管理制度,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优秀运动员等参与志愿服务,举办健身讲座,传授健身技能,积极推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向基层延伸。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建设,对群众体质水平和运动健身状况进行跟踪。加快群众体育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加强与市教育局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在校学生每天有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认真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开发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教授科学健身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要求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大力开展学校课余训练,完善训练制度,丰富训练内容,加强训练指导,充分发挥课余训练在增强体质、磨砺意志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配齐专(兼)职体育教师,提高业余训练水平。推进各级、各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工作,增加数量,强化管理,逐步形成水平高、管理严和衔接紧密、各具特色的学校体育训练网络。

(八)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络,按照“资源整合、优化布局”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区县体校建设,改善青少年体育训练条件,提高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将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经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将体校的文化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积极配合省运会改革,市级及各区县综合运动会将参照省运会举办模式对主办单位、竞赛形式、项目结构等进行相应调整。加快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创新,完善各级、各类单项体育竞赛衔接机制,以社会效益为主,提高竞赛的综合效益。

(九)打造具有汕头特色的群众体育精品。根据海滨城市特色,为充分展现汕头“江、海、山、城”优美的滨海潮汕风情,将积极打造具有汕头特色的精品群体活动。积极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建设一批功能齐全、满足体育运动休闲需求的国家级或省级群众体育精品示范工程。发挥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优势,定期举办各类群众体育运动会和单项体育竞赛。依托绿道网,建设集体育、休闲于一体的绿道体育带,不断完善绿道体育带的健身设施配套建设,合理设置绿道休闲体育驿站、生态体育活动站点。积极开发绿道体育活动项目,组织健步走、健步跑、健身展示等绿道体育健身活动,将绿道体育带打造成为具有汕头特色、省内领先的群众体育示范基地和全民健身休闲基地。

(十)推进群众体育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群众体育,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文体活动室及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所建设,到2015年实现全市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以增强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实施政策倾斜和投入支持,逐步健全以区县为中心、乡镇(街道)为基础、方便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网络。力争到2020年,市区建成特色的“十分钟体育圈”,农村建成“十里体育圈”。加大城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构建具有一定水平的公共体育设施,打造成为省的群众体育示范区。继续加大对县级体育的扶持力度,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县级体育投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切实加强对群众体育工作的领导,把组织落实本工作方案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落实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写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和列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预算等相关工作要求,并不断延伸和拓展纳入内容。将群众体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确保落到实处。各区县要根据本方案要求,拟订具体实施方案,细化落实群众体育各项工作,落实体育惠民任务。

(二)加大经费投入。调整优化体育经费使用结构,加大对群众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扶持群众体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扩大公共财政对区县级群众体育工作的保障覆盖范围,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群众体育活动的经费投入,支持行政村(社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对贫困落后地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给予经费补贴。引导社会力量出资兴办群众体育事业,多渠道增加对群众体育的投入。

(三)强化体育部门职责。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突出以群众体育工作为中心,加强组织协调,研究制订群众体育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拓展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和范围,加强对群众体育工作的指导及群众体育组织管理。根据市群众体育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群众体育工作统计指标,优化、规范统计科目,推进统计网络建设。

(四)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快建立群众体育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加强对群众体育工作的督促检查。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等部门要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项目选址、立项、投资、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文化、教育、旅游、卫生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与体育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促进体育与文化、教育、旅游、卫生等事业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各行业、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

(五)加强群众体育宣传。把有资质有水平的优秀社会体育指导请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堂,讲学辅导健身知识介绍推广经验,把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优秀健身站点的事迹大力推广,从而带动全市群众群民健身热情。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讲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理念,引导群众科学锻炼,努力营造科学健身、形式多样、深入持久的群众体育活动氛围。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汕头市政府门户网站 Shantou Municipal Government 脚部
主办: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保障:汕头市政务服务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 : 4405000014   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2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假冒政府网站举报电话:0754-88278342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
汕头市政府门户网站 Shantou Municipal Gover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