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办事服务 > 退役安置与就业服务
分享到:
退役军人创业先锋马学杰:新农机耕出“新天地”
  • 2022-02-10 16:37
  • 来源: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   图片

      (文/张豪、詹淑真 图/宋金峪 海报/陈倩 )

      

      “出生在农村,我更了解农民的艰辛与不易,所以带动村民一起增收致富是我的责任。”这是马学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坚持在做的事。

      马学杰是汕头市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家乡潮阳区、潮南区承包4000亩水田,两造水稻种植近9000亩。他十几年如一日,带领父老乡亲和周边农民脱贫,走共同富裕之路。

    图片

      机械化种田解决用工荒

      2004年,从武警部队退役的马学杰,毅然放弃到县城就业的机会,选择跟父亲一起种田创业。

      “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情怀,而且父亲长期种植水稻,就留下来帮忙了。”马学杰说。

      农业这条路其实并不好走。得益于当兵的经历,马学杰有一股子钻劲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从事农业初期,他直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劳动力。耕种时找不到人去插秧,眼看着秧苗就要烂在地里,马学杰只好带着全家人亲自上阵。

      回忆起那段经历,他仍然历历在目:凌晨三点多起床,刷牙洗脸后,便前往田里去劳作。每天在阳光下暴晒十多个小时,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傍晚回到家把衣服脱掉,上面像是抹了一层盐。

      为了解决用工荒的问题,马学杰不断思考,积极寻求农业转型,而实施农业机械化运作是第一步。马学杰找了亲戚朋友借钱,咬咬牙花了100多万购买了十台插秧机。

      解决了种植的问题,又面临着收割的问题。由于汕头位于沿海区,六七月份台风天气比较多,湿谷收获后常常因没来得及烘干而造成不少损失。“后面有了烘干机,粮食的损耗就减少了。”马学杰说,除了保障自家粮食的烘干以外,他也为周边的散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

      就这样,在种田路上,马学杰一干就是十多年,他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用在农业生产上。从一个对农业几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为科学种田、机械化运作的行家能手。

      开展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

      2009年5月,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马学杰创办了汕头市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马学杰更忙了。作为社长,他不但要考虑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好合作社、如何运营好合作社。合作社要发展壮大,要实现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发挥好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集约集聚功能,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规范化运营,并不断提高规范化运营的水平。

    图片

      经过数年不懈努力,合作社从小到大,逐年发展,从开始只有5名社员,发展到如今220户,辐射潮阳、潮南两区种粮大户2600多户,覆盖两区5万多亩耕地。

      目前,合作社拥有180多台(套)农业机械,实现了对潮汕约20000多亩水稻的育秧、整地、插秧、植保、灌溉、收割、运输、烘干、加工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作业。十年来,合作社平均每年收入2582万元,总资产589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487万元。合作社的发展给社员带来了实惠,也为两区2600多户种粮户带来信心和希望。

      除了整合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进行规范化生产以外,合作社积极承担省级重点项目潮阳丝苗米产业园的建设任务。

      “得益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推广优质品种,从而加速了丝苗米的推广。”马学杰说,相较于旧品种,丝苗米高产质优,不仅能提高种植经济效益,而且不缺市场销售,这进一步带动了农户种植的热情。目前,丝苗米的种植面积,已经占到了潮阳区水稻种植的七八成。

      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租用农户农田,吸收闲置田,改造低产田等方式,集中连片农田开展优质稻种植,水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年水稻种植面积20000亩以上,年产优质稻谷20000吨以上,并以和平镇塘围村为中心,通过订单收购等形式,直接带动和平镇及周边铜盂镇、成田镇、胪岗镇等多个镇村开展优质稻种植。

      此外,马学杰还与44个经济联合社签订种养帮扶协议书,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收入,带动更多农民共同走脱贫致富的道路。

    图片

      打造自己的粮食品牌

      经过多年发展,在马学杰的精心经营下,合作社已探索出一条以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以机械化实现集约化生产、以合作经营实现效益提升的道路。2014年,顺杰合作社拥有了自己的粮食品牌,走出了自己种粮到建立生产、加工、服务一条龙的路子,构建起真正的“种粮王国”。

      为了发展耕种规模,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15年,马学杰和父亲一起实现跨国种粮梦。2015年年初,在省农科院的牵头下,马学杰和他父亲跟泰国那空拍侬府一位大农户进行接触、洽谈,并到泰国参观、考察,双方就合作事宜作进一步的交流。3 月,多次的洽谈终于有了结果,双方签订了合同,马学杰通过租赁的方式承包3000亩田地发展粮食生产。2015年4月,马学杰和他的团队一起远赴泰国,先用几百亩田地试种精挑细选的“泰国香米”优质水稻,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拓展到3000亩,当年就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马学杰跨出国门种“泰国香米”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图片

      疫情期间开仓放粮稳民心

      2020年春节期间,由于疫情防控,物资流通不畅,部分市民集中到超市和粮油店采购大米,导致大米供应紧张。大年初二,不少批发商向马学杰咨询情况,要求采购大米。马学杰每次都给予正面回复,带他们到粮仓看,用事实抚平他们紧张的情绪。

      为了稳定市民情绪,马学杰带领员工开仓装车,以原价销售供应市场,共开仓放粮5000多吨,保障了1000万人的粮食供应。

      此外,他通过工厂化流水线育秧技术,帮助周边2600多户农民复工复产,还多方协调沟通、多渠道寻找途径,迅速购回1200瓶消毒液、2000瓶免洗抑菌洗手液等防疫应急物资,为疫情防控作出奉献。2021年1月,马学杰被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农民”。

    图片

      呼吁年轻人投身数字农业

      如今,数字农业已成为当下的热词。

      数字农业是将数据作为新的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

      “做农业就是要想方设法减少成本,提高效益,才能生存下来。”马学杰说,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的参与,现代化农业生产更是如此。在他看来,今天的农业生产,不再是父辈一代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海战术,而是朝着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方向转型。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鼓励新型农民返乡创业。“每次看到‘中央一号文件’,我们这些扎根在农村种粮食的年轻人,像吃了定心丸一样,知道跟着政策走一定是正确的,也更有信心了。”马学杰说,现如今,对于“农民”这一身份,他感到无比骄傲。

      “乡村振兴要人才先行,有人才有财。”马学杰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来,发展数字农业。不仅要种植出优良的农产品,还要学会销售,想方设法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