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工商联,各有关单位:
现将《关于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汕头市总工会
汕头市工商业联合会
2024年3月26日
附件:
关于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八部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粤人社规〔2022〕14号)文件精神,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工作机制,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就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新就业形态企业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作用,大力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新就业形态规范持续健康发展,持续优化劳动力市场营商环境,最大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为汕头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具体措施
(一)组织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培、以赛促训、以赛促建,更好地展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风采。
(二)择优选取仲裁员、劳动监察员、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员等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关系和谐指导员,“一对一”“点对点”挂钩联系新业态企业,为新业态企业提供用工关系协议签订指导、劳动法规咨询、用工风险提示等服务,进一步规范新业态企业用工行为。
(三)定期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保志愿服务活动,组建社保志愿小分队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参保缴费、权益查询、待遇领取和结算等方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服务,更好保障新就业形态参保人员公平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四)进一步拓宽丰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渠道,助力实现一次参保、不见面办理、兜底保障,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积极性。
(五)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指导与帮扶,畅通就业对接渠道,积极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全力打造新就业群体零工市场阵地,邀请社会力量定制“岗位菜单”,实现用工双方供需匹配。
(六)以汕头市快递行业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服务站、汕头市超市供应链行业调裁审一体化工作站等新业态行业劳动纠纷调解组织为阵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服务、立案受理、普法宣传“一站式”服务,切实发挥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在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争议的积极作用。
(七)推动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新业态企业按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按规定申领相关培训补贴。广泛开展媒体运营、网络营销、健康照护、平台创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技能培训,鼓励新业态企业劳动者参加“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
(八)进一步畅通新就业形态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简化职称申报手续和审核环境,健全职称申报兜底机制。
(九)畅通“粤省事”“12345”“12351”等维权投诉举报渠道,按规定及时受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投诉举报,依法保障新就业劳动者劳动权益。
(十)发挥新就业形态行业工会联合会的作用,搭建契合新就业形态特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形式多层级劳资沟通协商机制,指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的行业有序开展集体协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充分知情。
(十一)在全市范围内建立40个镇(街道)级、41个村(社区)级的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工之家”,设置147个“爱心驿站”、“司机之家”、“暖蜂驿站”,解决停车、充电、饮水、如厕等难题。
(十二)鼓励新业态企业积极组建新业态工会,对组建新业态工会(含工联会)且办理《法人资格证书》和开设银行账户、吸收新业态劳动者入会并在“粤工惠”实名注册25人以上的工会给予一定的工会经费支持,用于加强新业态工会组织建设,政策实施期即日起至2025年12月。
(十三)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网上申请入会的渠道,运用好“广东新业态入会”小程序,实现一键登录,线上入会。
(十四)对在粤工惠平台实名认证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实施工会会员专属意外伤害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免费赠送一份保额20元、最高给付金额1万元的专属意外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保障期一年。政策实施期即日起至2025年12月。
(十五)对在粤工惠平台实名认证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提供入会礼包,政策实施期即日起至2025年12月。
(十六)成立关爱新就业群体“爱心商家联盟”,鼓励工商联会员单位及相关爱心企业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餐饮优惠、商品折扣、临时停车等服务,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多元便利服务。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是加强社会治理、稳定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市、区(县)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办公室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发挥各自职能,共同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工作。
(二)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引导新业态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树立社会责任、利益共同体等理念,推动新业态经济健康发展。大力推动新业态企业守法诚信用工,大力宣传新业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关爱劳动者的先进典型。加大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社会、爱岗敬业的正面宣传,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和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良好环境。
(三)确保工作成效。市、区(县)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办公室要把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工作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在政策制定与宣传、企业用工指导监管、劳动领域社会化治理防范处理等方面加强协同合作,切实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和服务工作。国家、省和市有新规定的,按新规定执行,确保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