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分享到:
汕头乡村工匠正高级工程师人物风采|纪瑞喜:传承舌尖上的“潮”味
  • 2025-01-06 10:34:37
  • 来源: 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发布机构: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字体:

  乡村要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截至2023年度,汕头已有452人获得乡村工匠职称证书,其中获正高级职称11人。这些乡村工匠,是发展壮大我市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和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为进一步在全市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同时更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即日起,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汕头乡村工匠正高级工程师人物风采 ”专栏,全面展示我市优秀人才风采。

  纪瑞喜 从事烹饪工作至今40多年,熟练掌握各式潮菜烹饪技巧。经过不断探索古法制作技艺工艺,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良,体验出火、味交融的心得,对食材运用与四时、五寒的对接有一定的见解,形成独树一帜的潮菜烹饪技艺,荣获中国烹饪大师、广东省五星级“粤菜师傅”名厨、广东省技术能手、广东省岗位技术能手标兵、广东省乡村工匠烹饪专业正高级工程师、汕头市第十三批优秀拔尖人才、汕头市技术能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转存图片





  1983年,高中毕业的纪瑞喜到汕头技工学校厨师班学习烹饪技艺。两年学习中,他立志有一天要自己开餐厅,做美食,把老师教的东西都弄懂吃透,把专业知识学通活用。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1989年,纪瑞喜辞去收入不菲的国酒“头鼎”工作,开始了创业生涯,和技校同窗挚友在华山路旁的龙湖村口开了一家“欢乐餐室”。当年的特区企业没有食堂,员工对饮食的需求量大,欢乐餐室生意火爆。每天,纪瑞喜工作十几个小时,买菜、洗碗、烹制,最忙的时候连续几个小时站在灶台前,那段日子最辛苦,但却很快乐。1992年,欢乐餐室易址扩建,更名为源源酒家;1994年后再次升级,更名“建业酒家”。现在,尽管身为餐企老板,但是纪瑞喜仍脱不下一身厨师服。他是一个对味道很执着的人,对他来说,美味是文化,匠心更是一种情怀。

  做一行,爱一行,带着对美食的热爱与坚持,纪瑞喜在餐饮界一干就是40年,对于烹饪,他有着匠人般的追求。饭点时间,作为建业酒家老板和出品总监的他,总是身穿厨师服,游走在后厨,监督着各种菜式的制作流程,他笑称熟悉厨房里的每一口锅,甚至每一条水槽。每一家酒楼都会有自己的拿手招牌菜,有一些菜式,延续了古老的烹饪技法,有一些菜式,融合了大厨的巧妙灵思。比如建业酒家的招牌菜“卤水鹅肝”,20多年的卤水成就这一盘入口化成绵的鹅肝,卤香萦绕唇齿,口感绵密。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在他眼中,只要食物营养搭配合理,口味得到食客认可,就是出色的菜品。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厨师需要去追求“很极致的东西”。如何搭配才能吃得营养又健康,相信厨师是最有心得的。他一直在尝试将新的食材用传统的烹饪方式进行推陈出新,以迎合现代人健康、养生的饮食风尚。“我掌握的很多技艺,其实是融会贯通的。”他说:不同的食材、不同的饮食习惯相互碰撞,饮食文化相互交融,才可能有更深远的传承创新。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在,能够沉下心来品味传统文化的人并不多。能够沉醉于传统文化并致力于将其发扬传承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他便是其中一位。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饮食文化,他还成立了传统潮菜研究院,让更多人了解潮汕饮食文化,感受非遗魅力。纪瑞喜作为资深厨匠,深知行业标准的重要性,他积极推动、参与地方团体标准和大湾区标准的制定,分别制定了“赤嘴鳘鱼胶质量等级标准”、“堂食菜品外卖服务规范”、“精致初加工食材配送服务规范”、等团体标准,以及主导参与第二批潮菜“湾区标准”菜品:清甜姜薯、梅子猪脚、八宝素菜、豆酱焗蟹、糕烧番薯芋等团体标准的制定 。

  为推广弘扬潮菜文化,还曾先后参加新加坡、东南亚美食展。多次到高等院校、银行、博物馆、社区讲学,传授鱼胶、潮菜、卤鹅、面点的技艺及潮菜文化知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保障:汕头市政务服务中心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405000014   备案号: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2302000004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