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汕头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以人才振兴助推“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贵单位提出的重要建议和对人才工作的大力支持,我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会同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对提案作了认真的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情况
阶段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多策并举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一手抓高端人才引进、一手抓本土人才培育,全力打造与汕头特区相适应的人才发展环境、与产业相融合的人才发展平台、与企事业单位需求相衔接的人才服务措施,全面推动汕头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强化政策引领,凝聚基层急需人才
一是人才政策向基层倾斜。将“乡村工匠”正高级工程师纳入高层次人才保障服务体系,五年内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的资助。推进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医务人员“县招县管镇用”,建立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制度,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培养约800名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出台并用好我市事业单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医学类、公办学校招聘特殊教育类、镇(街道)属招聘规划建设类等专业人才列为急需紧缺人才,赋予可采用面试或直接业务考核的便捷形式进行公开招聘。落实向基层倾斜的工资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实行灵活的工资分配激励和关爱倾斜措施,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长期派驻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按每月400—1000元标准发放乡镇工作补贴,惠及30047人次,激发人才在基层干事创业活力。
二是多渠道多形式招才引智。加大区(县)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才力度,2024年集中招聘岗位1050个,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基层急需教育岗位411个、医疗卫生岗位373个。实施新一轮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3月30-31日,组织26家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赴长沙招聘博(硕)士,发布岗位178个,招聘到212名博(硕)士。加大“三支一扶”大学生招募力度,在稳定现有“三支一扶”人员342人(其中74人参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基础上,2024年计划再招募200人,拟在现报名的8110名高校毕业生中考录招募。推动企业设立博士工作站,促进高层次人才“进村下乡”。全市建在企业的博士工作站59个,其中涉农企业9家,精细化工企业18家,鼓励157名在站博士后下沉县镇村,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助力当地产业振兴。在汕头大学举办2024年广东省“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粤东片区专场活动,设立“百千万工程”专区招聘人才;组织澄海区、潮南区等区(县)成立“招工团”带企业赴云南昆明市、贵州黔南州等地招聘技能、专技和管理人才5676人。
三是着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成潮阳、澄海、潮南、濠江、龙湖等5个区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4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42个。统筹全市农技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力量的农技人员及乡土专家900多人,以轻骑兵小分队、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形式,围绕农业生产发展和技术需求,以“田头指导+互联网”形式深入生产一线,打造一支农技服务“轻骑兵”,开展农技服务乡村行,集中力量破解农业生产的“痛点”“堵点”和“难点”,着力解决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2023年组织轻骑兵、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举办科技下乡、技术培训及现场技术指导300多场次,2000多人次,为“百千万工程”凝聚农业科技力量,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强化培训引领,加快培育乡土人才
一是加强技能培训赋能产业发展。开展“粤菜师傅+”模式赋能“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让粤菜师傅将更多技能带到乡村,有力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农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用美食“烹”出一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澄海区以“潮汕卤鹅”技能培训为抓手,助力狮头鹅特色产业发展,年创值超45亿元。汕头技师学院围绕“东湖菊花”进行全产业链开发推广,开发陈皮菊花米糕等8款特色新产品,帮助东湖社区解决产业发展难题,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今年1-6月,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共计6400人次,“粤菜师傅”787人次,“南粤家政”培训3948人次。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加粤菜师傅“星级名厨”评审,共有10人获评广东省“粤菜师傅”四、五星级名厨,位居全省第二。加强技术工人培养,扩大在县镇村招收技校生规模,加大招录农村户籍学生力度,2024年市属技工院校计划招生2900人以上,其中农村户籍占75.15%。推进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推行“岗位+培养”学徒形式培养后备技能人才,已培养7700余人。加强农村电商培训,强化农村电商“头雁引领”人才培育,建成农村电商基层站点153个、农村电商产业园5个、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96个,目前累计开展农村电商培训1791人次,通过培训获得证书330人。
二是加强“乡村工匠”培育。市农业局制订《汕头市市级乡村振兴人才选拔培养管理办法》,《汕头市乡村振兴人才专项培训实施方案》,作为选拔、培养、管理全市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依据。在汕头电视台推出10集《汕头工匠》系列专题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深入挖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种植养殖能手、农村电商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累计培育“乡村工匠”1342人次。开展生产应用、水稻种植、狮头鹅养殖、果树种植、卤鹅制作、农村职业经理人等专业评审,已有324人获得乡村工匠职称证书,其中获高级职称45人。
三是加强乡村教师和职业院校乡村人才培养。组织7个区(县)选派一批校长、教师到深圳市跟岗锻炼,深圳市选派105名校长、教师到汕头市支教,持续推进与汕头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结对帮扶相关工作。深入实施“公费定向培养”、“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银龄讲学计划”等系列政策,2023年全市补充乡村教师774名。在职业院校探索“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全市中职学校开设与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资源和产业相关的专业5个,在培养农村文化旅游、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建筑工匠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采取“理论教学、专题讲座、实地观摩、心得交流、绩效考评、延伸服务”的方式进行培训,今年上半年共培育高素质农民478人。采取“农民点菜,专家掌勺”的“集中培训与现场观摩”、“启发式与互动式”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农村社区零距离地进行生产实用技能传授,举办“农业科技从业人员培训班”27期,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驿站技术培训7期、其他农机技术培训班5期,共2100多名农民参加培训。
(三)强化服务引领,用心留住各类人才
一是发挥职称评价向基层倾斜“指挥棒”作用。推进基层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对在基层工作满10年的急需紧缺医疗卫生人才可认定副高级职称,对在乡镇学校的中小学教师优先评审高级职称;在南澳县试点开展乡村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县域流动。
二是完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和待遇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两个不低于或高于”政策要求,深入实施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在教育系统各类评优活动中,坚持在同等条件下向乡村教师倾斜的鼓励措施。
三是发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栓心聚才作用。建设人才驿站总站1个,设金平区、华侨试验区分站2个;濠江、澄海、潮阳、潮南、南澳等5个涉农区(县)设县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5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20个,全市形成“总站+分站+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布局,为来汕交流对接的各类人才提供食宿、信息发布、技术交流、项目对接等综合服务功能。2023年以来全市柔性引进进站高层次人才871人,举办各类人才活动958场(次),累计线上线下活动参加人数237886人次。
四是着力优化人才服务体验。修订《汕头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将乡村工匠正高级工程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南粤优秀教师、五星级“粤菜师傅”名厨等列入认定条件,全市认定高层次人才1963人。整合优化省优粤卡、市金凤卡服务事项和公安、教育、金融等37家单位的公共服务事项,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等18类47项服务。建立人才服务“窗口专员”、“承办专员”、“部门专员”和“人事专员”4支队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服务专区累计提供人才服务8359项,为261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安排入读优质公办学校,为52名高层次人才解决配偶就业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接下来,各相关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优化政策措施,突出重点推进人才要素保障,全力服务好我市“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市人社局将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我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的落地实施工作。指导各级人才驿站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各项管理制度,合力配置人、财、物等场地资源,充分发挥服务人才、对接产业的功能。建立“粤菜师傅”联系点,打造“一区一亮点”,发挥好“粤菜师傅”星级名厨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纺织服装、玩具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建强健全技工院校现有专业,指导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技工教育,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市教育局将按照国家、省、市的部署要求,准确把握现代职业教育与“乡村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积极推动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引导职业院校(特别是地处乡镇的职业院校)开设与“乡村人才”相关的专业,服务乡村人才培养与发展。争取形成一批能满足“乡村人才”培养和发展需要的重点专业、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群。市农业局将进一步开展各项专题培训工作及市级乡村振兴人才选拔、培育工作。紧密围绕全面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种植养殖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业创新者培养等行动,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开展农村技能培训和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活动,组织农技人员服务基层,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和生产经营指导。继续对选树培育典型村(社区)书记开展培训,梯度推进典型村(社区)培育工作。按计划选拔市级乡村振兴人才,并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技术交流、服务基层实践、结对帮扶等活动,引导乡村振兴人才更好服务基层。
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