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分享到:
关于汕头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220215号)答复的函
  • 2022-06-29 20:50:16
  • 来源: 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发布机构: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字体:

王延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产业人才培育中心 助推汕头工业发展的提案》(提案第20220215号,以下简称《提案》)收悉。

  感谢您对我市产业人才培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提案》对我市现有企业和外地来汕投资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提升、人才培养储备、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助推工业发展具有较强现实指导作用。我局作为主办单位高度重视该《提案》,积极协调市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教育局等单位共同会办,现综合各单位意见,答复如下:

   一、加快平台建设推动产业人才培训工作情况

  (一)依托创业创新基地平台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汕头保税区“一带一路”“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与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汕头大学创业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2019年9月,基地通过导入知识、技术、管理、设施等要素,与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汕职院保税产业学院,借助保税区功能政策和产业资源的优势,设置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跨境电商、SYB创业培训等专业课程,提供就业创业实践实训机会,帮助学生对接产业资源,向社会输送实用型技工人才。自学院办学以来,已有约200名学生在产业学院就读,接受学院老师、企业导师的指导,累计为社会输送100名以上的实践性人才。

  (二)依托举办“创客广东”汕头地市赛建立龙头企业需求产业化平台

  成功举办了两届“创客广东”汕头地市赛,大赛积极动员本地重点领域的龙头企业参与大赛活动,共提出创新需求。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利用多途径、多渠道对龙头企业创新需求进行发布,通过项目与创客进行对接。同时吸引多家本地龙头企业的创新团队以参赛者的身份参加到比赛中来,将龙头企业的创新需求公开化并推动产业化。经过两年的实践,已经有部分项目实现研发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今年,在前两届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上,第三届参赛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继续突破,目前征集作品达到70多件,预计参赛作品将超过100项,且大部分参赛项目来自“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公司等龙头企业的需求再造,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研发产业化。从项目开发实践中锻炼人才团队,提升人才团队素质。

  (三)依托精细化工和企业家培养计划项目建立政校企合作平台

  通过项目的开展,让企业间与高校、互联网平台建立一个长期学习机会,一是促进通过“走出去”、“向外学”的模式,让汕头企业解除到更新的运营、管理、金融模式,学以致用,提升企业运作效率;二是搭建一个汕头规上企业间交流平台,推动汕头规上企业间跨行业、跨领域合作;促进了企业间合作、产业持续发展;三是推动政府、企业与互联网平台深度对接,提供产品升级、产业应用、技术服务生态,承接产业项目落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推动高端人才的素质提升,建立国际化领军人才队伍,我局于2020年11月17日至24日在浙大和阿里淘宝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汕头市企业家培养计划研修班,成效十分明显,得到了受训企业家的一致好评。为继续推动产业高端人才培训,第二批汕头市企业家培养计划工作已准备完成,待疫情缓解后即可组织实施,完成企业高管综合素质培训。

  (四)提升支柱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2021年12月,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举办了“2021年汕头市精细化工产业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期)专题研修班”,充分利用广以强大的化工化学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精细化工产业人才整体素质。此后,计划2022内再组织数场此类专场培训活动。

  二、加快人才引进培育工作情况

  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

  结合我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思路,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实施“靶向引才”,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引进和培养一批产业创新人才,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导向,聚焦掌握重点产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以及前沿科技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深入实施精细化工产业人才振兴计划,加大精细化工产业人才引育力度,推动我市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科技人才聚集力度

  充分发挥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和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在汕高校和重大科研平台及龙头骨干企业的“筑巢引凤”作用,集聚一批基础研究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为平台,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建立以科研为根本、以首席科学家为核心、以课题为主导的体制机制,吸引国内外领军型的科学家来汕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组织实施科技人才项目

  根据国家、省科技人才计划工作安排,积极发动我市各科技企事业单位申报国家、省科技人才计划项目,积极争取支持。落实引进博(硕)士行动计划,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设立博(硕)士科研启动专项,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开展科研工作。

  )继续办好产学研“面对面”活动

  为进一步凝聚高校科研专家人才智慧力量,深化校地产学研合作,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今年来,我市通过政府搭台,以每月举办一场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的方式,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畅通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院校科研团队与我市企业产学研深度对接合作,为汕头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三、加大人才政策服务工作情况

  (一)狠抓政策落实,确保人才及时享受政策红利

  根据《关于印发<汕头市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有关补助发放办法>的通知》(汕组通[2020]37号)的要求,大力实施汕头市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至2021年12月底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资金1.67亿元,惠及2737位博(硕)士。二是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发放汕头市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实习补贴的通知》,更好地推动我市实施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在我市创新创业。三是根据市委《关于加快我市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人才30条”)精神,我局结合工作职能,制定出台《汕头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汕头市新引进人才购房补助和住房补助发放办法》等16个配套文件,进一步优化申报流程,简化申报手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学历型人才等群体的资助力度,开展新引进人才生活和住房补助、人才交流培训资助、柔性引才、高层次人才举荐、博士后工作站建站补助、优秀人力资源机构认定等工作,2021年共发放“人才30条”有关补助0.16亿元。

  (二)提高服务水平,营造人才发展环境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一是开通线上系统,实现全流程办理。建设“汕头市人才金凤卡服务系统”,实现高层次人才在线申报、审核、认定以及服务事项咨询、预约、办理、反馈等一网式政府服务,让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通过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由系统发放高层次人才认定电子证书,银行落实专人上门办理人才金凤卡,人才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申报、认定、领卡、预约服务等。二是建设一站式专区,打造绿色通道。在市政府服务中心市人社局窗口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采用“一窗接件、专员办理、集中反馈、统一建档”的方式,由服务专区窗口负责受理高层次人才服务项目申请材料,根据人才需求,为高层次人才全程代理、具体办理或协助办理相关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三是设立汕头市引进人才服务中心。为下属没有事业单位的市直机关引进博(硕)士人才,并提供人事管理、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等服务。

  (三)提升平台建设,构筑人才创新创业载体

  一是积极做好我市申办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和省博士工作站申报和评审工作,共11家科技创新公司企业被省厅认定为省博士工作站。全市共有博士和博士后工作平台54家,依托单位多为我市科研机构、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已有7位博士申领生活补贴135万。二是扎实推进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努力拓展博士和博士后等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空间,目前该基地以正式验收并启动设备采购程序。

  四、加大技能人才培育工作情况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培养技能人才

  推动我市技工院校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产教联盟”、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加大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力度。鼓励企业加大职工教育培训投入,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为我市企业发展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学校和企业互相选派优秀人才参与科研项目、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促进技术交流。

  (二)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和培养模式

  指导我市技工院校和企业开展对接,结合产业和企业需求,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设冠名定向培养班,为企业培养紧缺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汕头技师学院今年新增设立工业设计专业,将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为产业发展培养基础技能人才。

   五、我市两所高校建设人才培育中心的基本情况

  (一)汕头大学已具备建立产业人才培育中心的基础

  紧密围绕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的产业布局,汕头大学滨海智慧城市交叉学科可以与相关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共建产业人才培育中心和创新研究院,在吸引人才和培育人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学校长期开展风电技术领域的相关工作,在国内风电产业和科研领域有广泛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和学科领域,有能力为汕头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能力支撑;学校针对粤东地区日用化工、印刷包装、食品、玩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等方面的产业升级需求,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视觉、工业互联网以及伺服控制等现代技术,与行业企业以及科技型自动化设备企业,联合研究和开发相应的智能化设备与生产线,在这些行业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具有长期的实践经验。

  此外,由汕头大学和汕头工业设计城共建的汕头大学创新设计产业学院成立至今已超过两年时间。运行过程中,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得以充分发挥高校端的教学科研优势及企业端的产业资源优势、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初步具备发展成产业人才培育中心的潜质

  学校实验条件优越,注重对接产业需求,目前正在积极加强学科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发展。若能建立平台对接本地高新企业以及高校,有利于学习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了解本地高新企业,若高新企业能提供各类实践机会,则更有利于学生对本地企业的了解,增加其留汕发展的意愿。此外,学校现已成功获批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并获得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进行先进科技研究与相关人才培养,支持学校学生参与项目,并与相关院校和企业进行相应的合作,互利共赢,助推发展。

  依托汕大滨海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机电设计中心,发展建立产业人才培育中心,将进一步推动“三新两特一大”作为汕头市经济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发展。连结高校科研资源,做大培育平台、做大重点工程、做大引导资金,能突出“科研+行业”新模式。

  六、财政资金投入情况

  当前,我市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指导思想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筹划出台包含“加强企业用工保障”的助企纾困措施,积极为我市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为落实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从2022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4亿元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培育计划,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鉴于目前在市级已有市人力资源与就业服务中心、市人力资源产业园服务中心、市引进人才服务中心为我市各类企业提供人才服务,建议暂不由政府主导共建产业人才培育中心。

  后续我市将积极支持在汕高校发展,市财政每年均安排汕头大学及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办学经费,其中:汕头大学办学补助经费760万元、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办学补助经费约4000至5000万元。建议汕头大学及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充分高效利用补助资金,并利用省属高校优势,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推进产业人才培育工作。同时,建议以高校为主体,参照提案中已有的相关设计(研究)中心,通过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积极将高校的研究成果和技能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既激发高校学研动力,又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人才。

  再次感谢王延宁代表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对我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保障:汕头市信息中心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405000014   备案号:粤ICP备050666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052302000004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