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地震局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分享到:
解读《2022年汕头市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实施方案》
  • 2022-05-20 17:40
  • 来源:汕头市地震局
  • 发布机构:汕头市地震局
  • 【字体:
  •   2022年5月20日,市地震局印发《2022年汕头市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实施方案》(下面简称《实施方案》),为全面、准确把握《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现对《实施方案》进行解读。

      一、编制背景

      汕头市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的重要地段(泉州-汕头地震带),是全国地震多发区,广东省发生的两次7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汕头南澳海域,即1600年发生的7.0级大地震和1918年发生的7.3级大地震。汕头市除潮南全区和潮阳的和平、贵屿、铜盂、谷饶、西胪、关埠、金灶等7个镇外,都在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的高烈度区内。我市六区一县均被列入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地区有关县级行政区划清单,地震形势不容乐观。随着我市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高度密集,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较为薄弱,地震灾害潜在威胁和风险突出。

      二、编制过程及意义

      为切实做好2022年汕头市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依据2022年度广东省地震趋势预报意见和我市地震趋势会商结果,按照《2022年广东省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市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有效提高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和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地震安全保障。

      三、编制依据

      该实施方案的制定依据是《广东省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四、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震、抗大灾,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认真履行职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广东省总定位总目标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五、主要任务

      (一)强化地震监测

      1.统筹全市各类地震监测台站的观测资源,加强全市地震监测台站的检查和运行管理,做好地震监测设施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

      2.做好汕头地震监测台网中心、紧急信息服务中心和汕头局地震前兆观测站的运行维护工作,严密监控本行政区各类地震观测仪器的运行状态和数据信息传输,同时加强网络通信设备的检查维护,确保各台站连续稳定运行。

      3.积极配合省地震局推进地震监测预警重点工程。推进国家地震烈度与预警工程项目广东子项目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做好市级紧急信息服务中心地震紧急信息服务系统的安装与运行,推进广东省地震预警终端试点城市项目的落地和实施。

      4.积极推进南澳地震台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前期项目启动工作。

      (二)强化震情跟踪研判

      1.加强异常核实和震情跟踪。严格执行《地震宏微观异常零报告制度》和有关工作规程,密切监视宏观观测点和地球物理场观测资料的动态变化,密切跟踪异常发展动向,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并上报省地震局。

      2.加强震情跟踪研判。建立健全地震趋势会商制度,对本地地震趋势情况进行跟踪研判。加强粤东闽南地区区域协作,共同做好粤闽交界地区的震情监视跟踪工作,视情况联合开展地震监测、重大异常现场核实、震情专题会商等。

      (三)加强震灾风险防范

      根据省地震局关于重点危险区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工作安排,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将涉及我市的预评估结果和措施建议整理后报送市委、市政府,抄送市应急管理局。继续推进汕头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普查(地震灾害部分)工作,重点完成全市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将普查实施中的过程成果应用于年度重点危险区的应急保障工作中,为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四)强化各项应急准备

      1.加强应急准备和震情处置

      与同级应急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和应急响应工作协作机制。落实与市应急管理局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交流协作,进一步扩大双方应急数据共享范围。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理顺应急处置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开展应急演练,认真做好人员、装备、技术系统等应急准备各项工作。落实值班带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一旦发生影响较大的地震,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应急处置。按省地震局要求,每月开展省、市视频联调,开展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演练。

      2.加强地震速报服务

      若汕头市陆地辖区内发生M≥2.5级有感地震(或周围强震波及影响),第一时间将地震信息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地震局,通报市应急局,通过网站、微信、微博和企信通等平台推送;及时了解各区县震感情况及舆情,按有关要求上报《紧急信息专报》,视情况进行续报;确保台网中心和紧急信息服务中心各系统稳定运行和网络链路畅通;确保相关设备能第一时间接收速报信息并及时发送,确保震情信息的时效性。

      各区(县)地震工作部门要负责本市有感地震后震情、灾情的收集和上报工作,充分发挥助理员、应急救援志愿者、宏观观测员和地震监测台站管理员等群测群防力量,采用微信群、QQ群、电话等多种渠道快速收集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及时组织汇总上报市地震局和区(县)委、政府。在镇(街道)助理员安装地震报灾APP进行报灾测试。

      3.做好后勤保障服务

      组织清理、检查地震应急车辆、装备和物资器材,查漏补缺,做好清洁和保养工作,保持应急车辆和各项现场工作装备处于正常状态。

      4.严格落实值班值守

      全面强化市地震局综合(政务、监测和应急)值班制度及工作流程;加强技术系统检查测试,发生故障立即报告,及时处理;及时响应突发震情舆情,快速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五)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

      不断提升新闻宣传能力和水平。加强局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助理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政策把握能力、舆情判断能力、解疑释惑能力和舆情引导能力。编制《汕头市地震局舆情处置工作预案》,建立健全舆情监测研判联动处置机制,切实提升舆情监测、研判、处置水平。

      做好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与宣传、网信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企信通、橄榄台等主流媒体作用,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科学引导社会舆论。密切关注网络地震谣言,做好舆情在线监测,发现涉震谣言后,及时进行会商研判,及时辟谣。及时向社会发布震情信息,主动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安定民心。

      六、突出特点及创新点

      《实施方案》的制定紧扣广东省地震趋势预报意见和我市地震趋势会商结果,适应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新形势新变化,结合汕头本地实际,注重突出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善于凝聚力量,依据各部门职能分工,结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市防震减灾重点工作落实责任,共同推动《实施方案》落实落细。

      七、《实施方案》内容解读

      1.什么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或者受破坏性地震影响,可能造成严重灾害损失,需要强化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措施的地区和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建立起年度全国地震会商制度,对未来一年的地震趋势做出判断,并圈定若干个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的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这些重点危险区作为进一步加强监视、开展震情工作的重点目标。多年实践表明,地震重点危险区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而造成地震损失和潜在震害的却主要在大中城市、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中国地震局建立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这既符合加强重点、兼顾一般的工作原则,更重要的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国土广阔,地震带分布范围广,地震活动性分布不均衡,技术力量和资源有限,在广阔的国土上普遍进行全面的地震监视和防御有一定难度,而划定重点监视地区、开展重点防御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不仅有其必要性,也有其现实性。

      划定并发布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在本质上属于长期地震预报。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由国务院批准确定。

      2.什么是地震会商?

      地震会商主要遵循“长、中、短、临”渐近式预报思路,通过测震资料和前兆资料宏、微观异常的系统分析,得出地震趋势预测意见。

      参与地震预报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分别是地下流体、电磁、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性等学科。

      3.什么是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由国家或省级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负责,国家或省级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指派的地震现场评估工作组进行,评估组成员应由有评估工作经验或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组成,并依靠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包括人员伤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建筑物破坏状况评估。


      政策原文:2022年汕头市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实施方案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