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
2021年10月14日,市地震局市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汕头市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下面简称“规划”),为全面、准确把握《规划》的组织实施,现对《规划》进行解读。
一、制定背景及意义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深入灾区考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时强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探索,确立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我们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编制《规划》,是落实《中共汕头市委关于制定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汕头市人民政府《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增强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力推动,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的客观需要。
二、制定依据是什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减灾救灾和防震减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防震减灾提供根本遵循。《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广东省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中共汕头市委关于制定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进行编制。
三、工作目标是什么?
《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市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震害防御工作基础更加扎实,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任务有哪些?
《规划》明确了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主要是:
1.推进地震监测预警体系现代化建设。一是夯实地震监测基础,优化测震观测和地球物理观测台网布设,着力提升近海海域地震监测能力。继续推动测震、强震、烈度仪三网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多学科多手段立体监测体系,提升地震速报、地震预警、地震烈度速报能力,优化站网运行维护与保障体系,构建智慧台站(网)运维体系,有力推动地震监测预警业务现代化建设。二是强化震情跟踪和会商研判,加强震情跟踪,完善震情会商机制,提升区域防御地震灾害的联防协作能力。三是推动地震预警自动化、现代化建设,完成国家地震烈度与预警工程广东子项目建设,推进广东省地震预警信息终端试点城市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应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手段,建设立体化传播网络和个性化接收终端,构建部门联合、上下衔接、管理规范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提高数据处理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现代化公共服务能力。
2.推动震害防御和地震科普工作提质升级。包括实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与防控示范建设、震害预测、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作,建立“识别—评估—规避—降低—转移”的地震灾害风险管理业务体系,大力提升科普知识等的有效传播,加强与本地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协同推进创新科技运用,拓展科技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推动科技成果发挥防灾减灾实效等内容。
3.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包括构建共建共治共享防震减灾社会治理体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完善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加强联合执法,依托“汕头防震减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电视台等媒介向公众传达地震震情信息、地震科普知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等内容。
4.构建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的防震减灾格局。包括充分发挥地震部门作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主管部门的专业主导作用,协调应急管理、住建、自然资源、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实施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主动融入大应急体制,建立与应急管理部门紧密沟通机制,通过信息化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协同推动建立跨部门风险数据共享平台,加强协调基层防震减灾工作,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等内容。
五、《规划》部署的重点项目有哪些?
《规划》围绕四大重点任务,部署了四大工程及项目,分别是:一是现代化地震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二是“汕头市地震风险排查与防控应用示范建设”项目;三是地震灾害风险普查项目;四是地震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项目。
六、如何推动《规划》落实?
《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投入机制、建立协同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实施监测评估5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推进重点任务和工程顺利实施,确保《规划》目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