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鲜花礼乐代替香火供品祭拜
汕头举办首次集体民俗公祭
近日,汕头中华永久墓园市级树葬区里举办了一场民俗公祭仪式。
没有传统的三牲和香烛冥纸供品,取而代之的是鲜花礼乐。据悉,类似的公祭活动以往主要是祭奠烈士,而用于民俗且以集体为组织形式的,汕头走在前列。
近年来,汕头大力推行殡葬改革,积极倡导绿色生态的现代殡葬理念。随着全市创文大行动的步伐,有关部门更将移风易俗、丧事新办作为殡葬行业开展创文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近日召开的关于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要求的背景下,本次公祭活动,正是汕头推行殡改、助力创文的具体体现。
●南方日报汕头观察记者 余丹
60多户家属报名参加文明祭祀
当天上午9点30分,伴随着7声鼓响9次锣鸣,公祭仪式在隆重古朴文明的气氛中开始。这7声鼓响,正代表了汕头市7个区县的最高敬意。
宣读祭文后,60多户近200名先人的家属们手捧鲜花三鞠躬,在礼乐声中缓缓围绕树葬区寄托自己的哀思,并将手中的鲜花安插在树葬区之中,取代以往的香火供品祭拜。
公祭现场布置简约文明,整场仪式庄严肃穆。市民杜阿姨告诉记者,自己是从孩子口中得知有这样的活动,随后就立刻向民政部门报名并顺利成为首批参加公祭的家属。“感谢政府举办这样的活动,文明祭祀减轻了孩子的压力,我非常支持。”杜阿姨说。
当询问到祭祖不再用三牲纸钱的看法时,市民陈伯则说:“时代在变化,我们也不能总是坚持老一套了,应该适应现在的社会,用文明的方式缅怀先人。”
用综合手段推行殡葬改革
汕头为什么举办社会公祭活动?据汕头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海滨邹鲁”,汕头历来重视祭祀文化。长期以来,潮汕地区的祭拜方式多采用三牲粿品作为供品,并点上香火冥烛祭拜。但由于贡品准备繁琐,贡品消化浪费,烧纸钱增加大气污染且易生山火隐患等负面影响,与文明祭祀的理念大大相悖。
汕头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殡葬改革多以行政手段实现,现阶段采取行政、文化、法治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来推进。殡葬改革包括了殡、葬、祭三方面的改革,前两者主要体现在对火化的提倡,本次公祭活动则是对“祭”这一环节的求变。
“本次公祭现场布置以简约、生态理念主导,以献花、鞠躬等形式取代传统的三牲供品祭拜,体现现代文明特征。”该负责人表示,政府主导组织公祭活动,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具体举措,有利于满足广大市民缅怀先人的文化传承需要,同时是以文化传承推进文明祭祀,引领人们告别传统陋习的一次实践探索。
“在近日召开的关于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提出了‘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的要求。汕头目前正在开展‘创文’活动,移风易俗、丧事新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部分,也是殡葬行业借文化之手树文明新风,助推文明城市创建的方向。”该负责人说。
打造粤东首个树葬区文明祭祀品牌
汕头中华永久墓园绿色生态纪念园是汕头市殡葬改革(树葬区)首个示范项目,也是首届民俗公祭的举办地点。今年6月起,树葬区开始为市民提供树葬服务,目前树葬区约1200个穴位已经入土先人200穴。8月份,南澳县树葬区也正式投入使用。
此次民俗公祭活动上,汕头部分殡改单位、机构到场观摩,从中积累经验。随冬至时节临近,即将迎来今年的冬祭高峰,汕头市民政局方面表示,以文明祭祀为主题的社会公祭或可在明年进一步推广到全市,“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民俗公祭形式,让更多市民了解并接受文明祭祀的理念,完善树葬区的配套安排,打造树葬区文明祭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