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民政局 > 专栏建设 > 建议提案办理
分享到:
关于汕头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062号提案的答复
  • 2024-08-03 21:12
  • 来源: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 民进汕头市委会:

      

      贵委会提出关于提升普惠性居家养老服务,增加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的提案收悉,感谢贵委会对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贵委会提出的建议站位高、针对性强,为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性意见。经会同相关部门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创新居家养老模式打造管家式服务

      一是探索本土化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2013年以来,我市推动在龙湖区积极探索实践适合潮汕本土化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采用“社工+义工”形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为辖区户籍75周岁以上和70周岁以上的低保、特困对象及其他列入政府补助范围的老年人免费提供包括24小时紧急呼叫援助等8大类服务,建立紧急救援15分钟内到场、一般生活帮助30分钟内到场的高效服务机制,积累了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经验。二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在推动金平、龙湖两主城区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谋划推进“汕头呼援通”居家养老紧急援助服务在全市各区县铺开落地。为60周岁以上低保、特困老年人免费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卫生保健、精神慰藉等一站式居家养老公益服务。截至2024年6月份,“汕头呼援通”项目在线服务人数3.61万人,其中60岁以上特困和低保老年人1.84万人。2024年以来累计接到老人来电2.14万人次,主动回访14.62万人次,上门服务2.43万人次;2024年1-6月累计提供各类服务16万次。三是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市民政局等8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持续对全市3144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切实提升居家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质量。

      二、增加社区和居家结合的网点居家养老

      一是大力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坚持“结合实际、整合集约、适用实用”的原则,通过新建、改建、与社会力量合建、依托镇(街道)敬老院、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等办法统筹指导区县民政部门推进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辐射周边社区,在村(社区)、住宅小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供日间照料、膳食供养、护理保健、精神慰藉、辅具配置、居家上门等“一站式”养老服务,逐步完善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可及、优质高效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目前我市镇(街道)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共57个,建有率85.1%,社区各类养老服务设施537个。二是开展社区养老创新试点。2019年以来,我市推动在龙湖区开展社区养老先行先试创新,指导出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每年投入1000万元对长者食堂、嵌入社区式养老机构、社区护理站、家庭养老床位护理、社区老年大学等给予增加补助、补贴和奖励,引入社会资本投入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积累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经验。探索“长者饭堂”建设。通过发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鼓励餐饮企业参与等多种助餐配餐服务形式,采用“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村居出资一点、老人负担一点、慈善捐助一点”的运营模式,探索发展“长者饭堂”,以“1234”工作方法持续将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这一民生服务事项走深走实,有效帮助居家老年人解决就餐方面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全市共有“长者饭堂”127家,今年来累计新增“长者饭堂”42家。

      三、创新拓展农村敬老院公办民营居家养老

      一是坚持农村公办养老机构的兜底保障核心功能。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保基本和示范作用,切实坚持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协议兜底、适度普惠,向不同群体提供多层次服务,不断增加兜底保障服务功能,同时发挥阵地优势,逐步转型为具有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区域协调、服务转介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共推动公建民营养老机构3家。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出台《汕头市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措施清单》,指导龙湖区出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管理办法》,龙湖区近年来通过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2020年新增1家公建民营、1家民办养老机构,2021年新增1家民办养老机构,共提供近700个床位,有效补充我市机构养老床位需求。目前区福利院二期建设即将完工,计划增加300张养老床位。三是监督规范运营管理。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印发《汕头市民政局关于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能力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引导和激励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诚信守法经营、积极转型升级、持续优化服务,更好适应农村地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局社会组织管理科联合开展检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引导和激励养老服务机构诚信守法经营、持续优化服务。

      四、推动方便快捷的数字化助力居家养老

      一是创新互联网+养老,全面实施“汕头呼援通”居家养老紧急援助服务。为60周岁以上低保、特困老年人免费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卫生保健、精神慰藉等一站式居家养老公益服务,有条件的区县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汕头呼援通”为老年人提供固定终端或具有定位、健康监测等物联网功能的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智慧系统+终端设备+线下服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志愿服务”方式,以紧急援助为基本服务、生活协助等为志愿辅助服务,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全市服务对象数量3.62万人。二是成立专业团队专家库,组建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包括物联网、大数据、AI等领域的专家,专门负责智慧养老解决方案的研发和推广;建立合作平台,发展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并基于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创新;建立示范项目,在选定的社区或养老机构中实施智慧养老示范项目,通过实践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经验总结和问题改进;定期组织智能设备和服务的培训工作,针对老年人开展使用培训,收集使用反馈,优化产品设计。

      五、家庭护理与医疗监管结合养老

      一是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鼓励三级医院和部分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通过护理服务随访系统、医院服务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有护理需求的在院、出院患者提供在线护理咨询、随访、居家护理指导等延续性护理服务。依托市中心医院、汕大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等大型医院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建设,为出院患者、生命终末期患者以及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专业、便捷、多元的延续护理服务,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医疗护理需求。二是加强家庭基础照护培训。建立医生、志愿者、社工等多方协作的家庭基础照护服务团队。基层医生监测治疗依从性,指导社区志愿者、社工、居家养老照护家属进行基础照护培训,开展个性化关爱等社会支持服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数字平台、健康讲堂、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家庭养老照护者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运动康复、生活照料、情绪管理等照护技能辅导,指导照护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照护需求,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照护。

      六、携手护航全服务支撑居家养老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出台多项工作措施支持发展。发布汕头市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措施清单,在土地供给、人才培育、税费优待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炼相关行业部门优待政策34项,涉及政策文件22份,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机构积极申请,激发养老服务主体市场活力;二是出台《汕头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指引(试行)》《汕头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参考清单》,为社区居家服务工作提供针对性指引,助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技能培训,培育发展养老服务队伍。一方面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南粤家政”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围绕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项目,依托汕头中医药技工学校、汕头市卫生学校等省级家政服务业示范培训基地,以及“南粤家政”平台载体和各类民办培训学校,通过采取校企合作、承办协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养老服务培训。创建老年医学护理专业团队,为应对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人才支持。同时争取公益慈善资源,2024年“和乐颐年 培英计划”广东省养老行业人员培养项目·粤东站在汕头举办,以多元化主题培训多层次人才,涵盖认知照护、家庭照护培训师等多个专题培训班。另一方面是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持续举办“南粤家政”工程系列线上网络、线下现场招聘会和直播带岗招聘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家政扶贫劳务对接及劳务输送工作,已与省内外5个地市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将根据“提升普惠性居家养老服务,增加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的议案”这一有针对性、建设性建议,结合我市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通过务实举措加强完善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推动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向纵深发展。优先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优先推动龙湖区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三级网络示范点。通过三到五年的周期,依托“百千万工程”,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大本级财政投入。以每个区(县)建有1个县级综合养老指导中心,依托镇(街道)敬老院或公共服务设施,每个镇(街道)建有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完善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二)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推动养老服务均衡化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市场主体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兜底性、普惠性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优先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强化公办养老机构的兜底保障能力,优先解决困难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提高养老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人员职业素养和照护水平。

      (三)依托“百千万工程”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改革,按照“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转型升级一批、关停治理一批”的工作思路,采取“多镇合一、城乡一体”模式,跨乡镇整合敬老院,明确区(县)民政部门或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单位和职责,将具备条件的空置镇(街道)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转型为具有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区域协调、服务转介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二是推动市场多元化供给能力。坚持社会效益优先,通过政策引导、免费或低偿提供资源等方式,或实施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模式,引导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或经营性市场主体、国有企业等参与发展养老服务,解决我市现有机构服务能力差、财政负担压力大、人才资源不足等困境,大力发展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的普惠养老服务。

      最后,再次感谢贵委会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也恳请贵委会对汕头养老服务的发展继续给予关心、理解和支持。


    汕头市民政局

    2024年8月2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民政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