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民政局 > 专栏建设 > 党建工作
分享到:
【贯彻落实·支部书记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奋力推进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
  • 2024-09-10 18:01
  • 来源: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 社管社救党支部书记、社会救助科科长 赵伊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求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明确提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改革任务,为我们接下来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和遵循。

      近年来,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健全政策制度,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标准水平不断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一是着力构建综合救助格局。先后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工作方案》《汕头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等,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与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衔接,统筹救助资源,形成救助合力。二是不断提升兜底保障水平。深入贯彻“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推动社会救助城乡协调发展,农村低保标准占城镇低保标准比例达到93.7%,在省第四类地区中排名第一;半自理(半失能)和全护理(失能)的特困人员月护理标准分别提高至全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40%和80%,进一步提高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的护理保障水平。三是强化主动排查救助。健全“线下走访摸排+线上监测预警”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及时发现符合条件对象并给予精准救助。组织开展失能、半失能困难孤寡和独居人员关爱行动,切实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保障力度。四是提升流浪救助工作水平。加强生活照料、急病送医、寻亲送返、落户安置等救助服务,深入开展“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行动,及时救治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市救助站寻亲工作经验获得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组及《中国社会报》《南方+》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取得良好社会效应。但当前也存在着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力度不够、兜底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救助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和监测预警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等突出问题,同时当前的救助方式仍以现金和实物救助为主,难以满足困难群众的发展性、多样化需求。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引的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进一步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兜稳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让更多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要深化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着力推进综合救助服务平台试点工作,探索完善市、区(县)、镇(街)、村(社区)四级综合救助服务网络,为困难群众提供一站式、可视可感的优质服务,进一步增强社会救助的可及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加大力度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方式,推动实现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差异化救助需求。三是要围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结合我市各地财力状况,稳步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逐步推进救助标准城乡一体化发展。四是要进一步完善覆盖全面的低收入人口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强化与防止返贫机制有效衔接,持续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切实防止困难群众返贫致贫。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民政部门职责定位,全力推进社会救助领域各项改革部署落地见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展现民政担当。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民政局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