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试验区跨境数字经济再添新动能 | 重金引才布局“来数加工”

发布时间:2025-11-07 09:35:06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华侨试验区管委会
  

   

华侨试验区获批准开展“来数加工”业务试点。

       近日,全国首个以“华侨”为主题的国家级试验区——华侨试验区发布“来数加工”召集令,计划用1000万元奖励相关科创团队。这是华侨试验区首次在“来数加工”领域用真金白银招揽人才。

     今年初,华侨试验区获国家有关部委批准开展“来数加工”业务试点,汕头成为继海南之后第二个获批的地区,为跨境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数字经济是近年来热度不减的产业新风口,全国多地纷纷发力抢占先机。华侨试验区作为国家级功能平台,在依托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大背景下,当前如何在这条新赛道谋篇布局?

剑指百亿数字产业规模

       华侨试验区此次发布的1000万元奖励计划中,一等奖1名,奖励100万元;二等奖3名,各奖励30万元;三等奖若干名,各奖励10万元。重点支持方向包括:数据清洗标注、跨境数据合规、数据安全、大模型服务、云计算、AI应用、数据集服务、核心元器件研发等十大前沿领域,几乎覆盖了“来数加工”全链条。

       “我们希望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技术团队落户汕头。”华侨试验区招商部部长谢洁赟说。申请者需同时满足四项条件,包括依法注册并纳税的企业法人、在华侨试验区直管区开展“来数加工”相关业务、拥有不少于3人的稳定团队、已有创新成果在“来数加工”领域落地应用。华侨试验区将从产业对接会、专家合规指导、推荐申报省级以上科技专项等方面给予全面配套支持。

        这是华侨试验区首次推出“来数加工”奖励计划,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千万元重奖的背后,是华侨试验区乃至汕头对跨境数字经济发展的决心和布局。

       汕头拥有全国最大的国际海缆登陆站,直连51个国家、83个站点,海缆出口带宽占全国一半以上;2022年,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投入运营,汕头成为中国大陆链接新加坡、阿拉伯国家、东非及西欧国家数据传输时延最短的国际数据通信节点……这些得天独厚的数字基建优势,正是汕头发展跨境数字经济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汕头持续发力建设区域“数字经济第一城”,连续2年入选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连续3年成功举办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2023年,华侨试验区获批复成为全国首个开展跨境专用通道试点的区域,今年又获批准开展“来数加工”业务试点,重点面向海外提供“外数中算”“外数中储”“大模型部署”等跨境数据业务。

      “我们通过这项奖励计划聚焦数据加工服务出口,力争在3年内培育一批跨境数字产业标杆企业,带动跨境数字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谢洁赟说。

  

 汕头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吸引多家知名数字企业入驻。

      550家企业开通跨境通道

      除了加大政策上的扶持,华侨试验区在数字基建方面也加快“筑巢引凤”的步伐。

      今年5月,规划用地900亩的汕头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落户华侨试验区,成了广东首个以跨境数字经济为主题的产业园。半年来,这个产业园内一片热火朝天,先后吸引了360AI商业化集团、浪潮集团、西之月、宝船跨境、稻谷娱加等知名数字企业入驻。

      360AI商业化集团将华南总部落户于此。“我们看好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景。”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许刚表示,海内外华侨众多以及产业集群丰富的背景,是公司选择汕头的考量之一,未来将在汕头开展AI与安全两大板块业务,并借助产业园的算力、网络以及访问政策等优势,为广东乃至东盟国家提供AI普惠功能。

      稻谷娱加以数字内容创作为核心,业务涵盖短视频制作、达人孵化、微短剧出品及AI技术研发等。该公司总经理张之涵说,未来将依托华侨试验区的跨境专线优势及政策支持,建设算力中心,打造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内容生产人工智能系统来服务海外客户。

       专门打造一站式跨境服务生态业务的宝船跨境刚刚完成入驻。“产业园有更好的政策和服务支撑,有助于我们拓展跨境业务。”宝船跨境销售总监李凯铭同样看好汕头跨境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他说,公司未来将聚焦“跨境+产业带”,依托汕头的数字基建优势和政策优势,助力本土企业出海、扩展全球市场。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华侨试验区已有550家企业开通跨境专用通道,试点企业订单量环比增加5%—15%,跨境专用通道作用占比约34%。目前,华侨试验区数字经济类企业已突破1490家,涌现出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企业。

   ■一线案例

    加快打造“数字保税区”

       “我们将先行先试开展跨境数据流通创新试点,通过建设与国内网络物理隔离的国际数据中心,利用跨境数据专线实现数据直传,使用国内数据处理能力向海外提供数据清洗、标注、备份、加工、应用等服务,打造‘数字保税区’。”在汕头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华侨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这样介绍。

       据了解,“数字保税”是在特定区域内通过国际互联网专线进行数据交互,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为产生于境外的数据要素提供收集、存储、加工、治理、交易等增值服务,服务产品用于境外市场或经审批后用于境内市场的商业模式,涉及数据的确权、保护、加工、应用和交易等完整产业链,是数字产业化和承接国际数据服务外包的重要业态。

       华侨试验区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汕头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便是重要的试点“阵地”。

       汕头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分两期建设,一期用地面积243亩,二期用地面积657亩。其中,一期以建设“跨境数据流通示范区”为发展目标,园区布局上按照“产业孵化区+产业培育合作区+产业升级区”三步走的开发战略,规划建设数字科创基地、数字经济中试基地两大基地,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园、数字文化产业园、深汕科创产业园、数字经济总部园等五大园区。

       在产业和空间定位上,汕头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以跨境数据流动产业为核心,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链条,吸引高校科研机构、中小企业、龙头企业等入驻,打造“一体两翼多点”产业发展体系。目前,园区已落地数字科创基地、联通5G创新运营中心和深汕科创产业园等项目。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