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时,要求充分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把试验区建设作为汕头经济特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重大举措,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
7年来,“大胆试、大胆闯”成了汕头华侨试验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初心和动力。基建先行、金融探索、产业赋能、人才引进、聚侨引侨……华侨试验区一路大刀阔斧、披荆斩棘,创造了多个“全国首个”“全国率先”“粤东第一”。
7年“试验记”,让我们一起回顾华侨试验区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
华侨试验区成立之初,直管区东海岸新城还是一片滩涂。南方+ 杨立轩 拍摄 金融探索—— 打造全国首个“华侨板” 2015年,汕头华侨试验区设立一周年之际,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华侨板”正式开板。2019年,“华侨板”升格为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汕头分公司,融资通道和孵化转板功能更趋完善。 “华侨板”面向广东省内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侨资企业以及粤东地区中小微企业,截至2021年8月31日在板企业达到630家,累计实现融资超10亿元,托管股本超102亿股。 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华侨板”。南方+ 杨立轩 拍摄 金融探索,步履不停。 汕头华侨试验区设立运作粤东首只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华侨产业母基金,启动科创子基金项目投资。科创子基金投资项目4个,合计投资金额4155.85万元。 目前,已有华润、比亚迪等注册基金公司、互联网小贷公司、融资租赁企业等35家金融服务机构,合计注册资本约25亿元。同时,探索借助自贸区政策,开展跨境金融业务。今年3月,汕头华侨试验区牵头中国银行汕头分行联手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辖属自贸区分行,办理粤东地区首笔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金额1亿元人民币。目前,该项业务规模已扩大到8亿元。 汕头华侨试验区还在全国首创出台“助企贷”金融扶持政策和配套办法。由财政出资5000万元作为信贷风险补偿资金,通过与4家银行合作,为“华侨板”挂牌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截至2021年8月12日,“助企贷”累计帮助89家企业取得银行贷款共约3.6125亿元,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