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隧道是汕头“一湾两岸”第三条过海通道,项目将拉近中心城区北区与南区的距离,助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记者了解到,该项目自今年4月份启动掘进施工以来,攻克了地质复杂等难题稳步推进。其中,东线盾构机已掘进形成24米长的隧道主体结构。昨天上午,记者深入到地下探秘这个海底“巨无霸”如何掘进施工。
东线盾构机是一座直径15.1米、全长130米、总重1450吨的海底“巨无霸”。记者从南岸平台施工围堰工地,徒步走下115层台阶,来到地下20多米的始发井,只听到轰隆隆的机器声。在盾构机的内部,顶在最前面就是直径15.1米的刀盘,紧接着就是管片自动安装系统,随后的核心位置,有一个10多平方米的主控室,就是盾构机的指挥系统,由两名主司机通过按钮控制整个盾构机的掘进、出渣等工序。
“控制室4块显示屏分别包括了导向系统、刀具旋转检测系统、掘进参数和泥浆循环系统,现在显示每分钟掘进4.2毫米,通过液压千斤顶4700吨的推力推进。”主司机王哲告诉记者,刀盘切削开挖的泥土,通过泥水循环系统由管道输送出地面进行处理,整台盾构机液压千斤顶系统往前推进,每推进两米同步安装一环隧道管片,主控室可通过视频对掘进作业进行监控。
“盾构管片是盾构隧道的安全屏障,承担着抵抗土层压力、地下水压力的作用。”中铁隧道局汕头海湾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南岸工区土木总工程师李云涛告诉记者,除了两名主司机,还有一支15人的掘进班,负责包括管片安装、各种管路延伸以及机械作业等。当盾构机掘进2米后,主机停止掘进。只见四五名工人赤膊上阵,通过手动控制管片机安装管片,从下到上、依次左右两侧交替安装管片,每片管片用6颗特大螺栓连接,一圈共需要安装10片管片。由于地下非常闷热,施工工人个个像“焗桑拿”似的汗流浃背。
此外,隧道主体结构后面,一个正方形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箱涵也同步推进安装,上面一层是行车道,下面空腔是应急救援通道,在隧道内部已经可以看到隧道的部分雏形。“由于隧道始发段地质条件复杂,有大量的基岩和孤石,对盾构机正常作业造成极大的影响。我们邀请工程专家经过反复论证,优化方案,攻克了孤石作业等多项技术难题。”中铁隧道局汕头海湾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南岸工区党工委书记李军告诉记者,目前每天以2米的速度掘进,在掘进约180米孤石层后,将进入淤泥砂层,掘进速度将有明显提升,预计每天可掘进12米。目前,西线盾构机安装调试也已经接近尾声,计划8月份启动试掘进,实现双线隧道同时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