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奋进正当时。就在数日前,汕头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产业项目开工签约大会,签约开工总投资额约352亿元的一大批重点项目,奏响了向海图强的最强音,播下了“春天第一粒种子”。
“汕头风能”的靓丽名片,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也彰显了专注创新创造的坚实基础。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中的“三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的“新能源”产业中,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是我市科创“新力量”的缩影。
去年1至11月,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实现利润总额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逾八成。这当中,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和大健康产业逆势上扬盈利明显,利润总额分别增长57.2%、24.7%和40.6%。此外,汕头还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唯一入选2022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展示出强劲的“智造”力量。
如今,汕头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的步履铿锵,“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串联起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一幢幢林立的楼宇厂房和写字楼之间,信息流加速汇集,创新要素充分涌流,发展动能不断集聚。聚焦“三新两特一大”重点发展产业创新需求,我市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2项,力争突破一批产业“卡脖子”技术。

▲广东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壮大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我市精准培育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型企业“3+N”服务行动58场次,深入158家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预计增至697家、同比增长近10%,通过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534家。
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作为企业的“摇篮”,在这片创新沃土上也逐渐壮大。当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3家、市级1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4家、市级10家,科技型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持续完善,创新之火照亮越来越多创业者的梦想。
深化“产学研” 产生“强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