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辉麟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汕头市共建粤东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提案》(第20240298号)收悉,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关注,以及就共建粤东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已牵头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办理,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医疗卫生工作概况
(一)高标准建设区域医疗高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认真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患者就医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区域医疗高地目标,建设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我市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加快建设区域医疗高地,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一是扎实推进重点平台建设。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139亿多元,推动33个医疗卫生项目新改扩建,完成48个发热(诊室)规范化建设,依托高水平医院布局建设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分中心。市中心医院与孙逸仙纪念医院等省部属医院合作共建粤东医疗中心、与暨南大学等高校建成研究生培养基地。汕大附一院成为省高水平医院临床医学院重点建设单位、粤东人工膜肺氧合(ECMO)技术培训基地。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成为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分中心。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成功晋级“三甲专科医院”。
二是持续加强临床专科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共15个专科入选广东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成为我市首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单位,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资金500万元。
三是加强人才交流及项目合作。2023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市高规格成立汕头市在外潮籍医学专家委员会(潮医智库),共有来自省部属大医院、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等166位专家成为首批潮医智库成员,涵盖心血管等20多个专业。“潮医智库”成立以来,促成签订并落地帮扶合作项目达36项,在汕召开高层次学术会议近20场,形成一批效果好、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
四是持续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我市制定印发《汕头市区域医疗中心专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行动”,成建制帮助各区县医院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首批4家优势医院及4家合作医院在肿瘤、儿童、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等五个专科建设方面已确定了10个专科合作项目,并签订了10份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行动医院合作协议。
五是深化群众看病就医便利程度。开展汕头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就医体验主题活动方案,推动45家医院建立预约诊疗制度、28家医院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或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预约诊疗服务,推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模式,进一步缩短检查时间;强化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验结果互认,完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规范等。
(二)推进区域全民健康信息综合平台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市卫生健康系统持续推进医疗卫生软硬件建设,2023年启动区域全民健康信息综合平台(以下简称“市平台”)建设项目,该项目被纳入我市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市平台已包含区域影像中心子系统,系统具备影像数据采集、影像存储管理、影像档案共享、影像诊断管理、远程诊断管理、费用结算管理、病例研讨管理、质量管理、统计分析等业务模块,能根据实际的业务和管理需求进行应用。
市平台建成后,各级医疗机构可通过接入市平台,使用区域影像中心子系统交换、接收影像数据,实现区域范围内病人资料、影像检查资料(包括普放、CT、MR、超声等)的集存储服务及全面共享,为区域内医疗机构影像诊断服务提供支持,实现区域内影像设备和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和科研素材、业务学习资料的方便获取,解决基层医院影像诊断医生工作、培训难以两全的难题,可以使影像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学习,满足我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和患者的使用要求。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我局将积极推进区域间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加快推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做好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工作。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鼓励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和检验中心,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机制,提高设备使用效能。下来,我局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参照国内、省内其他地市的相关经验,以及影像共享需求意向组织调研工作,适时开展“区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资源协同共享机制建设。
再次感谢你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在今后工作中能够继续得到你们的关心和支持!
汕头市卫生健康局
2024年7月1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