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武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关于促进医共体向紧密医联体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和普惠医疗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及收集相关意见,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各位委员一直以来对我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以及对我市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关工作提出的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医疗联合体工作,出台了《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汕头市医联体建设网格化工作方案》《汕头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支持医疗联合体、医疗共同体建设文件,大力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下沉,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目前,我市共有县域医共体2个,其中南澳县于2019年8月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南澳县医共体于2020年3月20日正式挂牌运行;龙湖区结合政策支持和自身优势,于2020年6月28日正式成立龙湖区医共体并挂牌运作。经省卫健委绩效评价认定,龙湖区、南澳县县域医共体均达到紧密型标准。
一、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政府主导,高位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
我局牵头制订《汕头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并报经市政府同印发,成立市级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专家组,对龙湖区、南澳县县域医共体给予“一县一策”支持指导,全面协调推进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南澳县和龙湖区分别成立由县(区)委书记担任主任的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分别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县(区)党委、政府定期研究,协调各相关部门合力推动医共体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医疗资源的统筹利用、合理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救治能力。
(二)整合资源,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龙湖区投入1.19亿元建设区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投入3.164亿元建设区中医院和医共体集团分院(外砂社区医院和新溪社区医院升级改造)建设项目;投入约2000万元建设医共体信息系统,实现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信息、资源、业务的互联互通和区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南澳县2023年利用深圳对口帮扶资金540万元、省级涉农建设资金500万、自筹资金74.15万元,合共投入1114.15万元用于就医环境提升、信息化建设与早癌筛查等项目;南澳县医共体与汕头市医学科学院合作共建“互联网医院”,为医共体内的3家基层分院和30个村卫生站全部配置信息化设备,完成医共体总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项目和诊疗信息共享项目建设,通过“专线连分院,无线连村站”的方式,实现群众在总院及分院一卡就诊;目前已有4个村卫生站作为南澳县医共体医保支付业务延伸试点,有效提升基层群众的就医体验。
(三)统筹兼顾,推动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龙湖区医共体集团总院实行“一科多院”,总院各科室与各分院组建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由总院派出专家骨干担任联合病房执行主任,实行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和科室双向转诊。目前各分院成立消化内镜联合专科,均能够常规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息肉切除。2023年,医共体集团共完成547例病例转诊,其中总院下转基层分院53例,分院上转总院494例。南澳县医共体总医院自2022年10月起在云澳镇中心卫生院(云澳分院)设置联合病房和联合门诊,由总医院每周定期派驻医生到分院查房、制订治疗方案和指导基层医生,对转诊病人还提供优先救护车接送等便民服务。2023年,医共体总院共收治住院病人5803人次,其中云澳分院联合病房共收治住院患者143人次,县域住院率由2019年的55.5%逐步提升到2023年的60.5%,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同质化诊疗服务。市中心医院派驻心内科、全科医学科、肿瘤内科等技术骨干协助南澳县医共体肿瘤科、全科医学科进行病房建设及诊疗新技术开展,满足了海岛群众的就医需求。
(四)健全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龙湖区利用医共体统一人员管理,在公立医院自主招聘的人员中设置3%左右的流动送医岗位用于公立医院援派到基层卫生院进行锻炼、帮扶,在基层卫生机构专项编制人员中专门设置5%左右的流动送培岗位用于派送到市公立医院以上的医疗机构进行培训进修、技能提升;引进一批三甲医院的高端人才担任ICU学科、妇产科及产前诊断中心等学科带头人。2023年,龙湖区医共体总院共派出9名骨干进驻分院联合病房,派出专家出诊联合门诊208人次、专家会诊和手术47人次,接受分院进修人员6人,护士长轮转6名。南澳县加强“医联体+医共体”人才联动建设,2023年汕头市中心医院共派驻29名专家和技术骨干(包括医生14名,护士11名,行政4名)到县人民医院驻点帮扶,县医共体总院派遣8名专家前往基层分院开展日常坐诊、临床带教、教学查房工作,指导帮助各分院建设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实现医共体内部人才的柔性流动。
二、我市其他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情况
除上述两个紧密型医疗共体目前,我市11家三级医院、11家二级医院和39家基层医疗机构均已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多种模式医联体,探索医疗卫生合作共建,并形成以市中心医院、市二医院、汕大附一院、汕大附属肿瘤医院等为牵头单位的涵盖一级到三级医疗机构的紧密型医联体,组建2个县域医共体,以及组建多个粤东地区专科联盟,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
(一)紧密型医联体。汕头市中心医院医疗联合体合作医疗机构共有5家,包括潮阳区人民医院、南澳县人民医院(含县域内3家镇卫生院)和金平区中医医院等3家公立医院及2家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联体由附一院本部、潮南民生医院、濠江区人民医院、汕大附一院全科医学分院等4家医疗机构及濠江区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成;澄海区由澄海区人民医院牵头隆都中心卫生院、莲上镇卫生院、盐鸿镇卫生院、莲华镇卫生院等4家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潮阳区分别组建潮阳区人民医院医联体和潮阳区大峰医院医联体。全市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开展慢病、康复、远程会诊等联合诊疗业务,有效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二)专科联盟。市中心医院牵头成立急诊联盟、粤东康复专科联盟;市第二人民医院发起成立“粤东中毒急救专科联盟”及“粤东烧伤整形创面修复专科联盟”;市三医院、市结核病防治所与粤东其他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粤东地区结核病专科联盟;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牵头成立粤东肿瘤病理专科联盟、粤东妇科肿瘤专科联盟,并与揭东区第二人民医院、揭阳市中医医院构建防癌早筛体系;汕大精神卫生中心牵头成立粤东精神卫生专科联盟;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与潮州市、揭阳市等4家医疗机构建立眼科专科联盟,辐射和带动区域眼科医疗水平同质化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与改革目标要求和兄弟地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下一阶段,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结合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乡村振兴”等任务,积极争取省级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等各项支持,联合各有关部门共同推动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医共体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加快推进分级诊疗
指导各县域医共体围绕省2024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重点工作和《汕头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任务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县镇双向转诊和出入院一体化的县域闭环服务链,实现县域内协同服务。
(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实做细,大力促进医防融合
以慢性病管理与疾病预防作为医防融合的切入点,促进医疗体系与预防体系横向贯通,医共体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全科+专科+公卫+护理”的家庭医生全专结合团队,设立慢病管理中心和慢病门诊,建立县域重点人群分片、分级、分标、分段的协同化整合型连续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加大“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创建力度,对照能力标准,改进服务质量,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发展。
(三)完善绩效考核及激励分配机制,逐步实现评价增效
定期对县域医共体建设运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引导县域医共体通过强基层特色专科,拓展服务项目,加强群众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完善薪酬制度和内部考核分配办法,建立以县域内住院率、基层就诊率、服务能力、医疗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为核心指标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与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以及领导干部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
(四)探索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切实发挥杠杆作用
坚持实事求是、风险共担、积极稳妥原则,探索对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模式的医共体实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共担的医保支付方式。县域医共体结余留用资金按规定提取各级基金后主要用于县域医共体人员薪酬或奖励。在省下发基层病种范围基础上,制订适宜基层开展病种的医保激励政策,推动分级诊疗的落实,方便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
对于其他无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任务或不符合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条件的地区,我局将按照省有关部署,积极引导其找准功能定位,学习试点城市先进经验,探索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加快促进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逐步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和系统连续的诊疗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需求,让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专此答复,再次感谢各位委员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汕头市卫生健康局
2024年8月2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