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素燕委员:
您所提出的《关于做好后疫情时代市民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已收悉,现将意见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于你所提的建议,我局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我市的主要做法
为防范因疫情影响导致的心理危机事件,我市多措并举做好受疫情影响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一是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疫情防控总体工作中统筹推进。在新冠疫情防控阶段,我市各区(县)及相关单位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工作部署,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纳入疫情防控总体工作高位推动,统筹推进受疫情影响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市精卫中心、精神专科机构等技术单位作用,制定出心理干预方案,梳理整合辖区内的心理援助热线与心理干预队伍等心理服务资源,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以社区为主阵地,建立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提供线上线下心理支持和社会工作服务,为疫情防控期间不同类型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二是部门协同,充分发挥联防机制作用。我市充分发挥联防机制作用,加强多部门协同联动,充分利用辖区内心理、社会资源,做好转运、医学观察、社区健康管理、门诊监测、医疗救治等工作衔接和心理服务,保持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连续性,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采取整合型社会工作干预策略,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重点人员及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孕产妇等特殊服务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帮扶计划,提供全方位的关心爱护和照护服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是开展心理干预服务工作,做好援助热线等相关工作。我市已建立由市四医院和汕大精卫中心两个干预小组组成的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队伍,原则上由市四医院心理危机干预小组为金平区、濠江区、潮南区和南澳县以及市卫生健康局直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对口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及相关技术指导工作,汕大精卫中心干预小组为龙湖区、澄海区、潮阳区和汕大医学院附属各医院对口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及相关技术指导工作,开展对不同人群的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我局及团市委也加强对心理援助热线的管理,落实相关热线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心理服务,帮助市民缓解疫情期间焦虑情绪,保障心理健康,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优化心理“三预”体系建设。市教育局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体系,在学校教职工中普济学校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知识。持续开展学生心理筛查评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测评结果异常或重点关注的学生实行“一人一策一档”,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干预,必要时给予转介。建立心理健康促进与精神障碍发现、转介、诊断治疗等工作协作机制,逐步实现所有学校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逐步畅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医疗机构在个人隐私保护下的数据共享,不断推进各地各学校健全学生心理危机个案分析报告制度和专家会诊制度。
五是建设强有力的心育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在“市培计划”中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项目,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8月-12月份市教育局将面向全市教师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提升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心理教育水平。加强区域协作,开展学科教研,以教研促成长。探索跨校、跨区的心理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依托各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研员和三个市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室等专家队伍,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研讨会、观摩课等活动,以研促教,以研辅教,推动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六是加强宣传,从源头上消除心理焦虑。我市持续做好受疫情影响人群的人文关怀,组织辖区内各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力量,充分发挥宣传部门优势,及时对接镇街、村居等基层机构,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统筹做好集中隔离人员和封控人员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防控政策宣传解读,及时疏导广大群众因疫情防控引起的负面情绪,从源头上消除群众的心理焦虑,营造“聚民心、暖民心、强信心、筑同心”的社会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经过三年全国艰苦抗疫,新冠肺炎疫情迎来了转机,市民开始逐步回归正常生活,但仍有部分市民因疫情而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导致焦虑、抑郁、失眠等情况。下来,我局将加强疫情防控新阶段全人群的人文关怀和关爱帮扶,建立健全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等服务,普及新冠感染相关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及应对知识,提高群众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充分发挥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和乡镇、社区等基层心理服务资源的作用,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促进群众身心健康。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在今后工作中能够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汕头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5月29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