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天气转冷,“脑卒中”等疾病也随之进入高发期,日前,市人民医院就在16个小时内连续收治了3名“脑卒中”患者。
11月24日上午,61岁的市民王伯起床后,突感左侧肢体乏力,行走不稳,伴言语含糊,家属发现后,立马呼叫“120”急救车将他送往市人民医院就诊,经查发现,王伯是多发“脑梗死”。
王伯说:“当时浑身无力,人瘫下去了,能说话,当时旁边有人,我就叫他来扶我,送医院去。幸亏当时送医院及时,现在没什么问题了。”
当天下午,54岁的市民刘先生也在家中出现类似症状,被送医后,也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刘先生说:“下午2点多,在厕所里洗头后刷牙时,手慢慢没力,拿不稳,站不稳,当时不知道,以为休息一下就好了,后来,我儿子送我到医院来,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到了当晚8点多,市人民医院再次接诊一位“脑梗死”患者。据医生介绍,冬季脑血管疾病患者之所以有所增多,是因为天气寒冷时,人体的血管会收缩,如果脑血管本身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这种收缩会使得脑组织的供血进一步变差;其次,人体的血流速度也会减慢,导致血液淤滞,变得黏稠,在血管收缩痉挛和血液黏稠的“双重作用”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就会显著升高。
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林高攀说:“16个小时内来了3个急性‘脑卒中’病人,这三个病人的病情都比较急、比较重,都出现一侧肢体无力,讲话含糊不清,都是老年男性,都有高血压,有抽烟喝酒的嗜好。”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也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医生提醒大家,如果突然出现肢体乏力、行走不稳、言语含糊等症状,万万不可忽视。
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林高攀说:“老百姓有一个叫‘120’的说法,‘1’是看1张脸,看有没有突然脸歪了,‘2’看两只胳膊和脚,看会不会肢体无力,‘0’就是聆听,聆听讲话的声音,看会不会突然出现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就很有可能出现‘脑卒中’的症状。‘如果患者一个人在家,自己能够识别到可能是有这个情况了,要赶紧打120,第二打给自己家属。’脑卒中有两种,一类叫缺血性,一类叫出血性,有可能是脑出血,那么这种情况下,不要去随便搬动病人,不要过度搬动,让病人平躺。”
来源:汕头橄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