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23岁的小伙,4个月前开始咳嗽、有浓痰、呼吸急促,以为是感冒,工作繁忙一直未去就医。不想3个月后,已经发展到呼吸困难,就诊时发现肺上全是斑点,后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经过1个月的救治,小伙子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左肺已经全部毁损,右肺胸膜增厚、肺纤维化……
作为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病的早期症状与感冒颇为相似:咳嗽、咳痰、乏力、胃纳差,部分还会发热,容易让人轻忽。
“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警惕肺结核感染。”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ICU主任医师吴本权提醒。
关注肺结核的早期症状
面色苍白,瘦骨嶙峋,捂着嘴发出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松开手,帕子上一抹刺眼的殷红……这是电影电视剧中常见的关于肺结核患者的经典画面,也是肺结核给大众的普遍印象。
其实,早期肺结核患者常没有明显感觉,进入临床阶段又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等,像开头那名患者那样当成是感冒,置之不理或自己去药店购买感冒药的并不少见,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反复“感冒”、久治不愈,去医院就诊,结果查出了肺结核。如何做到早发现?吴本权分析了感冒和肺结核的临床症状。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咽部不适、痛、痒、干和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等,部分患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轻度畏寒、头痛,通常起病较急、病程较短,一般在一星期左右,而且是自限性疾病,可以不药而愈。
肺结核通常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并伴有发热、盗汗、疲乏无力等,且盗汗往往在熟睡时,在体质虚弱的患者身上更容易发生。但并不一定所有患者都有上述症状,如果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就需引起警惕。肺结核是慢性传染病,病程较长,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
不听话导致的耐药肺结核
不过,患上肺结核也没必要过度恐慌。
吴本权介绍,作为以肺炎为表现的肺结核与病毒性肺炎不一样。后者进展非常迅速,可以短时间内进入危重状态,其本质是机体内发生了炎症风暴或细胞因子风暴,过激的免疫反应引起多器官系统损伤。作为靶器官,肺内会出现大量渗出,产生弥漫性肺泡损伤甚至白肺,发生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而呼吸衰竭。
而肺结核患者遵循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原则进行治疗,一般可以将结核病灶治愈并实现长期生存。
不过,肺结核的危险性也不容忽视。在我国的传染类疾病中,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第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结核病报告》:2019年,我国新发结核病患者人数占全球8.4%,结核病患者死亡人数3.1万。
耐药是造成上述严峻后果的主要原因。2019 年我国估算新增利福平(治疗肺结核一线用药)耐药结核病及耐多药结核病6.5万人,占全世界总数的13%。
耐药结核病患者平均治疗周期长达2年,治愈率约 60%,治疗费用是普通结核病的数十倍。
患者不遵医嘱用药是耐药形成的主要成因。新发传染性肺结核的治疗一般不能少于6~8个月,必须严格定时定量用药,不能漏服和间断,不能突然停药或换药。故特别提醒: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症状会消失,此时千万不要疏忽大意,一定要继续接受规范治疗,否则不但极易复发,还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还有一种情况是传播性耐药,即被耐药结核病患者体内携带的耐药结核菌所感染,发病时就表现为耐药结核病。
患肺结核会增加肺癌风险吗
众所周知,结核分枝杆菌的入侵,会导致肺部功能受损,因此许多人担心,患肺结核会增加肺癌风险。
对此,吴本权给出了肯定答案:肺结核和肺癌可以并存。有研究者认为,发生在结核病原始部位或其附近的肺癌,有些是结核病向肺癌的转化。结核菌导致的损伤愈合后,有纤维疤痕组织的患者比没有结核疤痕组织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癌变,概率大约高10倍左右。
“结核患者要注意疤痕癌的产生。”他提醒,要定期进行CT检查了解结核愈合后留下的疤痕病灶有没有进一步变化,如是否出现毛刺现象和分叶现象,甚至有厚壁的空洞情况等,一旦发现要特别注意抗结核治疗效果,当影像发现病灶的生物学行为有恶性肿瘤的倾向,要特别警惕原有结核病疤痕发生癌变的可能性。
尤其是40岁以上的男性结核病患者,在长期随访过程中,如果出现刺激性咳嗽、反复咯血、胸痛以及其他与结核病病变不相称的症状,需要做X线检查、痰脱落细胞检查或经支气管镜活检,排除肺癌的可能性,及时明确诊断予以治疗。
肺结核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要注重营养支持,高热量、高蛋白质和清淡饮食,远离辛辣刺激性食物,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避免吸烟喝酒,定期去医院复查。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