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近期,全国各地正全力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越来越多的民众相继接种了疫苗。为保障群众的接种需求,我市各级疾控部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务人员多方接力,无缝衔接疫苗运输、配送、接种等环节,确保疫苗接种工作顺利进行。今天的《致敬劳动者》,我们一同走近负责新冠疫苗接种的医务人员。
“90后”的黄妍斐,是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医师,每一批新到的新冠疫苗,都要先经过她和同事核对“身份”,包括数量、厂家、有效期等信息,再进行扫码入库。最近,新一批2万剂的新冠疫苗运到我市,黄妍斐立即忙了起来。
市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科医师黄妍斐说:“一般四五个人,主要是核对批号、厂家,疫苗数量,这次来的是‘北京生物’厂家的疫苗,一共是2万支,先发到区疾控,再下发到下面的接种门诊。”
黄妍斐说,疫苗对温度十分敏感,储存和运输环节都极其关键,只能在2—8℃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因此,每次入库作业,她们都必须穿上厚厚的冲锋衣。
“疫苗需要在这样的温度下才能做到更好的储存,保证疫苗的效果和质量。我们都会穿冲锋衣,起到保暖的作用。冷藏车也要调好温度,保持在2—8℃,然后直接送到车里面,保持恒温。”黄妍斐说。
按计划,这批疫苗将通过冷链车,分发到各区县疾控中心。
“这趟是发送到澄海区的疾控中心。如果疫苗送来后,要求立即清掉的话,那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送下去,有时候凌晨1点也有,3点也有的,就直接配送到下面的区疾控。”黄妍斐说。
市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科科长、主任医师蔡亚军说:“我们要时刻准时地把疫苗配送到位,做到已经需要第二剂次的人员能够及时在3周至56天内完成第二剂次的接种。”
自去年12月以来,为更好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我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开足马力,忙个不停。陈艾嘉是澄海区澄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师,24年的从医经验,注射技术早已炉火纯青,但每次接种后,她都会细心地提醒受种人员相关注意事项。
“不断有人来问,什么情况不能打,打完后要注意什么,可能一两个人来问没什么,如果是几十个人、几百个人来问的话,有时候会觉得喉咙很难受的,但我们还是尽量坚持,耐心跟大家解释这些问题。”陈艾嘉说。
陈艾嘉说,每天她的工作分为两部分,上午接种儿童疫苗,下午接种新冠疫苗,而由于每天接种的人数较多,她经常需要忙到晚上八九点,一天下来,有时连水都喝不上一口。“疫苗有时候到达门诊的时间,不一定是在上班时间,有时候是双休日,我们要确保门诊有医师接收疫苗,安全准确地入库,有紧急接种任务的话,一般最晚忙到晚上9点。”
令陈艾嘉欣喜的是,在她和同事们的耐心解释下,现在群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越来越强。“一开始有人有点顾虑,有点纠结,觉得不需要打,对新生事物抱着很彷徨的态度。到了现在,我们很欣喜地发现,不断有人来咨询说要打新冠疫苗。”
目前,我市共有78处疫苗接种点,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近20万剂次,而许许多多医务人员像陈艾嘉一样,奋战在接种一线,工作虽然繁忙,但看到越来越多群众积极接种疫苗,合力抗击疫情,她们内心都很高兴,成就感满满。“我们都是在一线,无论是登记的医生、接种的医生,包括现场解释、预诊分诊的医生,我们觉得很光荣、很荣幸,可以参与到这样的事业中来。”陈艾嘉说。
在疫苗接种一线的工作人员,虽然岗位不同,但都付出同样的辛苦,而正是他们的努力与负责,才为疫苗接种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我们为他们点赞。
来源:汕头橄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