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汕头市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对标《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各项任务要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升决策法治化水平,有效强化纠纷矛盾预防化解,全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努力构建“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人社体系,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一)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致力构建法治人社新格局。
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特别是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二、三次会议上讲话精神,以推进“人社法律体系更加完备,人社行政管理更加高效,人社权力行使更加规范,人社法治机制更加优化”为目标,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夯实法治人社之基。
1.大力推进人社系统依法行政领导机制建设。切实发挥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关键少数”对人社系统推进法治建设的指挥引领作用,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翔同志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人社论坛”学习交流活动定期举办,把提升本系统法治理念、提高队伍依法行政水平落到实处。局党组会议集中研究推进法治建设和人社中心工作重点、难点,局长办公会议定时听取我局推进法治建设情况和专项法制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年度法制工作目标任务。经集体审议我局出台了《汕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治建设工作方案(2016-2020年)》、《汕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贯彻<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每年度及时制定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并逐一对照落实。
2.着力健全依法行政各项制度。我局印发的《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度汇编》相关规定,规范落实局议事决策程序规定、党建及人事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及作风建设制度、财务后勤管理制度、档案及文书管理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落实局法律顾问制度和对外签订合同合法性审查制度,为依法行政、合理行政“保驾护航”。落实《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有效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敦促各职能科室(单位)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更细致、更审慎、更规范。
3、努力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设。我局认真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严格按照《汕头市行政程序规定》等规定,紧扣“程序合法”原则,切实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各项法定程序。一是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的通知》、《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听证目录、行政执法公示办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以及《中共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工作规则》、《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办公会议议事规范》等多项行政程序管理制度,规范人社系统各项行政行为。二是切实加强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织密织实民生保障网。在行政决策、民生政策起草过程中,我们开门纳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利用召开座谈会、到基层调研、在门户网站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广开言路,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对稿件反复修改,对条款表述反复推敲,充分论证、合法性审核、集体审议、评估风险后再予出台,切实保障政策的惠民性、透明性、权威性和公正性。今年来我局共修订出台建设工程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管理实施细则、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等多项政策文件,截至目前,现行有效的人社部门规范性文件30件,在稳定就业形势、减轻企业负担、打击恶意欠薪、保障职工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文件出台后,我们还通过开展政策解读和政策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人社政策和工作动态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务求各项民生实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全力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建设。我局围绕创建模范机关、打造学习型党组织、搭建干部学习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人社论坛”学习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辅导授课,组织案例研讨释法普法,举办法治知识竞赛和岗位练兵比武活动以赛促学等形式,在系统内营造比学赶超学法用法良好氛围。印发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中心组学习安排意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和各基层党组织常设主题,并将重点法律法规制度、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也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定期开展专题学习。今年来局党组中心组组织学习30多次。此外,印发市人社局2020年度领导干部学法计划,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行政审批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培训。今年,我局不仅组织系统干部职工收视收听市政府法制专题培训班学习民法典有关知识,还专门邀请广东国源岭东律师事务所郑舜钦律师为全局系统干部职工进行《民法典》授课,结合社会热点、人社业务进行深入导读,让大家对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有进一步的了解,当好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
5、致力健全人社系统谁执法谁普法机制。我局成立了市人社系统“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加强宪法宣传、创文法治宣传、扫黑除恶宣传和人社法规政策宣传四项重点工作,出台《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贯彻“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制定并向社会公布我局普法责任清单,明确我局各职能科室单位普法职责任务分工,努力形成党组(党委)统一领导、系统上下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积极推进“互联网+人社”,运用微信客户端等媒体新技术,通过高密度推送、接地气解读、立体化宣传人社工作新动态、新政策、新措施,增强人社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实效性。目前“汕头人社”微信公众号累计粉丝数突破14万人,在全市政务公众号中名列前茅。多层次联动开展线下普法宣传工作。举办社保政策专场咨询、就业政策宣讲等系列宣传活动,为企业职工、人民群众带去人社部门惠民利企新政策。
(二)全面深化人社系统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府部门执行力、公信力和便民利企服务效能。
1.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出台“放管服”实施方案,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相结合,力推行政审批“扁平化”改革。截至目前,市人社局已累计下放26项职权至市社保局和各区县人社局,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事项中,授权经办人员直接审批19项,网上全流程办理无需审批14项。此外,持续推进清单制度建设,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清单。对照省人社厅行政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进一步梳理、删减和调整我局行政职权事项清单。进一步修订业务办事指南,在政务服务网、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办事指南进行同步更新。
2.全面疏通企业群众办事难点、痛点、堵点。一是推进人社业务一门式办理。把人社、社保业务146项业务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人社专厅,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服务、职称认定,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等险种待遇核发、关系接续等面向每个自然人、所有年龄阶段的人社业务都能在人社专区办理。每月办理业务约27000件。启动市政务服务中心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建立健全“一窗受理、一条龙代办、第一时间回应”的人才服务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务。我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获人社部“全国人社系统2017-2019年度优质服务窗口”表彰。二是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服务。对现行有效政策文件设定的证明材料进行清理,加快与市场监管、税务、公安、民政、银行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推行告知承诺制、网上受理等方式,减少群众提交资料,取消54项由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材料。着力打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广“信易批”,对列入“红名单”的企业推行“容缺受理”。
3.全力推进人社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便利化建设。一是实施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工作,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三少一快”(少提交材料、少填表单内容、少到办事现场,快速办理)。按照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通过平台系统扩充、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在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推出“易想天开(易受理、易审查、易服务、易审批、易领件、易支付)一站式服务”,促使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程序、减少环节、缩短时限。我局进驻行政服务中心66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时限由原来平均5.5天缩短至2.6天,即办率达98.9%。市社保局70项对外经办业务平均提速58.9%,即办率32%。二是全面推进“智慧人社”建设,“劳动监察指挥平台”、“医保跨省异地联网结算接口改造”、社保“综合柜员制服务大厅”等项目已经上线运行。积极扩大社保卡“一卡通”应用范围,我市参保人异地就医可直接结算的医疗机构已达847家,累计制发社保卡545万张,社保卡应用目录开通率为96%,新增人社自助终端机165台,基本实现了人社业务一卡通应用。积极优化政务服务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自动终端等人社业务自助办理、查询的便捷渠道。人社业务上线微信“粤省事”小程序,可随时随地办理人才与就业、仲裁调解、社保等136项业务。
(三)强化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双赢。
1.以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和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为抓手,着力健全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机制。落实省劳动保障监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明晰市、县分级执法权,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充实基层执法力量,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认真执行行政执法的公开、告知、听证、法律救济、回避等制度,严格落实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公示制度。制定并面向社会公布市人社局全过程音像记录清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清单,做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网上“双公示”。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准确把握“欠薪入刑”、“骗保入刑”案件的移送标准,切实落实我市《关于上报移送公安机关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涉嫌犯罪案件的通知》,共同打击人社领域内的违法犯罪行为。2020年,各级人社部门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欠薪逃匿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12宗;列入“黑名单”管理企业3家,公布劳动保障重大违法行为共计8宗,进行守法等级评价企业16家,在全市范围内起到一定的警示教育作用。
2.以健全劳资纠纷调处机制为抓手,切实维护我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面加强劳资纠纷领域工作治理,切实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工人工资分账、工人工资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等制度。截至目前,我市在建工程项目基本落实已落实工人工资保证金和分账管理制度。今年以来,全市人社部门共检查企业2878家,涉及劳动者人数8.022万人,为919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1110.66万元。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原则,大力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效能建设。今年来,全市共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011宗,涉及人数3333人,涉及金额7292.96万元,结案案件中调解结案率81.02%、仲裁结案率96.99%,全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总体平稳可控。
二、当前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由于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带来的影响所导致的系列就业问题、劳资纠纷问题等,人社领域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推进法治人社建设仍有许多短板需要补齐,把人社中心工作引入法治的轨道去推进尚任重而道远,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法制机构实体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任务“上面千根针下面一条线”,但在基层却出现“断层”,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在基层缺乏抓手问题突出。截至目前,全市七个区县均无独立、专门从事法制工作的机构或明确承担法制工作的具体股室,法制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投入法制工作的专门时间不足,难以应付日益增加的法治建设工作任务,而且专业化程度不高,个别区县完全将复议应诉工作外包给律师,难以及时通过办案发现和整改问题。
(二)对规范行政程序的重要性重视不够。规范行政程序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础,但当前我市部分区县人社部门仍存在行政程序没有执行到位的问题,通过年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发现,个别区县人社局行政处罚未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权,行政决策未完全落实公开征求意见、法制机构审查程序等,行政决策后评估程序还需进一步落实,加强全市人社系统法治培训非常必要。
(三)人社普法教育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人社工作范围面广线长,部分群众对人社政策一知半解,对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群体差异性强的社保政策更是存在诸多误解,人社信访压力依然很大,不符合政策时甚至通过缠访闹访等极端方式“维权”。下来,面向社会群众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普法宣传教育,提升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各级人社部门需上下联动、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四)劳资纠纷调处机制尚不适应复杂多变的劳动关系。当前,在建工程项目、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新经济行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劳资纠纷风险隐患排查预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领域劳资纠纷仍属高发,违法分包、层层转包的现象屡禁不止,工资与工程款混同、工资结算依赖工程款、工程款结算过程中间链条冗长等,亟需各级各部门积极联动、多管齐下予以规范和联合惩戒。
三、下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思路
结合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局将紧紧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推进法治人社建设。
(一)加强行政执法责任体制建设,健全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一是大力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加大劳动监察、社保基金管理、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的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加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重视评查结果的运用,强化问题整改。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全面治理拖欠工资问题,加快建立从源头上治理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完善多部门综合治理和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加大违法行为查处打击力度。二是完善舆情收集、研判和应对处置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积极做好人社领域热点敏感问题的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对群众投诉举报问题,依法做好分类处理,明确劳动监察、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多种信访诉求解决渠道,使各类诉求都能进入法定的轨道解决。
(二)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软硬件”建设,健全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普法宣传阵地建设,减少人社政策施行阻力和压力。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信访接待机构、对外行政服务窗口、局门户网站等建成重要普法宣传阵地,建立线上线下共同推进、广覆盖、无死角的法治宣传模式。以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为契机,以点带面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宣传。二是健全干部队伍学法用法制度。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化、规范化,着力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加强办案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三是大力推进“智慧人社”工程,加码推进人社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不断提高网上全流程办理事项比例,并实现自助办理、同城通办、委托代办等服务。积极推进人社系统内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共享,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促进公共服务业务协同,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