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分享到:
汕头综合保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打造“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行动计划
  • 2022-01-07 09:55
  • 来源:本网
  • 发布机构:汕头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 【字体:
  •   十四五”时期,汕头综合保税区将着力做大贸易规模、做强复合功能、做实区域联动、做优营商环境,全力打造“贸易能级高端、制度创新领先、新型业态迸发、营商环境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保税港区。为深入实施《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贯彻中国共产党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有关要求,将汕头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打造成为汕头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新标杆,谋划全面发展,明确重点任务,强化责任分工,深入推进新综保建设取得新成效,制定本计划。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扛起新时代使命担当,聚焦保税核心业务,发挥“保税+”功能优势,打造“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

      (二)工作目标

      推进综保区发展效益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增强,发展环境改善,基本形成以加工制造、物流分拨、销售服务为主导,研发设计、检测维修业务发展良好的产业格局,成为全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新标杆。

      1. 培育“保税+” 新业态、新动能、新优势,实现经济总量和质量新突破。

      “产业提升”和“招大引强”相结合,推进原有企业转型升级、扩能增效,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企业主体聚集。在计划实施期间,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平均年增长率保持15%左右,至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左右;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每年增加2家,至2025年达到35家左右,年产值亿元企业平均每年增加2家,至2025年达到20家左右。

      2. 积极发挥内外贸一体化服务枢纽作用,支持全市外贸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

      发挥综保区叠加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广东自贸区联动发展区等的政策优势,连接国内消费市场和东盟市场,积极拓展数字贸易、物流分拨、航运服务等服务新业态。外贸进出口总额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0%左右,至2025年达到700亿元,占汕头市外贸进出口综合的50%左右,跨境电商业务量达到250亿元左右,占汕头市跨境电商业务量80%以上,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的排名稳步提升。

      3. 积极探索产学研互动新机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融合发展。

      鼓励综保区内企业与汕头市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和人才合作,努力提升综保区产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加强综保区人才保障。每年推动综保区内生产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项目3个以上,至2025年落地合作项目达到12项左右;鼓励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至2025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8个以上,科研成果产业化成效明显。综保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步增加,至2025年达到35家以上。综保区就业人口持续增长,就业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4. 实现发展空间突破,产城配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形成具弹性和活力的发展环境。

      通过城市更新和盘活现有低效利用土地和建筑空间,拓展发展空间,有效提高现有土地和发展空间的使用效益。至2024年,综保区拓展区域建设初见成效,产城配套服务和智慧化发展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形成对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具有吸引力的产城社区,再造“新综保”。

      5. 实施更高标准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成为全市制度创新的新高地。

      采用智慧化等多种手段推进海关监管模式创新,争取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积极推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政策创新落地实施。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国际贸易主战场

      突出保税主业和国际贸易服务平台的功能特色,面向全市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外贸产业服务平台功能,有效支撑汕头市打造产业强市的战略实施。

      1. 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服务业,打造国际销售服务中心。

      2022年,搭建数字贸易发展支撑平台。建成汕头-前海共建数字贸易跨境电商产业园、天易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跨境电商展示中心等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平台,区域数字贸易产业氛围初步形成,大幅带动全市采购与销售渠道以及特色产品出口。推进全球中心仓和淘宝保税汕头1号仓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运营,进一步对接引进公域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和完善跨境电商配套设施。做大做强跨境电商1210、9610、9710、9810等模式,完善跨境电商出口链条,建立区内外联动的销售服务网络。(区经发局、区招商局)

      2023年,引导跨境电商特色化发展。与纺织服装协会、玩具协会等特色行业商协会建立合作机制,吸引新型行业服务设施进驻;与深圳保宏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投资建设玩具出口B2B线上交易平台;以新建或改造方式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国际直播间、国际专业直采基地、电子商务平台私域仓等配套设施,为电商和销售等新型外贸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供支撑。(区经发局、区招商局、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

      2024-2025年,探索数字贸易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发挥宝能物流中心、跨境电商线下体验中心、保税商品展示中心、电商运营中心、(冷链)城市配送中心、仓库及其它配套设施的综合效益,支撑跨境电商发展,面向综保区跨境电商企业配套跨境商品展示、培育贸易金融等服务业态,延伸发展航运金融、供应链金融、贸易结算和商业保理等业务。(区经发局、区招商局、区财金局)

      中长期,将综保区打造成为跨境电商贸易服务综合平台,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集散基地、有效支撑汕头市工业立市和产业强势的国际贸易服务平台。(区经发局、区招商局)

      本计划近期主要利用综保区围网内设施和场所实施,中期可引导行业服务、国际直播、金融等业态在扩围区落地实施。

      2.积极发展高端消费物流和配送服务新业态,打造区域性物流分拨中心。

      2022年,完成一批重点物流平台建设和运营。建成六通合进口红酒仓储转口、品悦进口酒类仓储及食品加工等项目,建设进境肉类和冰鲜水产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支持宝能物流(一期)、康泽药业、宏辉果蔬等重点物流平台项目顺利运营。(区经发局、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

      2023年,积极拓展物流平台型企业区内外配套服务网络。支持新生活“前店后仓”项目企业在粤东地区开设更多的门店。推动冷链物流企业建立粤东地区供应服务链条。支持医药类、高端化妆品等企业发展线上线下药品销售业务,拓展发展高端化妆品、高端食品等直销平台。(区经发局)

      2024-2025年,国际消费服务平台进一步升级。建立完善商品数字化溯源、质量安全检测等配套服务平台,建设进境粮食集散中心,打造粤东进出口冷链物流中心;探索发展“保税+旅游”消费新模式,利用汕头—前海数字贸易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保税商品体验购物村或保税商品体验交易中心与周围风景区和商圈进行联动,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区招商局、区经发局)

      中长期,进一步谋划高端装备、进口汽车展示、体验和销售等。把综保区的平台功能辐射到各个区域,打造粤东地区国际性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

      本计划近期主要利用综保区围网内设施和场所实施,“保税+旅游”等配套服务可在扩围区落实。

      3.与广澳港合作开辟航运国际中转业务,打造区域性航运服务平台。

      配合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业务发展需求,大力发展近洋航线国际中转集拼、国际中转和分拨等业务,支持广澳港航运服务中心建设。

      2022年,实现集转拼业务首单突破。与广澳港口岸协作,利用现有保税仓等资源,在条件成熟时设立出口监管仓,优化“区-港-关”海关监管流程,争取完成首票口岸国际集拼业务或出口监管仓国际集拼业务。(区经发局、广澳海关、广澳港集团)

      2023年,扩大航运服务规模,完善服务配套。吸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的出口贸易业务,通过专项扶持和专业监管,提高企业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操作成本。筹划建设广澳港口岸与中转集拼专用仓库专用通道,提高区港关一体化发展水平。(区经发局、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广澳海关、广澳港集团)

      2024-2025年,延伸航运服务合作网络,提升业务功能和效益。探索综保区仓储物流企业与深圳、香港、东南亚地区的仓库联动,与国内跨境电商企业 “海外仓”实行战略合作,拓展国际中转集运业务服务对象和货源,进一步发挥综保区国际中转和国际配送功能。(区经发局、广澳海关)

      中长期,探索建设线上线下国际集拼服务平台,打造成集国际分拨、国际中转、保税仓储等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对外开放平台。

      本计划近期主要利用综保区围网内设施和场所实施。

      (二)建设保税智造新基地

      围绕“三新二特一大”产业体系,鼓励区内外生产企业联动发展,支持综保区企业利用保税政策拓展生产研发和供应链管理等生产企业总部功能,支持区内企业转型升级、增产扩能,促进生产企业强链、延链,夯实自身的经济发展基础,做大经济总量,做强实体经济企业。

      1.围绕“三新二特一大”产业的涉保税环节,吸引新企业、新业态落地,增强保税加工制造中心地位。

      2022-2023年,建立涉外贸生产企业优质资源库,实施定向招商。发挥海德森保税流通加工中心、悦源航空生产研发和物流基地等项目的“保税+生产研发+仓储物流”的示范效应,在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招引深圳等地溢出产业项目,吸引涉外贸生产企业利用保税政策在综保区建立兼具保税加工、保税研发、物流分拨和供应链管理等综合功能的企业基地。(区经发局、区招商局)

      2024-2025年,探索推进跨平台合作全产业链招商。建立综保区与汕头市其他园区、平台的联动招商机制,共同推进全产业链招商。支持综保区生产企业与汕头乃至区域其他涉外贸生产企业形成上下游配套,实现产业强链、建链、延链,鼓励综保区企业拓展外部生产基地,逐步引导综保区从生产加工基地向企业研发基地和运营基地、区域总部转型升级。(区招商局、区经发局)

      本计划近期主要利用综保区围网内设施和场所实施,可将部分不涉及保税业务的生产、仓储、研发和管理等环节放在扩围区落地实施。

      2.支持现有支柱企业增产扩能和转型升级,继续夯实综保区的实体经济基础。

      2022-2023年,支持现有生产企业增产扩能和拓展业务。确保星辉30万吨聚笨新材料续建项目、树隆聚苯乙烯、骊虹环保、丽达新型纺织等市重点项目顺利建成,SK聚酯新材料项目落地取得实质进展。鼓励区内企业剩余产能承接区外委托加工项目,促进加工贸易产品内外贸一体化。(区经发局、区招商局、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

      2024-2025年,支持生产企业向智能化和服务化转型升级。发挥西电动力科技智能工厂升级改造项目的示范效应,开展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与改造,基础数据采集与集成、实时在线检测与控制、智能决策支持等试点应用;促进制造企业由产品制造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依托骨干企业建立一批制造服务应用示范项目,重点推进龙头企业向制造业服务化方向发展。(区经发局)

      本计划近期主要利用综保区围网内设施和场所实施,可将部分不涉及保税业务的生产、仓储、研发和管理等环节放在扩围区落地实施。

      3.拓展保税维修和检测产业等新领域,探索培育检测维修中心。

      2022年,实现全球保税维修新业态零突破,积极扩大该项目作为首个项目的示范效应。(区招商局)

      2023年,对照商务部保税维修产品目录(第一、增列目录),利用综保区及周边区域(南山湾装备园区、粤东和汕头职业技术学校等)高端装备制造、海洋风电设备、5G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等的产业基础和技工资源,合作招引有条件的保税维修再制造项目落地,在综保区逐步集聚一批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项目,形成产业氛围。(区招商局)

      2024-2025年,在保税维修业务形成一定规模的基础上,配套发展保税检测业务,与深圳前海、盐田、坪山综保区等地保税维修和检测机构合作,吸引机电和电子信息等领域保税检测机构进驻,鼓励保税维修企业自建、共建检测中心,完善“维修-检测”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区域影响力,开辟综保区生产制造领域的新战场。(区招商局、区经发局、区财金局、区党政办)

      中长期,可进一步探索建立质量检测大数据库、建立远程VR联合故障诊断、海外共享仓可快速检修等业务,建立更加广泛联动的产业联动,打造全球维修基地。

      本计划近期主要利用综保区围网内设施和场所实施。

      (三)培育创新发展新动力

      支持综保区企业与周边区域的高校和科研基地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搭建开放式科创载体和人才培训基地,面向未来挖掘综保区的发展潜力、保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培育保税+研发平台,推动综保区内外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

      利用试验设备、实验材料进口保税的政策,积极与粤东区域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接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

      2022年,协助综保区生产企业与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实验室、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大学等联络对接,鼓励实验室和高校承担综保区生产企业研发任务,支持更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区经发局)

      2023年,利用成熟的校企合作项目,合作共建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任务,协助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着力提高综保区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支持实验室和高校研发成果在综保区产业化。(区经发局)

      2024-2025年,有条件的情况下搭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孵化基地等,与汕头高新区、华侨经济实验区等合作共同搭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 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区经发局)

      中长期,利用综保区在材料和设备进口、产品出口、认证和检测等方面的优势,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等领域的创新研发与产业化高地。(区经发局)

      本计划中有需要利用保税区材料和设备进口、产品出口等政策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业务在围网内实施,产业化基地等可在扩围区实施,实现围网内区域和扩围区的联动。

      2.推进“区-企-职校”合作,共同搭建特色专业人才资源共享平台。

      推动综保区企业与粤东技师学院、汕头技师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校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人才合作,为综保区企业发展新增产能、拓展新业态提供专业化的人才支撑。

      2022年,通过组织校企合作对洽会等方式,建立区校合作伙伴关系,在机电维修、电子商务、信息技术、质量检测等强相关专业领域,加强综保区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的联系互动,建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通过订单班、学徒制等各种方式培养企业“学得到、就好业、留得住”的人才。(区经发局、区党政办)

      2023年,鼓励综保区企业发挥资源优势与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建实训基地,探索项目外包、导师制、新型学徒制、订单班等校企合作模式。(区经发局、区党政办)

      2024-2025年,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培养质量共监、学生就业共管,形成完善的人才合作机制,扭转综保区人才资源吸引力不足问题,共同建成培养链条完整的粤东特色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区经发局、区党政办)

      本计划近期需要利用综保区现有企业生产设施和场所,开发条件成熟时应主要在扩围区发展。

      3.支持保税+文创产业发展,孵化集文化贸易、产业平台、创意创新、商务商贸等于一体的文创平台。

      依托潮汕地区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文创产业和玩具等的产业基础和专业人才优势,工业设计、文创设计和媒体制作等行业入手,探索开辟保税新业态。

      2022-2023年,联系对接文创产业商协会,利用保税区创业中心等载体鼓励青年大学生创业,配合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引导文化创意与玩具创意、纺织服装等实体经济相结合,吸引创意团队开展特色化分销产品包装设计和研发、创意礼品、展览设计、创意电商,创意媒体制作等业态。(区招商局、区经发局)

      2024-2025年,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吸引文化创意及文化贸易类企业,拓展IP运营、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等领域,利用汕头—前海数字贸易跨境电商产业园构建跨境电商文创展示中心。(区招商局、区经发局)

      中长期,拓展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影视保税服务、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和交易、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文化金融服务等业务,打造综保区文化贸易平台。(区招商局、区经发局)

      本计划近期需要利用综保区现有设施和场所,开发条件成熟时,文化创意等产业主要在扩围区发展,保税展示等仍需在综保区围网内发展。

      (四)塑造产城发展新空间

      对现有空间资源优化挖潜,拓展新发展空间,为综保区新业态和新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优化和完善设施配套和环境,打造富有活力和特色、的产城社区。

      1.精细化利用现有土地空间资源,为保税新业态和新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结合项目招商等工作实际,合理调控未来供地计划,保障未来新产业及新业态的项目用地需求。对全区18宗,面积约866亩,可纳入“工改工”和低效用地再利用范围的项目分步实施“工改工”。

      2022年,稳步推进“工改工”,计划全年完成改造项目6宗,面积约156亩。保障在建的双骏生物、树隆新材料、天皓冷链和津贝特4宗“工改工”顺利完成。推进“工改工”示范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通用厂房。在综保区开展多用途土地混合利用试点,提高区内产业用地绩效。(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

      2023年,探索多种方式盘活低效用地,计划全年完成改造项目3-4宗,面积约138亩。继续清理低效用地项目,推进广东聚谷来、广东骊虹、汕头市容轻机械等3-4宗“低效用地再利用”项目。探索园区平台发挥市场主体优势,试点“优质物业换低效用地”等市场化回购和退出方式盘活低效产业用地。引导企业通过节余土地转让、节余房屋转租等市场化方式自主退出低效用地,为引入优质产业项目提供支撑。(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

      2024-2025年,加大力度推进新一批工改工,计划两年完成改造项目200-300亩。争取完成所有条件成熟的“工改工”项目及“低效用地再利用”项目;加大力度推进新一批“工改工”项目,持续增强区内产业活力。(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

      本计划主要在综保区现有围网内实施。

      2.加快推进扩围区域建设运营,再造一个“新综保”。

      2022年,开展扩围区土地整备,启动相关规划编制。开展扩围区域土地清理摸查,启动扩围区域国有存量建设用地移交工作。启动扩围区相关规划编制工作,与招商实际情况相结合,围绕服务贸易、国际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方向,明确北部扩围区产业发展内容和业态,落实首批拟建项目,编制包括扩围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扩围区域北面用地开发配套项目的可研报告、产业准入目录、招商手册等内容。专项资金落实后,启动扩围区北部土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开发建设,推进北面扩围区域农用地、滩涂及广达大道西侧的农用地的征收等工作,逐步按控规进行土地整合。(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

      2023年,北部扩围区,推动北部扩围区首批项目落地,启动西部扩围区开发前期工作。对接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院所,优先推进产业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中试生产平台、检测服务平台等科创型龙头项目建设;根据产业准入目录及招商手册,推动一批科技创新及商贸服务类企业项目落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重点推动定制化的公共技术平台及人才公寓建设。西部扩围区,研究编制成片开发方案,划定首期开发区域,落实首批实施项目;并启动首期区域土地整备工作。(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

      2024-2025年,持续推进扩围区产城配套发展。北部扩围区,推动新一批科技创新及商贸服务类企业;继续完善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西部扩围区,争取完成首期“七通一平”建设任务吸引新型制造产业和临港物流产业集聚发展。(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

      本计划主要在综保区扩围区(包括北片区和西片区)实施。

      3.完善区域设施配套,助推港产城融合发展。

      从厂区配套服务等入手,逐步优化和改善服务设施,打造人性化的生产环境,提升综保区内生产和就业的活力。

      2022年,推动现有区域环境微改造。加强规划指导,形成生活配套项目清单,包括推进时间节点及项目。结合“工改工”项目或新建项目,改造利用区内低效闲置厂房、厂区公共绿地等设施,建设微型服务中心,口袋公园等配套服务项目。

      2023年,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专项规划和建设计划。制定和完善新一轮综保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研究评估区内及周边各类人群生活服务需求,在北部扩围去及西部扩围区划定综保区生活配套区范围,确定拟实施项目。(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

      2024-2025年,推动生活配套区建设。逐步配套青创公寓项目及小型社区商业中心等项目,构建功能多元,富有活力的产城服务社区。(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

      本计划中,环境微改造等主要在综保区围网范围内实施,产城社区服务等主要在综保区扩围区实施。

      (五)建立智慧发展新支撑

      1. 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强化综保区内外的交通联系。

      推动综保区与汕头市区、濠江城区、南山湾产业园区以及广澳港区的连接通道建设,保障“港-区-城”交通高效通行。

      2022年,进一步完善园区内部交通体系。完成安洋路以北部分(含安洋路)道路改扩建工程、广达大道东侧人行步道及配套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启动东湖东路、汇洋路、河中路、广澳路等城市主干、片区主路级道路升级项目。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协助相关部门推进广澳保税区站的建设,围绕各服务中心规划布局公交站点,布局内部公共交通环线。(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

      2023年,强化区域路网衔接。增强与汕头市区、濠江区城区和南山湾产业园区等的公路高效通行,推进汇洋路、河中路西拓,预留华侨经济区跨海大桥与广开路连接通道。优化磊广大道与广达大道交通连接口、疏港大道与广达大道、广澳路出入口布局。探索建立综保区与广澳港货运专用通道,开通“穿梭巴士”线路。(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

      2024-2025年,提高智慧交通服务水平。建设数字化道路交通支撑设施,布设用于人车环境感知、边缘计算等设施,支持车路协同。构建5G网络环境,建设一批智慧停车场,完善充电桩、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区自然资源与建设局)

      中长期,进一步争取建设中欧班列站点,形成铁路、公路、港口等“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升综保区服务辐射能级。

      本计划在综保区现有围网范围和扩围区同时实施。

      2. 建设智慧化基础设施,建立综保区智慧发展新支撑

      2022年,推进智慧设施硬件建设。依托汕头市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作用,申报建设综保区数据专线,为园区内科技研发产业、数字化服务贸易产业等高端产业提供数据支持和服务。制定综保区信息建设、智慧园区等智慧综保区建设方案。(区经发局)

      2023年,搭建智慧服务平台。与电信运营商开展合作打造跨境电商国际数据中心,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技术与电商、物流、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数字贸易普惠。推进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落地建设运营。(区经发局、区招商局)

      2024年,全面打造智慧综保区。积极搭建智慧口岸、智慧大脑,智慧物业等数字场景,探索无人仓库、自动化仓储等新型数字化业态,打造智能化联网物流监管服务。(区经发局、区招商局)

      中长期,逐步形成立体化、智慧化的产城社区。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社区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实现产业、商业、生活、教育融合发展。

      本计划在综保区现有围网范围和扩围区同时实施。

      (六)争取各方支持新政策

      1.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用好自贸区联动发展区政策。

      全面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关的改革试点经验。争取每年推动形成1项以上与新型经济全球化新规则、新制度相衔接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制度或监管模式。(区经发局)

      鼓励将综保区展示交易等非围网功能延伸至围网外区域,拓展综保区发展空间。积极利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与联动发展区地位,争取更多政策创新落地实施。(区经发局)

      2.搭建数字贸易服务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贸易便利化。

      与纺织行业协会、玩具协会等合作,搭建数字贸易服务平台,通过数字信息贯穿国际贸易所有环节,建立数字交易体系,将订单信息、物流信息、资金信息和海关监管信息重新整合,创造国际贸易商务流程,提升国际贸易的便利性,并以智能合约的方式进行贸易的履约和资金的结算,提升汕头特色产业出口竞争力。(区经发局)

      3.海关监管模式创新,促进通关便利化。

      推进“区港一体化”。实施综保区和广澳港区无缝对接,货物先入区后报关查验,区内仓储货物直转;实施智能化卡口、无人机巡航等科技赋能手段,实现精准监管、智能监管,加速进出区便捷通关,实现管得住、通得快。(区经发局、广澳海关)

      畅通向内发展渠道。在综保区全面推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实施内销商品特殊质量安全检验监管便利化措施。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畅通国际品牌内销渠道。推动“一线”原料加工后“二线”出区内销产品复合化增值,促进新材料、机电、食品、化妆品等加工产业做大规模。(区经发局、广澳海关)

      提升精准监管水平。建立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事中事后海关精准监管体系。聚焦重点产业,推动企业与监管部门间合作,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分类管理,探索实施区内区外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满足企业灵活生产需求。(区经发局、广澳海关)

      创新监管模式。构建仓储货物直转模式,实施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监管模式;研究支持扩大大宗商品、农产品进出口监管措施,对进口农产品实施随报随检。研究探索创新出口商品的检验监管模式,建立“信用分类+日常监管+定期监测+风险布控+后续核查”全链条监管模式,形成企业等级管理。争取比照横琴自贸片区,实施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对联动发展区内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进口料件在联动区加工增值达到或超过30%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关税。(区经发局、广澳海关)

      加强AEO认证企业培育。加大对区内企业的AEO认证培训力度,加快新申请AEO认证企业认证进度。探索给予高级认证企业先进区后报关、预检验、分送集报、属地查验等更多便利,提升政策获得感。高级认证企业按规定需提供担保的,允许企业采用信用担保方式,实现AEO认证企业数量大幅提升。(区经发局)

      4. 强化区域协作新机制,在更大区域发挥综保区服务平台作用。

      深化与深圳各综合保税区合作机制。加强产业发展合作,推动两地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共同争取、承接国家重大项目、重要资源。联合开展制度创新,加强在海关、税务、外汇等创新领域的合作,探索实施保税货物跨区流转的便利化措施,加强两地综保区在原产地全链条管理、转口证明和未再加工证明开具、完善海关归类申报等的协调。共同优化营商环境,以优良的政务服务和通关服务吸引优质产业聚集。(区经发局、区财金局)

      建立与汕潮揭区域经济发展平台的协作服务机制。立足海关特殊监管功能优势,以产城融合和围网区内外联动发展思路,探索构建项目互荐、信息共享和联合工作等合作机制,推动临港贸易、仓储物流等业务板块的互联互通。完善与华侨经济实验区、汕头高新区、广澳港区等园区的利益分享机制,积极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转移、企业组团转移、跨区域项目合作共建。研究解决企业产业转移、异地经营、一企多址等情况在不同区域之间的税收收入分享问题,优化财税分配制度,引进项目投产后形成的有关财政收入可由合作双方商定按比例分成。(区经发局、区财金局)

      5. 探索新区连片统筹开发机制。

      强化实施可行性,探索全周期连片整备和综合开发模式构建良性滚动开发模式。在充分研判现有的土地产权及地方发展诉求的前提下,采取“政府引导、统一规划、模式协同”原则,在耦合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的整备分区,采取土地征收、土地置换等多种方式,促进片区的成片连片改造。

      6. 探索新区统筹开发和运营新机制

      基于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寻找专业的产业运营商、城投基金、智库机构等合作伙伴,组建产融智府合作联盟,创新利益分享的合作机制,推进扩围区域的统筹开发和运营。

      针对“三新二特一大”特色产业,引导政府和企业合作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利用产业基金加速产业项目导入和产业集聚发展。聚焦当地优势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产业集群。

      利用跨境电商和信息平台的综合优势,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为全产业链上企业提供销售、采贩、贸易、物流、仓储、结算、融资等综合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充分发挥汕头综保区产业投资发展公司的产业运营服务功能,完善平台运营、招商引资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

      三、实施保障

      (一)建设政策工具箱

      制定重点产业领域的专项扶持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和争取更多上级政策倾斜,研究制定支持数字贸易、物流分拨、国家中转集拼,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的专项政策,完善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土地保障、配套建设等政策激励支持体系。进一步强化对招商项目的专业跟踪服务。(区经发局)

      强化对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持。支持区内企业创建市级、省级、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平台等,鼓励产学研项目和研发平台入驻综保区,加强与知名高校机构、科研院所的对接交流力度,支持区内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帮助争取市级、省级、国家级立项。(区经发局)

      (二)加强资金保障

      设立综保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区内企业的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品牌打造以及其他表彰奖励等方面的工作;对于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可按不超过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资金支持。(区经发局、区招商局)

      积极争取银行信货资金。完善综保区信用体系建设,积极研究国家金融政策,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争取银行为综保区企业特别是科技型、高成长性企业提供信货支持,努力创建合作互赢模式。(区财金局)

      采用BT、BOT等多模式间接融资。逐步退出污水处理厂、产业孵化楼、骨干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转而通过采用BT、BOT的模式引入投资主体,以缓解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财政压力,降低投资风险。(区自然资源局、区财金局)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研究国家、省、市无偿资金支持政策,把握相关政策的方向,并积极与省、市有关部门衔接汇报,力争上级部门对园区的倾斜和支持;支持扩围区域北面用地开发配套项目申请专项债资金;同时积极帮助园区企业完善项目条件,向国家、省、市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专项资金。(区经发局、区财金局)

      (三)强化跟踪和反馈

      建立各部门实施项目台账和定期报告制度,将本计划明确的重点任务逐年纳入区各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建立行动计划实施跟踪和动态评估机制,强化落实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要的情况下每年滚动修编行动计划。(区党政办)

      (四)积极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加大对综保区的优惠政策及典型案例宣传力度,扩大对外推介,激发企业入区运营意愿,形成全面招商的浓厚氛围。(区党政办、区经发局、区招商局)

      加强汕头市、粤东区域涉外贸的行业商会、协会联系和沟通,联络和沟通汕头、深圳等地龙头企业,积极面向企业组织政策和业务推介会,在更多企业树立便利综保区的良好形象。(区党政办、区经发局)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经济特区保税区管委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