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可观看视频
“我没有什么人生故事可讲,因为在抽纱这一行里,一呆就是一辈子。”不过一聊起抽纱技艺,陈树泽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陈树泽从事的是抽纱产品的创作设计工作,但他却也是整个抽纱工艺流程的“百事通”,他对抽纱工艺各个环节了如指掌,介绍起来如数家珍,如整稿、针稿、刷稿、制作、洗熨等。他说,自己进入这一行时比较幸运,除了得到他父亲陈铁泉的悉心传授外,还有机会在与众多抽纱艺人的接触中学习到了这一非遗文化的各种精华与奥妙。
师承父亲抽纱技艺
陈树泽的父亲陈铁泉是潮汕抽纱第一代艺人。 从上世纪50年代中页开始至90年代初,一直在中国抽纱汕头进出口公司从事抽纱艺术品的创作设计、带徒授艺,是汕头抽纱公司设计“一支笔”,门生遍布潮汕地区及福建、北京、哈尔滨等地。
在陈树泽的印象中,父亲不只是一个抽纱艺人,更是一个艺术家。父亲平时喜欢写生作画,工作之余经常通过写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琢磨如何将之融入到抽纱产品的设计中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陈树泽于1974年进入汕头抽纱公司工作,被安排到父亲所在的设计部门,跟随父亲及其他师傅学艺。为了让他学到扎实的基本功,父亲每天上班都会安排他进行设计稿件的描绘,下班回到家里,还要他练习描绘各种弧线和平行线。陈树泽的勤奋好学及工作表现,受到部门其他师傅的认同和赏识,他们也都喜欢让他做辅助工作。他说,每个师傅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技艺,因为自己给多个师傅打过下手,所以累积到更多的创作经验,这也为他后来能够全面掌握并熟练运用抽纱技艺各大类工种、针法进行艺术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陈树泽说,抽纱技艺的类别很多,其中每类技艺又有多个工种,有些多工种结合的产品,往往需要多地域工区分工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为了尽快适应抽纱花稿的创作设计工作,陈树泽经常跟随父亲及其他师傅下工区参与大规模创作设计活动。陈树泽的足迹遍及潮汕地区各大抽纱产区。他说,那时候公路交通十分不便,到揭阳工区,就需要坐船4个小时。但陈树泽却十分珍惜这种下工区的“苦差事”,他觉得经常下工区才有机会了解到各地域技艺工种的制作手法,见识到各类工种的个性特点,谌破各个工种相互结合之间的奥妙,可以在设计时加以合理运用。正是这些经历和见识,对他进行技艺产品的设计起到极大的作用,也为他后来投入潮汕抽纱技艺的保护、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风格独特佳作频出
陈树泽创作设计中重视挖掘、运用传统针法、技法、纹样为素材,大胆进行改良、创新,为抽纱技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他设计的作品,常常能较好适应市场需求,适应工区生产,为抽纱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做出较大贡献。如1986年,他独立承接试制“浮刁花边”产品的全部纹样设计,创作了编号为“9413”的浮刁花边房间套系列作品,该产品当时就发展为潮安县东凤技艺产区年产值1200万人民币的大宗商品。1989年7月至1990年2月期间,陈树泽还应美国“北京工艺”公司邀请,由中国抽纱汕头进出口公司派驻旧金山任设计师,从事抽纱产品设计工作,为潮汕抽纱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抽纱技艺“传帮带”
陈树泽从1974年开始从事抽纱设计工作,到2016年退休, 在42年的工作历程中,他亲眼见证了潮汕抽纱从繁荣到式微的过程。他说,潮汕抽纱技艺是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一份宝贵遗产,具有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丰厚积淀和雅俗共赏的文化内涵,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它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而关键的一点是需要有产品的制作,这样才能把生产流程各个环节带动起来。多年来,陈树泽亲力亲为参与到抽纱艺术的挖掘、抢救、研究、宣传和保护、传承工作,致力收集和整理抽纱艺术的相关资料和实物,还参与《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广东篇“抽纱”分篇、《广东十大工艺美术》等专业书籍及其它艺术欣赏和推介文章的撰写,参与影视专题的编辑、制作,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等。在抽纱设计艺术传、帮、带上,更是言传身教,无私传授。
【项目传承】
创新抽纱艺术应用寻求保护传承空间
2008年3月和2009年12月,陈树泽分别被命名为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抽纱》的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抽纱》项目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肩负着保护和传承潮汕抽纱艺术的重任,做了大量的工作。
面对抽纱行业日渐式微,从艺人员大量流失,陈树泽不断加大抽纱技艺在新商品领域的份额,寻找抽纱艺术保护和传承的空间;他还经常组织从艺人员对抽纱艺术的应用进行广泛的研讨,在日常的抽纱艺术品设计、创作中向从艺人员传授抽纱艺术,通过互相交流创作经验,带动从艺人员开展创作实践,提高抽纱艺术创作水平,进一步培养从艺人员学习抽纱艺术的兴趣,尽一切可能留住、稳住从艺人才。
他撰写了各种艺术欣赏和推介文章,参与影视专题的编辑、制作,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目前,他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广东篇“抽纱”分篇及《广东十大工艺美术》的撰稿人,做了大量资料收集及文档编辑工作。此外,他应邀在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举行多场项目技艺专题讲座,协助学院对学生进行抽纱技能培训;在济南非遗博览会、深圳文博会、粤东侨博会、佛山秋色巡游等活动现场进行设计技艺表演;还经常深入各地,指导民间小规模产品及边缘产品的设计工作;并通过与企业内外青少年的接触和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向愿意学艺的青少年传授抽纱设计艺术,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习抽纱设计艺术的兴趣,增强他们传承抽纱技艺的信心。
【人物介绍】
陈树泽,广东省汕头市人,1956年12月出生,大学专科毕业。师承父亲陈铁泉的抽纱图案设计技术,曾任中国抽纱汕头进出口公司设计部经理、工艺美术师。从艺四十多年来,作品设计以构图形式多变,工种应用合理、图案纹样新颖、表现手法独特自成风格,每年创作、仿制的作品数以百计。近年来,积极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抽纱》技艺的保护、传承工作。2008年3月和2009年12月,分别被省市两级文化部门命名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汕头日报记者:许玉璇 袁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