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控制水果果实病虫害的新型科技项目落户保税区
  • 2003-12-16 00:00
  • 来源:本网
  • 发布机构:汕头经济特区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 【字体:

  •     12月14日,由汕头市双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制的国家级原创性重大成果--控制水果果实采后病虫害的生物技术项目在汕头市帝豪酒店顺利通过成果鉴定会。由该成果延伸的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亿元,落户汕头保税区。投产后系列产品年可创产值5亿元,成为我市引进的又一重大高新技术项目。

        鉴定会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项目负责人田世平教授汇报项目研究情况。博士生导师罗云波院长领衔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华南研究所和中国林业科学院的6位博导和2位教授组成专家鉴定委员会,对该项生物技术进行全面评审。历时3个小时评审和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该成果鉴定。

        目前,新鲜水果的腐烂损失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各国的水果腐损率都居高不下,在20%--50%之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和销售国,但据统计,我国每年新鲜水果在采后贮藏、运输和销售环节中损失高达300亿元之巨。由于果树的生产地远离城市,成熟期也相对集中,需要有一定的贮藏和运输周期来缓解市场需求。在此期间大量的采后果实出现失水、枯萎、腐烂问题相当严重。因此,研究安全有效的采后果实防病技术就成为各国科学家为之奋斗的目标和研究的热点。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率先在国际上开展了控制水果采后病害的生物技术及机理研究。经过近5年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分离、筛选和应用拮抗菌的技术体系。获得了对苹果、梨、桃等水果主要病害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生物拮抗菌。同时,系统地研究了拮抗菌的生长动态,拮抗菌与贮藏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拮抗菌主要的抑菌机理以及提高拮抗菌生活力和抑病力的技术途径。为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改良和提高拮抗菌的规模化培养,为商业运用奠定了的扎实基础。该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申请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种新型生物农药的产业化、市场化,能够高效防止农业产品和农林产品的采后腐损,达到保质保量的目的;另一方面,生物农药的环保、无毒无害的特性将打开我国农业产品和农林产品走进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因此,新型生物农药的广泛应用对人类健康有着深远的意义。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罗仰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加茂、保税区管委会主任陈友烈以及市农业局、林业局、计划局、汕头海关的有关领导和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洪德元、中科院农业项目办公室主任王大生等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专家教授出席昨天鉴定会。常务副市长罗仰鹏做了讲话。

    2003年12月16日


    相关附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经济特区保税区管委会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