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思考
大家知道在地震后,我们该如何避免身体脱水吗?
快来跟我一起学习一下吧!
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如出汗、排尿、排便)会消耗水分。20摄氏度时,成人每天平均消耗2~3升水,需及时补充,否则会造成脱水。受伤时脱水会增加休克风险。
缺水后果严重:失5%会口渴、急躁、恶心、虚弱;失10%会头晕、头痛、无法行走、肢体刺痛;失超过15%致死。
失水信号:口渴、尿色深气味强、排尿少、眼窝黑陷、疲乏、情绪不稳、皮肤失弹性、舌中有裂纹。
失水后要立即补水,定时补充,防脱水。体力消耗大或情况严重时,需增加水量,24小时至少排尿0.5升。失水同时失电解质(生理盐),日常饮食可补充,极端条件或生病时需额外补盐,1升水中加四分之一匙盐的浓度适合人体吸收。
在求生环境中所可能遭遇的所有身体方面的问题中,失水是最容易预防的。下面是一些基本的防止脱水的措施。
用餐时喝水,避免失水
在消化的过程中,要用到和消耗水并且能导致失水。
限制活动,减少水分流失
一旦适应了新环境,在极端的条件下,身体机能会表现得更有效,减少出汗。限制活动,能减少水分的丧失。要限制大量出汗的活动。
定量饮水,保持体内水分
在找到适当的补给源之前,有意识地定量饮水。
内容来源: 《家庭防震避险100问》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