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汕头市地震局 > 科普宣传
分享到:
城市地震灾害丨城市直下型地震
  • 2021-12-30 17:07
  • 来源:济震微讯
  • 发布机构:汕头市地震局
  • 【字体:
  •   城市直下型地震就是在城市及近旁发生的地震,地震的震源往往就在城市区域的下部或者其附近。这一名词是日本学者提出来的。城市直下型地震,尤其是大地震产生的巨大破坏力对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及相关设施的损毁非常严重,造成的灾难也极其惨烈,是城市安全的最大威胁。

      

    #城市直下型地震灾害# 

    灾害实例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发生8.3级地震。地震不仅造成房倒屋塌,由于供水系统遭到破坏,无法扑灭大火,熊熊烈火烧了三天三夜。除旧金山外,周边的城市也遭受强烈地震的破坏,造成700多人遇难,25万人受伤。

    1906旧金山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在日本的横滨和东京一带发生的关东大地震,其震中在附近的相模湾内,震级为7.9级,因震死亡人数达14.2万人,其中逃到东京下町的一个空地上避难的4万人被大火围困活活闷死。日本总结关东大震灾的惨痛教训,于1961年颁布《灾害对策基本法》,并将每年9月1日定为全国“防灾日”,每年举行全国范围的综合防灾演练。

    1923日本关东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震中位置就在唐山市中心,是发生在我国大陆地区一次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地震发生在深夜,96%的建筑物、构筑物被毁,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瞬间变成一片废墟。地震造成24.2万人罹难,16.4万人重度伤残,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人民币。

    1976唐山大地震

      注:发生在城市的小地震也会造成大灾害。地震造成的灾害大小与地震震级和震中位置密切相关,发生在城市的直下型地震,震级虽然不大却能造成较大损失。


     #城市直下型地震灾害# 

    主要特点


      城市大量房屋建筑遭受破坏或损毁。

      城市人口密集,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难度大。

      城市功能受损。供水、供电、供气及交通、通信等生命线枢纽设施一旦受损或毁坏,会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城市功能失常、无法正常运行。

      次生灾害严重。城市往往是地震次生灾害源聚集的区域,各种易燃易爆或剧毒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在遭到地震破坏时都会产生严重次生灾害。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均引发火灾,导致人员伤亡数量骤增。

      人类文化遗产被毁。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往往也是人类文化遗产发源地和聚集地,城市直下型地震造成文物古迹严重损坏或损毁,损失常常是无法估量的。如新西兰地震中被损坏的百年大教堂至今尚未修复,西安小雁塔在地震中失去了3层塔尖等。


    #城市直下型地震灾害# 

    主要原因

      城市直下型地震之所以损失巨大、社会影响深远,其主要原因: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数量多且密度大,一旦发生地震人员伤亡大。

      城市集中了各类经济要素、社会财富占有量大,经济损失大。

      城市直下型地震引发次生灾害的源头多、涉及范围广,一旦遭受地震破坏或失控,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城市功能的丧失或瘫痪,加重地震灾害损失。

      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城中村”及“老城区”,这些区域老旧房屋的抗震性能薄弱,一旦遭遇城市直下型地震就会成为地震重灾区。

      社会公众防震避险意识薄弱。由于大地震发生概率小,社会公众防震避险意识往往比较薄弱,遇到突发地震灾害时,往往惊慌失措,导致不必要的伤亡。

    #城市直下型地震灾害# 

    采取的措施

      通过地震现场考察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地震发生时,活动断层错动的地带往往呈带状分布,而且其影响宽度是有限的,震中区地面建筑直接损坏区域也是呈条带状分布,只要建筑物避开这些地带,就可以大幅减轻地震的破坏,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994年美国加州洛杉矶北岭地震

      1994年美国加州洛杉矶北岭地震后,当地政府将1972年初通过的“特别调查带”法案修订为《地震活动断层划定法案》,规定活动断层正上方及邻近地区的建筑要避让50英尺的具体要求。

      日本也制定了《活动断层法》,规定“在离断层线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不许建设或建设时必须采取一定对策”。

      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设工程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和类型,采取不同的避让距离。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