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宽敞、平坦、黑亮的沥青马路上,看着周边错落有致的景观绿化带,不少市民和外来游客忍不住为迷人的“汕头绿”喝彩。从单一的“绿化”到“绿化、花化、彩花、美化”,汕头的城市绿化不断“美”出新高度。然而,您可知道,这美丽景观的背后,凝聚着多少园林人的智慧和心血?哪怕是看似普普通通的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也是经过细细“考量”的。
由于我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多发,土壤盐碱度高,降雨量大,地下水位高,城区树木生长的土壤结构多为海沙与建筑垃圾废土结合,土壤肥力不足,地下砂层流动性强易造成空鼓现象,再加上城市地下管网、地下室等构筑物系统庞大复杂,影响植物根系生长,立地条件非常复杂。
6月24日,市城绿中心召开“树种科学化选择及精细化管理”专题研讨会。在专题研讨会中,市城绿中心认为行道树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道路不同的宽度、功能选择不同的品种,除应满足道路功能的树干通直、树形美观、冠大荫浓、分枝点高等要求外,还应选择深根系、抗风性好,耐盐碱,抗病虫害,少落花落叶落果,保存率高的树种。
在树种选择上,须根据我市气候及种植条件,参照《汕头市城乡园林绿化树木品种推荐手册》,推荐以下树种为我市行道树备选树种:重阳木、樟树、扁桃、石栗、麻楝、芒果、盆架子、人面子、宫粉紫荆、苹婆、假苹婆、幌伞枫、国槐、山杜英、蓝花楹、水蒲桃、朴树、铁冬青、美人树、火焰木、海红豆、台湾栾树、小叶榄仁、锦叶榄仁、大叶榄仁、红花玉蕊、中国无忧花、洋红风铃木、复羽叶栾树、白玉兰、黄兰、鱼木、仪花、母生、小叶榕等,既要发掘本地乡土树种的潜在优势,也应适度引进优质的引种驯化树种,丰富城市景观,实现品种多样化。
除了品种选择外,还需规划先行,新建或改造道路在设计阶段应提前规划,进行充分的调研及论证,应重视行道树株距、与周围建筑物的合理距离、土壤改良等因素;同时应听取专业部门及专家的意见,使设计更合理科学,厉行节约,避免出现因设计不合理导致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常遵循“先绿后美”的原则,在建设初期先种植速生品种先达到绿化效果,待时间推移城市发展日渐成熟再统一更换为兼具绿化和美化的行道树品种,因此对于长势弱、老化严重、倾斜或随着时间推移已不适宜种植地环境的行道树进行更换也是一种城市发展的必然。
再者还需要通过加强树木修剪截干、限高限冠以限制行道树无序生长、加强树木支护等方法来缓解现存行道树因品种及生长环境冲突的问题,尽量增加安全性,促进行道树健康生长。
而对一些抗风性差、易老化退化、存在安全隐患的不适宜作为我市行道树的绿化品种(例如凤凰木),则需尽量迁移至异地(如高速出入口等人烟稀少地)重种利用。通过土壤改良,提供适宜的环境让迁移的树木生长良好,既可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社会资源浪费、又能发挥植物优势,丰富绿地景观。
当然,再美的绿化景观也离不开精细化的管养。 接下来,市城绿中心将继续在“绿化、花化、彩化、美化”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一路一树、一路一花、一路一景”的“汕头绿”,同时按照“以彩换绿”的工作思路,通过植物造景手法,增量提质,增花添彩,增设绿地亮化工程,力争使我们的城市环境“四季常绿、四时有花、四季有景”,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吸引力,打造城市绿化新名片。